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撰稿人:報十二娘
阿西莫夫
他是個在外遇中發現自我潛能的花花公子,
他是個從低俗小說中領悟寫作技巧的寫作狂
他被全世界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
他被美國政府授予“國家的資源與自然的奇跡”的稱號,
以表彰他在“拓展人類想象力”上作出的杰出貢獻
他的作品啟發了埃隆·馬斯克的宇宙觀
最近,馬斯克將他的一套科幻小說,送上了太空
這套書將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印跡
在太空中漂浮10億年……
1
曾有人請阿西莫夫介紹一下自己的經歷,
他毫不客氣地寫道:
我決定從化學方面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我做到了;
我決定娶一位非同尋常的姑娘,我做到了;
我決定要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我做到了;
我決定寫故事,我做到了;
然后我決定寫小說,我做到了;
后來,我決定寫論述科學的書,我也做到了;
最后,我決定成為一位整個時代的作家——現在我確實成了這樣一個人。
喂喂,阿西莫夫,你是不是有點狂妄自大啊?
對對,很多人都這么說,我懶得解釋,也不想謙虛,
所以,我干脆自我總結了幾點,比如:
“阿西莫夫式的狂妄自大”,
“自我膨脹得像紐約帝國大廈”,
“無法把自己光彩奪目的才華掩飾起來”等。
這就是艾薩克·阿西莫夫,
20世紀一流的科幻作家之一,
他創作出了“基地”、“機器人”等享譽全球的系列作品,
他不僅影響了一個時代,影響了全世界,
就在前幾天,
作為對偶像的致敬,
馬斯克把一套微縮版《銀河帝國:基地》放進那輛紅色特斯拉跑車中,
去遨游太空了!
作為一名科技狂人,
馬斯克曾表示,
阿西莫夫的書教會了他“文明是周而復始的”,
這讓他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
2
阿西莫夫有著驚人的創作力,
是有史以來最高產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創作了數千篇文章和近500部書籍,
涉及科學、化學、生物、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多個領域,
他寫人類歷史,也寫科幻世界的未來史,
被稱為“神一樣的人”。
但在寫作上,
他卻似乎沒什么天生的天賦,
中學時,
他甚至因為作文寫的差,
曾被一位老師多次當眾批評、嘲諷,
當他一開始拿著自己的作品投稿時,
也是連續多次被拒。
學生時代的阿西莫夫
“究竟是什么對我的寫作有影響呢?說來慚愧,是低俗小說雜志。”
雖然在早期的閱讀中,
讀的多是低俗內容,
但這依然讓阿西莫夫對文字產生了深深地熱愛。
他曾在書中寫道:
“不論低俗雜志小說多么無聊,還是該讀一讀。
年輕人渴望閱讀粗野的,粗制濫造的,文體臃腫題材陳腐的故事,
只有通過閱讀這些故事的單詞和句子才能滿足他們這種渴望。
凡是讀過的人都必然會受到閱讀能力的訓練,
其中一小部分人會轉而去閱讀比較好的作品。”
1920年1月出生在俄羅斯彼得羅維奇的阿西莫夫,
3歲那年隨家人移民到美國。
后來,
他的父母開了一家糖果店來維持生計,
這個小店也賣報紙、雜志——
那些源源不斷的低俗書報,
讓阿西莫夫在閱讀中度過了多年的時光。
阿西莫夫從小就顯示出了智力和記憶力上的天賦。
他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記得非常清楚,
有“近乎攝影般的記憶力”。
作為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門薩協會的副會長,
阿西莫夫對自己的智力有著絕對的自信,
他認為,
在他認識的無數人中,
只有兩個人在智力超過了他。
上學時,
學校發的課本他總是一周就能看完,
老師教的那點東西根本就滿足不了他的需求。
于是,
父親為阿西莫夫辦了一張圖書館的借書卡,
引導他去讀那些“好”的書籍,
他曾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伊利亞特》,
以至于記住了這本書的全部,
你任意挑出一節,
他就可以告訴你在哪里找到。
阿西莫夫在學校獲得了基礎教育,
但他認為,
真正的教育是從公共圖書館獲得的:
