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如果有人說,去什么地方凈化自己夏河拉卜楞寺或許比西藏更加適合因為這里不光可以聆聽到佛的梵唱還能在遍地的美景中,放逐自我!
身為一個在蘭州出生長大的甘肅人,從小就向往神秘的藏地。藏地流傳著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藏地是形而上的精神棲居地;藏地那飄揚的經幡:藏地那旋轉不停的經筒:藏地那匍匐在地的磕長頭;藏地那升起的風馬旗;壘起的瑪尼堆都深深地吸引著我,藏地那如紫禁城般的宏偉建筑更令我著迷,藏地那古老悠揚的梵音更令我魂牽夢繞。
拉卜楞寺——世界上藏學體系最完整的藏傳佛教寺院。最為純凈的佛國天堂,群山之間,藍天之下,金色的黃昏,絳紅的僧袍,閃著光的佛塔。不論誰走到這里,看上匆匆一眼,都會被錯落有致的僧舍和虔誠的信仰深深地震撼。就是這樣的場景,在深層次上感動著人們,從此,心存眷念,再難割舍。
拉卜楞寺,一個歷史久遠的藏佛寺院,帶著它歷史的煙塵和滿身的金碧輝煌,屹立在甘南草原廣袤的大地。拉卜楞寺:即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意寓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轉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人們簡稱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也是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拉卜楞寺的僧侶多達6000余人,1980年對外開放,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相比金碧輝煌的寺院,更打動人心的是寺院來來往往的人群。站在寺院的拐角處,迎面走來的有身穿藏服,手轉經桶的信眾;有身披絳紅色藏袍,手捻佛珠的喇嘛和覺姆。人們繞寺行走,匆匆而過,不為今生,只為來世。
大夏河乘著雪山而來。神性的拉卜楞寺在一條白色的哈達上綻開。靜靜地坐下來,看云、看山、看來來去去的日子。聽,無邊的禪;賞甘南馬背上的遼闊。寺廟的鐘聲飄散在圣潔的路口。從蘭州到拉卜楞寺需要在甘南拐一個彎,人的一生需要拐幾個彎?
站在寺院的拐角處,我感到,迎面而來的是對信仰的虔誠、對生命真諦的參悟、是一生的執著。站在寺院的拐角處,我突然感到有點孤單,有點落寞,有點不知所措。我信緣,不信佛。緣信佛,不信我(問佛)。
夏河的安寧與慈祥,是在內陸從來不可能有的,藏族的淳樸與實在依舊保存在現代化發展的今天,紅塵撲撲的都市琉璃永遠被排除在這個高原之巔的小城之外,拉卜楞寺里進出的喇嘛依舊虔誠地誦經念佛,保持這種最原始,最忠誠的面孔,從來不為外界所干擾。唯有夏河之水不再受到這種傳統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