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下來,是白紙一張,懵懵懂懂,靠的就是家長的培育和匡扶指導。
文 | 米藍
米藍這些天的朋友圈,一直被高考狀元們的事跡喜報刷屏。
上星期在公眾號也轉載了相關文章(點擊即可查看: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格局),得到了后臺很多媽媽的反響。
值得欣慰的是,大家現在看到這些優秀的孩子時,除了表達對“別人家孩子”的羨慕之外,更多地是開始反省自己帶給孩子的影響。
能夠認識到“我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才會發自內心地理解家長,自己也能在學業上不斷進步。”
記得之前米藍和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高中老教師訪談,他感慨地說,自己帶了差不多十屆的畢業班,每年高考放榜的時候,接觸到班上成績優異孩子的家長們,用他的話說“這些家長的身份都不一樣,有老師,有公務員,也有普通的農民,但是他們只要往那一站,你就覺得,這家的孩子肯定能考好。”
是啊,我們只看到了狀元們取得的成果,卻沒有看到,這不是孩子一個人“獨行俠”式的努力,而是一個家庭,一對父母,經年累月,點點滴滴給孩子施加出來的影響。
要成為學神,可能需要拼天賦,但是要成為學霸,靠的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熏陶,養成的意志力和耐心。
這些好習慣,是怎么養成的?孩子生下來是白紙一張,懵懵懂懂,靠的就是家長的培育和匡扶指導啊。
下面米藍就來跟大家說說,這四種家庭,更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地看一下,說不定在你家,就藏著若干年后的“狀元”呢!
陪伴孩子的家庭
今年高考季,武亦姝這個名字刷爆了各大媒體。
這位兩年前在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奪得冠軍的高二才女,今年已經以近滿分的成績,踏入了清華大學的大門。
但米藍更感興趣的是,武亦姝的父母,是怎樣培養出這個淡定從容、蘭心蕙質的女學霸的?
武亦姝參加詩詞大會爆紅之后,低調謝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請求,回到學校繼續安心讀書。
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其父母的格局,不屑于讓女兒成為一個流行的網紅,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讓她完成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學業。
而武亦姝的初中校長,也曾透露,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一到下午四點半,就準時關機,回家全身心陪伴女兒,一起閱讀、運動、溝通交流。
米藍并不是希望大家也下午四點半準時關機陪伴孩子,只是希望大家能夠盡量抽出時間,給予孩子關注和愛,以身作則地為孩子樹立起榜樣,那么孩子們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還記得去年一篇《感謝貧窮》感動無數人的北大女孩王心儀嗎?今年她的弟弟王宇同也參加了高考,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
姐弟倆的母親李春花,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在教育上,她卻有著“大道至簡”的智慧。
兩個孩子成績很好,大家都猜想,是不是媽媽平時管教得嚴,但李春花說,自己比起成績,更希望孩子們去接觸自然,多運動。
李春花說,自己沒讓孩子上過什么補習班,但她帶著孩子一起瘋玩,和孩子們一起丟沙包、跳房子、看動畫片。
(王心儀和媽媽在一起)
“孩子小時候,我從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他們。比如摘個豆角,我會問,你摘了幾根?加上我摘的這幾根,一共幾根?大家一起吃棗,我會問,哪個大哪個小?晚上睡覺之前給他們講故事,說個詞語問他們反義詞,再大一點,就讓他們造句。在地里干活的時候,就讓他們觀察莊稼,也教給他們一些生活常識。每天放了學,會和孩子們談談這一天的收獲,今天學了什么?發生了哪些事情?出現了哪些問題?該怎么解決?這樣,不僅讓孩子們鞏固了知識,還養成善于思考、總結的好習慣。”
家長在孩子身上付出一分,可能會收獲五分、十分的回報。
教育這件事上,講究“天道酬勤”,你付出多少,孩子就優秀幾分。
好好說話的家庭
有很多媽媽跟米藍反映:本來乖乖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開始叛逆、逃學、不聽話。
其實,我們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對待孩子,一定不能用在責罵的方式來,更不能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一直都采用同一種教育方法。
孩子成績優秀,其實不是靠家長24小時的監督和責罵“逼”出來的,而是在充分了解、信任、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得來的。
之前火爆全球的《虎媽戰歌》蔡美兒,據說是對兩個孩子實行“高壓”式的逼迫,才把兩個孩子逼進了哈佛;因此國內也掀起了“虎媽”熱,大家都覺得,只有對孩子無比嚴厲,才是真正對他們負責。
但后來新聞爆出,蔡美兒根本不像傳說中那么“虎”,對兩個女兒除了要求他們按時完成學業之外,其實非常風趣隨和。
真正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和他們真誠地交流、溝通。
前兩天剛看到一個新聞,采訪一對高考狀元的父母。
兩口子都是醫院的大夫,平時很忙,難免有著急上火的時候,但是他們約定,絕對不可以把這種壞情緒傳染給孩子。
有一個細節特別打動我,媽媽說她在家炒菜的時候,孩子跑來問她問題,她也會先關了煤氣,再認真地對著孩子說話,而不是讓他一邊兒去,或者邊炒菜邊敷衍孩子。
試想,如果仍然只是一味以命令、責罵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孩子的心思,全部都用在反抗家長的意見上面,哪里還能抽出時間來認真學習?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長,孩子都不會太差。
培養孩子抗挫力的家庭
記得尹建莉老師曾經說過,小學年級的孩子,重點在于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小學的內容都是很簡單淺顯的。
到了初中,課業難度驟然增加,加上孩子心智日趨成長,這個階段,拼的就是耐力和習慣的養成,所以很多小學成績優秀的孩子,到了初中,就馬上落后了。
而到了高中,需要抓緊一切時間全力沖刺高考,只要在小學和初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了高中,才能有更穩健的心態來沖刺。
因此,家長們要明白,和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樣重要的,是一顆強大的內心,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不思學業,逃學叛逆,歸根結底就是他們承受不了學業的壓力,想以其他的方式來逃避,家長干著急,卻也無可奈何。
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太多,孩子是心肝寶貝掌上明珠沒錯,但是如果不在小時候給予孩子挫折方面的教育,那么孩子長大之后,調節不好自己的情緒,極容易被一點小挫折所壓垮。
怎樣培養孩子們的抗挫力?米藍建議大家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孩子犯了錯,如果不是涉及原則性的大問題,家長盡量控制好自己,不要責備,要盡量耐心地告訴孩子,雖然搞砸了,但是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們要做的是振作起來,共同想想應該怎么把問題解決掉。
2、家長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長期以往,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要么脾氣暴躁、自私偏執,要么屢教不改,再三犯錯。米藍之前認識一個媽媽,她的兒子成績很好,但是孩子的脾氣特別偏執,根本不允許家人對他說一句否定的話,有一次考試考的不好,他居然吃著飯,突然就把碗筷往地上狠狠一摔,嚎啕大哭。這種極端的心態,是很難適應社會環境和集體規則的。
3、多鼓勵和肯定,但是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頓夸,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抗挫力養成,建議家長在夸獎孩子時,要具體地夸,不要用籠統的“你真棒”“真不錯”,夸完之后,可以委婉地向孩子指出可以改善的空間,這樣,孩子聽起來也就更容易接受,最重要的是,他會全身心地信任父母,把父母作為自己遇到麻煩的后盾,融洽的親子關系,就是這樣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說了這么多,現在是暑假時光,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好好地珍惜這段陪伴孩子的時光,希望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和天賦,都能在父母的支持和陪伴下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哦~
原創:彬彬,圖片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