“這種缺少引導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綜合閱讀,
使我的興趣被引向20個不同的方向,
并且所有這些興趣全都保留下來了。”
3
阿西莫夫從11歲開始寫作:
圖書館的書總是要還回去的,
那不如自己寫一些可以永久收藏的書,
而且,
他有了講故事的沖動和欲望,
于是,
他開始隨心所欲地寫作,
但他從未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出版。
1951年,阿西莫夫的作品作為《銀河科幻小說》的封面故事
“在小學和初中里,我是最聰明的孩子;
在高中里,我是比較聰明的孩子之一。”
阿西莫夫在15歲就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
也是從那時起,
他成了一名“科幻”迷,
讀了大量的科幻小說。
自認為才華橫溢的阿西莫夫,
自然不滿足于讀,
他還想要自己創作。
1938年6月,
18歲的阿西莫夫把寫好的故事稿子送到了《驚人故事》編輯部,
還親自交給了自己的偶像、該雜志的主編、科幻作家約翰·坎貝爾。
但很快,
他就收到了一封很客氣的,并給了很多意見和鼓勵的退稿信。
幾個月后,
阿西莫夫在另一家科幻雜志《驚奇故事》上,
正式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科幻作品。
1939年7月,
坎貝爾的《驚人故事》首次刊登了他的作品:《趨勢》。
顯然,
阿西莫夫的寫作生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開端。
但這時,
他還只不過是一個發表過幾篇文章,
為找工作犯愁的大學畢業生。
為了逃避找工作這件事,
阿西莫夫決定留校讀書,讀到博士。
讀研期間,
阿西莫夫的成績一路下滑。
他的同學們都是決定以化學為終身追求的專業人才,
但他不是,
“這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種不同的專才,
但是,只會有一個艾薩克·阿西莫夫。”
他覺得自己卓爾不群,是一個通才。
阿西莫夫一直沒有放棄寫作,
到1941年,
他已經發表了十幾個故事。
并在那年4月寫出了《日暮》,
這篇作品被認為是阿西莫夫的經典之作,
平時每個詞能拿1美分稿酬的他,
也因此拿到了每個詞1.25美分的額外稿酬。
而且,
從此以后,
他再也沒有遭到過退稿。
4
1948年5月,
阿西莫夫通過了他的博士論文答辯,
但在找工作時卻嚴重受挫。
他所應聘的查爾斯·菲澤公司不僅沒有雇傭他,
還以冷漠、高傲的態度“侮辱”了他,
以至于多年以后,
該公司付5000美元請阿西莫夫去做演講的時候,
一般不會討價還價的他,
卻提出了6000美元的一口價,
對,多收的1000美元是對那次情感傷害的補償。
找不到合適工作的阿西莫夫,
在寫作上卻邁出了一大步。
1950年,
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天空中的小石子》,
為他出版這本書的是道布爾戴出版公司,
此后他和該公司多次合作,
即使成為頗有身價的大作家,
可以挑選、競拍出版社后,
阿西莫夫也沒有對道布爾戴那么做,
因為他除了是個有仇必報的小心眼,
也是個懂得感恩和忠誠的家伙。
后來,
波士頓大學一位教授讀了阿西莫夫作品,
成了他的粉絲,
便推薦他到該校生物化學系教書,
就這樣,
阿西莫夫總算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教書期間,
阿西莫夫在一直利用課余時間寫科幻小說,
這讓領導對他頗有意見,
雖然在1955年就被提升為副教授了,
但阿西莫夫的薪水在教授中屬于最低的,
對此,他非常不快。
后來,
又因為一筆經費問題,
阿西莫夫和領導徹底鬧翻了。
而且,1957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蘇聯的發射,
深深地觸動了阿西莫夫,
作為一名科學作家,
他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寫作,
將復雜的科學問題簡明地介紹給大眾,
提高整個社會的科學認知水平。
這一切把他推向了職業作家的道路。
38歲的阿西莫夫離開了波士頓大學,
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去。
5
他從來都不想去旅行,
不想參加無聊的聚會,
也不想去看歌劇之類的,
他每時每刻都在寫作:
“我不需要放假,放假干什么?
