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很多的“極速瀏覽器”,各種花哨的名字,什么極速雙核瀏覽器、安全無毒瀏覽器等等。但實際上,國產瀏覽器80%都不是自己做的,他們都是基于一種瀏覽器內核做的定制,就好像國產安卓系統一樣,他們做的是修改UI和某些交互,本質上仍是基于Android。
瀏覽器也是這么一個理,什么UC啊、QQ瀏覽器、360極速瀏覽器。搜狗高速瀏覽器、百度瀏覽器等等,都是基于Chromium內核的深度定制瀏覽器。
瀏覽器內核,英文名叫Rendering Engine,中文翻譯很多,排版引擎、解釋引擎、渲染引擎,現在流行稱為瀏覽器內核。
渲染網頁,你所看到的網頁并不是最開始的網頁,網頁的原始階段是代碼,而代碼頁轉換成你最終看到的精美的頁面的過程,就是渲染。
Trident、KHTML、Gecko、Chromium(WebKit)、Presto。
因為所謂的國產瀏覽器,不過是一個外殼,在IE6常年不更新,Chome誕生的背景下,Chromium成為國內瀏覽器追捧的對象,上面說到的Webkit就是Chromium,因為Webkit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引擎,他只是一個開源代碼,谷歌之前則是蘋果在維護,谷歌發現這東西很有前途之后,就迅速加入到了Webkit陣營,Chromium的出現則讓它發揚光大。
讓我們數數目前使用Chromium開源代碼(webkit內核)的知名國產瀏覽器有哪些:360極速瀏覽器、世界之窗極速版、遨游瀏覽器、UC瀏覽器、并不想承認使用Chromiusm的搜狗高速瀏覽器、QQ瀏覽器。
國內不少瀏覽器喜歡對自家瀏覽器打上雙核的標簽,甚至于三核,到底是什么東西呢?
實際上很簡單。雙核瀏覽器一般是Chromium+IE的內核,或者說webkit+Trident的內核。雙核webkit+IE固定成為概念是在Google Chrome出來之后,由Maxthon老大陳杰明提出,不過第一代產品確是搜狗高速瀏覽器。
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自從第一代產品出來之后,各家就做出了無數種雙核瀏覽器,當然為了圖省事,大部分瀏覽器直接采用了Chromium+IE的瀏覽器方案,這就是市面上絕大多數雙核瀏覽器的本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