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在我們的潛意識里,都知道教孩子古詩很有好處,但是要讓我們說出到底有什么好處,卻又一時語塞。
很小的孩子會背詩,確實被人冠以“聰明”的稱號,但是很多媽媽發現,孩子小時候能背幾十首詩,到了上學的時候,遇到見過的詩還要重新背。除了那些天賦異稟的能去詩詞大會,普通人也去不了。
所以對幼兒學詩,又感到是無用功,浪費時間,有這功夫還不如出去散散步。
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放棄讓孩子學古詩,就有些可惜了,學古詩的好處,可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簡單呢!
一直很羨慕那些出口成章的人,像董卿,主持詩詞大會,古詩詞隨手拈來,用得恰如其分。像我們的外交官,回答記者提問,隨口拋出一句應景的古詩,讓他們都不會翻譯,看后感覺太酷了。
看到他們的表現,就會感覺我們的古詩好博大精深,還是要讓孩子學古詩啊。不過,我們看到的好處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好處。
1、在大腦中留下潛意識,讓孩子學習更輕松
我們認為孩子小時候學古詩是無用功,長大就忘沒意思,就是大錯特錯了,這些童子功有我們看不到的好處。
兒童心理學家哈羅德·伯特做過一個實驗,他讓一些兩三歲的孩子,在兩年內背誦了希伯來語,之后不再背誦。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孩子已經不記得希伯來語了。
但是孩子們再學習希伯來語的時候,就比學另一種從來沒接觸過的語言快1/3。
這個實驗說明,孩子在多年后雖然不能完整地背出古詩,但是在大腦中會留下“潛意識”,再重復學習古詩時就會更輕松。
2、被生活和命運垂青
尹建莉老師說過,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對古詩興趣濃厚,在寫作文時經常引用詩句,作文成績很不錯。當年高考的時候,作文題正好是詩詞解讀,圓圓領悟力很高,寫起來得心應手,語文得了140 的高分。
現在古詩詞對語文學習更加重要,小學古詩詞占課文總量的30%,初中古詩詞占到50%,古詩詞在考試中自然是必考內容,早學古詩,給孩子語文學習提供助力。
古詩不僅對語文重要,對英語也同樣重要。
兒子的一份作業是將“Lands apart,sky shared”翻譯成漢語。
兒子翻譯:地域不同,天空共享。
標準答案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如果平時喜歡古詩詞,這應該是能輕松應對的翻譯。經常看新聞的都知道,這是2月份日本援助中國抗疫物資上寫的標語,曾一度走紅,對詩詞敏感的孩子早已熟記于心了。
3、更容易表達豐富情感,更能打動人
我們在表達感情的時候,往往感覺詞匯乏力,好像除了會說“好美呀!”“太難過了!”“歡迎你!”這些大白話外,就詞窮了,總是不能表達得更妥帖、更豐富一些。如果會古詩,感覺將大有不同,很容易觸達人們心底的溫柔。
如果春天下雪了,只用“太美了”,就顯得太單薄,難以表達當時興奮的心情。如果用“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就更有意境。
如果會寫詩,那就更妙了。1月19日,江蘇蘇州星海實驗中學的趙老師,給每個同學私人訂制了一首藏頭詩評語,把同學的名字和性格特點都巧妙地嵌入其中,讓學生和家長收獲了滿滿的感動。
很多家長感覺自己沒有古詩儲備量,教孩子有困難。其實那些教孩子學古詩的家長,也不全部是對古詩融會貫通的人,也有普通人帶出了優秀的孩子。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年齡最小的“10后”沈子楊,他的媽媽在訪談中稱,自己小時候沒有感受到過中國詩詞之美,到孩子五歲半的時候,她看了幾檔詩詞類綜藝節目,找到了精神力量,才買了一些書,和孩子一起讀國學。
沈子楊5歲半開始學詩,到6歲多參加詩詞大會,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背了500首詩。并不是媽媽逼著他背,而是他主動記憶。
沈子楊學詩的兩個秘訣:
1、重復讀
沈子楊的媽媽反復讀古詩,他會主動聯想和感受古詩意境,像“紅掌撥清波”,他知道“撥”是詩中鵝的動作,而“波”則表示水波。
成人的理解力畢竟比孩子強,當我們抑揚頓挫、有感情地誦讀時,孩子就能大體理解古詩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他會提出疑問,我們再用動作或者實物、實景給他解釋,孩子就能在情景中理解。
比如“曲項向天歌”,孩子不理解曲項,可以找一個玩具做動作讓他理解,有實際具體的體驗,文字就不會太抽象。
2、玩著學
沈子楊對古詩很癡迷,他在玩的時候就善于使用古詩。
比如遇到雨天,他會想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在傍晚時,他就會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應該跟家長的引導有關系,如果我們在日常交流的時候經常引用古詩,孩子也會用古詩。如果我們只是打哈哈,孩子也會打哈哈,都是耳濡目染的結果。想讓孩子學好古詩,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學效果更好。
小提示:古詩不需要逐字解釋。
錢理群先生說過,我們傳統的啟蒙教育,發蒙時,老師不做任何解釋,就讓學生大聲朗讀經文。
孩子在不斷地誦讀、背誦中,去理解古詩的神韻和意境,而不是機械地去翻譯成白話文,讓孩子刻意去對應。只要稍作解釋,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加深,孩子慢慢就會懂了。
關于古詩的書籍很多,像《美得窒息的唐詩》、《最好的方法讀唐詩》、《唐詩三百首》、《陪孩子讀最美古詩詞》、《中國最美古詩詞》、《古詩詞創意圖解》等等,都是很好的古詩啟蒙讀物,可以選擇一本喜歡的給孩子讀起來。
凝媽也收集了90首古詩,包括豪情、懷鄉、愁緒、蒼涼、懷古、相思、閑情、秋色、腸斷9個類別,可以收藏起來,孩子常讀這90首古詩,大腦就會留下潛意識,在用到的時候就能俯拾即是,被生活和命運垂青。
古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孩子學習古詩,是一種文化傳承,同時還能提高個人修養,解決眼下最關注的學習問題,讓生活變得更有趣味,未來被命運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