放假無非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就喜歡寫作。”
對他來說,
最愉快的時光就是,
坐在打字機前在不斷的敲擊中,
看著那些字詞像變魔術般成形。
他可以連續工作12個小時而不覺得累。
每當坐下開始工作時,
他能立即進入寫作狀態,
不是他不需要構思、整理思路,
而是他在吃飯、睡覺、甚至洗漱時已經做了這些。
阿西莫夫從小就在糖果店給父母幫忙,
那時,為了生計,
一家人每天從早上6點營業到凌晨1點。
他一生都保持了那種不知疲倦的工作習慣,
每天早上5點起床,然后盡早地開始工作,工作時間盡可能長點。
曾有人說,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
但阿西莫夫卻說,
“天堂就是寫作”。
也曾有記者問阿西莫夫,
“是否會有時候想做別的事而不是寫作?”
“不。”
“如果醫生說你只能活6個月了,你會做什么?”
“我會加快打字的速度。”
當阿西莫夫正在埋頭寫作他的第100本書時,
他的妻子杰特魯德曾抱怨道:
“你這樣究竟有什么好處?
等你快要死的時候,
你就會明白自己在生活中錯過了什么
你錯過了所有原本可以用你掙的錢享受到的美好事物,
那些由于你頭腦瘋狂,
只知道寫越來越多的書而被你忽略的美好的東西。
到那時,
100本書對你又有什么用?”
但阿西莫夫卻淡淡地回應:
“我死的時候,
你俯下身來聽我的臨終遺言,
你會聽到我說,‘太糟糕了,只寫了100本書!’”
阿西莫夫與杰特魯德
在傳統家庭生活方面,
阿西莫夫并不是理想型的丈夫和父親,
“我敢說我第一次婚姻失敗,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至于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
應該要歸因于阿西莫夫那超級花花公子的生活做派。
雖然杰特魯德曾是他立志要娶的那個“非同尋常的女孩”,
但隨著阿西莫夫名望的提升,
他的性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1953年,
一次偶然的出軌,
讓阿西莫夫體驗到了令人釋放、愉悅、自信的性,
這在之前,
他對男女關系的認識與體驗是有限的、機械的、毫無情趣的,
阿西莫夫很喜歡的一個笑話是:
猶太人的性生活前熱身運動是怎樣的?
懇求一個半小時。
這個笑話,總讓他想到杰特魯德。
所以,
出軌之事雖然令他有所愧疚,甚至生出了犯罪感,
但這并不能阻止他的出軌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他開始在女性面前施展自己聰明、風趣的一面與之調情,
直到成為風流成性的老色鬼。
在一次電視節目錄制中,
他慣性地問一位女嘉賓制作完節目有什么安排,
沒想到,
電臺在轉播節目時并沒有掐掉這句話,
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公開勾搭女人,
顯然比背著家庭偷偷約會,
更讓家人難堪與痛苦,
正在朋友家看電視的,他及其寵愛的女兒,
瞬間對父親充滿憤怒和恨意,
妻子杰特魯德對那有名無實的婚姻,
也徹底失去了挽救的希望。
他的一位朋友曾揶揄道:
“在他的第一次婚姻中,
艾薩克只與送上門來的約10%的女人發生了性關系!”
在他和第二任妻子珍妮特第一次見面時,
還因為調戲對方被當做卑劣下流的男人:
1956年,
珍妮特作為粉絲在一個書迷聚會上請阿西莫夫簽名時,
他頭都沒抬隨口問她是做什么的,
待珍妮特回答后,
他卻出人意料地說“好極了,我們上床吧!”
珍尼特“啪”地合上書,轉身就走了。
幾年后再次相遇,
他們才真正了解了對方,
而且發現彼此在學術、藝術、精神等層面都有很多共識和默契,
珍妮特雖然不如杰特魯德那般漂亮,
但她學識豐富、聰敏過人、善解人意。
1973年,
阿西莫夫離婚后,
與曖昧多年的珍妮特開始了新的婚姻生活。
他們一直深深相愛,
“在第二段婚姻中,他從未有過不軌之舉。”
阿西莫夫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
他還不忘把愛情誓言寫進自傳中:
“我們的愛情是永恒的。”
6
成為職業作家后,
阿西莫夫平均每年撰寫13本書。
在上世紀60年代,
他一度放下了得心應手的科幻創作,
而專注于科普書籍和文章。
雖然是復雜、深奧的科學類文章,
但阿西莫夫總能用平實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寫法,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比如他曾在書中這樣講解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
“我們設想有兩個小孩,各有一箱積木,可以用來搭房子。甲孩子那一箱積木,有90種不同形狀的木塊,但是每一次只允許用10塊或12塊來搭房子。乙孩子那一箱積木,只有四五種不同形狀的木塊,但是,他每次可以用任意數量的木塊來搭房子,如果他喜歡,可以用100萬塊。
顯然,乙孩子可以搭成更多式樣的房子!
