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
這段話是位于湖南長沙的古代著名書院——岳麓書院的經典對聯,字面上并不難懂,但富有哲理。
是非審之于己: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是非面前,能自我省思謹慎判斷就好了;
毀譽聽之于人:事情盡心盡力完成就好,至于褒貶毀損那是別人的事,由他們去吧;
得失安之于數:至于得失成敗都是天定的,命中注定,安然接受就好了。
這來自古書院的著名對聯,內涵做人的自我修養。人一定要“知進退,明得失,懂取舍”,善于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才能張弛有度,進退自如。盡量遠離是非,耐于毀譽,淡于得失,如此練達通透,當成有態度又有境界的人。
晚唐詩人許渾《送鄭寂上人南行》中有“心出是非外,跡辭榮辱中”,如果真的能夠讓內心和行跡遠離是非榮辱的漩渦,才真的是高人呢。
然則,蕓蕓眾生,高人幾何?還不是都在攘攘熙熙的世界里,榮辱得失間,是非利害中,爭先恐后地忙忙碌碌?被名利富貴所誘惑,為榮辱得失所左右,心難以寧靜,如何感受人生的快樂呢?
《菜根譚》有“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
是啊,當我們可以安閑地庭前漫步,才有可能得以超脫,也才可能完成對人生是非、毀譽、得失的超越。
感謝岳麓書院這樣的古書院,集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淀,滋養著世世代代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