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們會花大價錢買一張搖滾音樂會的門票?他們的座位可能離舞臺仍有500米;如果他們留在家里用電視觀看,會有更好的音質和視覺質量,為什么還要去花這筆錢?又為什么會有8萬人去體育場看足球賽?
當然這時候你會回答:“感受現場熱烈歡呼的氛圍,比在電視機前會獲得更多的樂趣?!?/p>
這里有一個法則可以解釋你的情緒。
“梅拉賓法則” (the rule of mehrabian)。1971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阿爾伯特·梅拉賓博士提出:一個人對他人的印象,約有7%取決于談話的語言和內容;音量、音質、語速、節奏等聲音要素占38%;眼神、表情、動作等形象因素所占的比例高達55%。
列為梅拉賓公式:人際溝通=7%文字+38%語氣語調+55%非語言信息(動作神態)。
根據這一法則,作為人與人溝通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比起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外觀、聲調、肢體語言等這些對話內容以外的東西更容易引起對方的重視。正如人們更喜歡去現場聽音樂會和看足球賽一樣,比起內容,現場的形式和氛圍才是人們體驗的重點。
意大利著名悲劇演員羅西,有一次到國外旅行。在一個歡迎宴會上,來賓要求他念一段悲劇的臺詞。羅西說:“演過的戲,臺詞多已忘記了。”賓客們卻堅持請他隨便念一段,羅西盛情難卻,便站了起來,用意大利語念了一段。他音調凄涼,表情悲切,聽者都潸然落淚,只有一位意大利同行,卻忍不住跑到外面走廊里大笑起來。大家都很奇怪地去問他為何大笑,才知道原來羅西念的不過是擺在桌上的一張菜單。
國際知名的演講導師馬丁·紐曼——曾擔任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演講導師,同樣對此法則深以為然,他在《演講的本質》這本著作中,專門用了兩章的內容,來強調形象和聲音對演講者的幫助:“形象、體態、聲音能傳遞情緒,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strong>
“語言和身體結合,才算是完整的演講。因為觀眾不僅能聽見你說了什么,并且能清楚地看見你在說什么?!?/strong>作為國際知名的演講導師,馬丁在指導日本東京的申奧團隊的時候這樣強調。
“影響力來自于你的身體。在交流的時候,讓你的身體變得平和而易受控制;想想你如何呼吸、如何站立,你的表情是怎樣的,如何運用你的肢體語言。當你想到所有這些事情,你的內容會順理成章地表露出來?!?/p>
明晰梅拉賓法則的作用原理,會讓我們更擅長溝通。
馬丁按照梅拉賓法則將溝通分成三個組成部分,即視覺(visual)、聽覺(vocal)、語言(verbal)。
1、改善外表、態度等視覺信息
與人溝通印象的一半以上取決于視覺信息。也就是說,外表、態度等是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重要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不同的場合,保持自身的整潔(頭發、服裝、指甲、化妝等)、姿勢的端正、保持善意的微笑、良好的態度。這是在溝通中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保證。
2、改善說話方式等聽覺上的信息
聽覺方面的信息,并不是指對話的內容,而是指聲音的聲調或說話的方式等信息。這在溝通中也非常重要,比如打招呼、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面帶微笑的說話、手勢和語言交替、不要語速過快、用容易傳遞容易聽取的聲調說話等。這也是良性溝通的必要前提。
3、注重對話的內容
內容是衡量良性溝通質量和效果的一大指標。在溝通中,內容的表達包含很多維度,比如應該如何闡釋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該場合是否合適,用何種語言去描述,如何根據別人的反饋繼續進行闡釋等問題。這時候我們不妨在溝通前問問自己,陳述事實和說明信息的方式是否合適,是否有利于他人快速理解,是否能夠滿足他人的期待。
在《這下你終于知道為什么要學傳播了》中,我寫道:“溝通力,包含著表達、爭辯、傾聽,它們的外化則有賴于聲音、表情、修辭、身態和個人魅力,而這一切都還只是看得見的部分?!?/strong>
那么,看不見的地方是什么呢?是內心。內容、精神氣質、信仰、學識、思想方法等,都會左右你的外在表達。
如果僅僅討論梅拉賓法則中的要領,我們也會注意到,一個人的內在因素足以引導自己的表達。
以我之見,如果你不是一個受過訓練的演員,那就還是要回到內心的修為。從內心出發,經過由內而外、由道而術的歷練,才會有真正的自我造就。
具體來說,有幾個進階路徑上的建議:
1、誠意。誠意是看得見、聽得到的。我有一個這樣的判斷:人們會看見聽見自己不知道看見聽見的東西。當你發自肺腑地表達時,你在音、畫表現的感染力會有很大躍升。這就是情動于衷、外化于形。簡言之,人的正心誠意,其實是最大的技巧。
2、自省。要時常觀察自己的形象,傾聽自己的聲音,從中體認他人的視角,評估表達的利弊。有了真實可信的客觀判斷,才會有理性的自我認識,改進也就有了正確方向。
3、對標。要以借鑒為目的,對標你心目中的典范人物,將善于表達、富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模本作為案例教材,深入體會,逐步學習。一開始可能只是簡單的模仿,之后會慢慢由外而內,涵化精神風貌,塑造言談舉止。
4、實操。要不斷練習,尤其是實態練習,珍惜每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表達場合,反復備稿,反復演練,勇于發揮,力求完善。如此,方有印象深刻的領悟,也才有實質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公眾號字里行間:《溝通的漏斗》
公眾號HR幫:《勝負是一瞬間決定的嗎?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公眾號Morketing:《馬丁紐曼:演講,肢體表情比內容更重要|Morketing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