正是因為同樣的理由,有機化合物要比無機化合物多得多。”
有許多讀者給他寫信說,
他們憎恨閱讀,
直到偶然讀到他的書,
才第一次發現閱讀是愉快的事情。
他總是能從生活本身出發,呈現科學的奧妙,
他不僅普及科學,
還努力喚起大眾對科學的思考和熱愛。
他在這方面的寫作,亦保持了世界紀錄,
他一生創作了上千篇科學隨筆,
出版了40本科學隨筆集。
但如今巨大的成績,
在阿西莫夫自己看來不過是自娛而已,
“寫作這些隨筆讓我快樂無比,使我經常得到腦力的鍛煉。”
但這卻影響了全球很多“阿迷”,
就像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說的那樣:
“我們永遠也無法知曉,
究競有多少第一線的科學家,
由于讀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書、某一篇文章或某一個小故事而觸發了靈感;
我們也無法知曉,
有多少普通人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對科學事業寄予同情。 ”
2008 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就曾在在受獎時表示,
是阿西莫夫的作品促使他投身于經濟學研究。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被阿西莫夫認為比他聰明的人之一
身為科技迷,
阿西莫夫還曾在1964年對50年后的2014年做了一些預測,
雖然諸如小型飛機將取代汽車成為普及的交通工具等預言沒能實現,
但也有不少已實現的預言,
比如家用全自動咖啡機、遠程視頻、無人駕駛汽車、LED發光、3D技術等,
在機器人方面,
他預測到,
機器人不會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日用品”,
也不會非常受到人們的歡迎,
但他們卻有著自己存在的重要意義。
而且,在計算機尚未普及的1964年,
他成功預測計算機將在未來更加微型、智能,而且會成為控制機器人的主要平臺。
關于人類職業他則表示,
那一小部分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類將成為我們之中的翹楚,
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無法被機器人所替代的。
雖然著迷于各種自然科學、歷史等,
作品也大多是“高大上”的嚴肅內容,
但阿西莫夫卻有著接地氣的風趣和幽默。
有一次,
他躺在手術臺上被麻醉后,
還不忘看著大夫信口來一首打油詩:
大夫,大夫,穿著綠衣服,
大夫,大夫,割著我的喉嚨;,
你割開后,大夫,
千萬別忘了把它縫上。
《生活大爆炸》中謝爾頓的名字來源于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主角哈里·謝頓
與早期作品中,
鮮有情感、性場景,甚至女性角色也很少出現不同的是,
阿西莫夫在1970年代創作了大量的性感作品。
1971年,
阿西莫夫與某出版公司的老板一起吃飯,
并討論到《性感女郎》之類的色情文學作品的走紅時,
對方突然問道:“你為什么不寫本色情書呢?
阿西莫夫表示自己從不創作垃圾文學,
“再說,對于性,我能知道些什么呢?我所能寫的也就是《性感的老色鬼》罷了。”
沒想到對方大手一拍:“太棒了!那你就寫吧。”
在對方的軟磨硬泡之下,
阿西莫夫終于同意了。
當他無奈寫完《性感的老色鬼》這個幽默小文后,
卻發現它比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此后,
不再沾花惹草的他,
便偶爾寫點此類作品展示一下“可愛老色鬼”的形象。
從1975年開始,
他連續四年依次出版了《黃色打油詩》 、《更黃的打油詩》 、《愈加黃色的打油詩》 、《打油詩:污言穢語》 四本黃色幽默作品。
7
在阿西莫夫的作品中,
影響力最廣的還數科幻系列。
1966年,
他因《基地》三部曲榮獲了科幻小說界最高獎項“雨果獎”,
1972年,
他又憑借《神們自己》獲得了雨果獎和星云獎。
雖然寫了很多科幻故事,
包括超感知、傳心術等題材,
但他“從沒想象過人們會相信那種垃圾”,
在阿西莫夫看來,
科幻小說和現實是有區別的。
生活中的他是堅定的無神論者,
對宗教持質疑態度。
阿西莫夫曾明確表示,
他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靈魂不朽,
他認為《圣經》的內容充斥著矛盾以及與事實的偏差。
阿西莫夫對大自然有著很深的情懷,
總會為其而感動,
他會躺在山坡上幾個小時,只為仰望星空,
他會想象有一天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化學方式來生產食物,
而不是靠種植作物來實現,
然后自問自答:
那未來就不會有大片的稻田和起伏的麥浪嗎?
不!
植物在地球上帶給人類的喜悅,
并不只是作為食物、藥品而已,
它依然有著種種不可言說的神秘成分在。
依靠無邊無際的想象力產生了大量作品的阿西莫夫,
在現實生活中卻喜歡狹小的封閉空間,
他少時還曾夢想在紐約地鐵站做一個書攤老板,
那樣,
他就可以把自己圍在那個小空間里,
然后一邊聽著隆隆的火車聲一邊閱讀。
他也很害怕乘飛機,
僅在早年被迫飛過兩次,
但這并不影響他在書中繪聲繪色地講述宇宙飛船飛到多維空間、在太空激戰等故事。
因為拒絕飛行,
他一生并沒有去過太多太遠的地方,
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坐在書房里讀書、寫作,
他的靈感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朋友的一句話,
聽到的一個簡單小故事,
報紙上的一則廣告,
一項新的科學發現,
身邊一些真實的人和事等,
都能引發他的想象和思考,
從而寫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
比如,
他就曾根據愛默生的那句:
“如果繁星每隔千年才出現一晚,
人類將會如何信仰與崇拜?”
寫出了《日暮》一書。
8
阿西莫夫從18歲生日前一天開始記日記,
一直堅持記到他去世前幾個月。
在生命的最后階段,
他的身體非常虛弱,
但阿西莫夫仍然堅每天寫作、寫日記,
盡管他的字越來越潦草,日記越寫越短。
當他打字變得困難的時候,
就自己口述由他人記錄,
在去世前一年向讀者們寫告別信時,
阿西莫夫深情地表示:
“我一直希望能夠臉朝下倒在鍵盤上,
鼻子嵌在兩個打字鍵中死去,
但是卻不可能這樣了。”
阿西莫夫與珍妮特
阿西莫夫去世后,
珍妮特(他的第二任妻子)發現了一張紙,
上面有他用鋼筆寫的一段話:
40年間,我平均每10天售出1件作品,
其中后20年里,我平均每6天售出1件作品。
40年間,我平均每天發表1000個詞,
其中后20年里,我平均每天發表1700個詞。
寫作,
是他一生最投入的事情,
就像他曾說的那樣,
“如果你曾經很投入地生活過,
那么疾病、年邁和死亡都不可怕。”
他曾在去世前寫的自傳中,
這樣總結了自己的人生:
“在我的一生中,
我擁有了珍妮特,
擁有了女兒羅賓和兒子戴維,
擁有了眾多的好友,
擁有了我的寫作以及它所帶給我的名望與財富。
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
現在,
無論有什么事情發生,
我都已經心滿意足了。”
他的一生是美好的一生,
也是超級勤奮、高度自律的工作狂一生,
他在講到自己的時候,
會毫不吝嗇地使用“小神童”、“出類拔萃”之類的詞語,
既然有這么優秀的父親,
人們總是會認為他的兒子也必然出色,
但每當有人問他兒子是干什么的?
阿西莫夫的回答始終不變:
“他是一個悠閑的紳士。”
如果對方不解,
他就坦率地告訴人家:
“我養活著他,他過著一種寧靜的無可指責的生活。”
雖然出生在猶太家庭的阿西莫夫,
從小就接受父母那用心的家庭教育和培養,
但他對待兒子卻是迥異的阿西莫夫式教育。
在兒子少年時期,
他就意識到他將來恐怕不能夠養活自己,
因此專為兒子設立了信托基金,
保證他不會在經濟上遇到麻煩。
是的,
阿西莫夫對兒子唯一希望就是他過得快活,
然后他努力工作來保證這點:
“我打電話給戴維時,
他的聲音聽上去始終很快活,
我寧愿兒子是一個快活悠閑的紳士,
而不是一個可能不快活的核物理學家。”
阿西莫夫和女兒羅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