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認真研讀了這本書,感慨良深。通過研讀,我重新認識了教育體系,重新正視教師這個神圣職業,也進一步認識到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關愛學生,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真正用自己的力量帶領他們學到生存的方法和技能。
該書非常精辟的指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是教育的四個支柱。在這四個支柱中,核心是學會生存。國際教育委員會主席埃德加富爾認為,唯有全面的終身教育才能夠培養完善的人,人們再不能刻苦地一勞永逸地獲取知識了,而需要終身學習如何去建立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學會生存。
讀到此時,我會情不自禁想到我們目前的教育,和對孩子們的關愛。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是將世界推向文明、推向幸福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成長發展、未來的生存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全社會給他們的教育的影響的,尤其是學校教育。
自古以來,尊師重教被社會各個階層所共同認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的地位也一直領受神圣和崇高。正因為這樣,教師的威嚴自古就讓學生感到“不可親近”。但是,現在情況已有所不同,尊師重教依舊是社會高度重視和發揚的,但教師的地位和神圣感發生著變化。隨著學生主體地位的改變,“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更好地開展師生互動,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實踐能力,即“學會生存”。比如,面對成績落后的學生,老師首先要從心里接受他們的差異,認同他們的學習認知能力,放大他們的優勢,從內心接受他們,喜歡他們,冷靜思考他們目前的狀況,找到問題所在,想辦法一點一點幫他們把基礎補上,把能力提高。發自內心的關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能感動學生的,它能讓老師耐心指導,能讓老師想方設法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內心的關愛也能讓學生感到無比的興奮,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求知充滿渴望。我們身邊很多優秀的老師,她們用無私的愛,用真誠的心,去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成長,更健康的發展。
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表現出來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影響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的。有老師經常抱怨現在的學生難管,很叛逆,很不聽話。其實,也許他沒有從自身行為去反思,想想自己的行動能讓學生聽話懂事嗎?有些老師依仗傳統權力,在班上非常嚴肅,高調強調對違紀學生的處理,對學生施加很強的約束力和壓制力,規定他們這樣不好做,那樣不能做。其實,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是充滿幻想和沖動的,越是禁止和反復強調的東西,反而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嘗試欲,這樣,“他們又違紀了”,又要進行處理了。我們發現,也是所謂的兇的老師,學生越不聽她的話,越是和她對著干,越不怕她。反過來,對于講道理、真誠關愛,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她們沒有很高昂的聲調,不用過激的手段,而是冷靜地對待出現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的所在、嚴重性及解決的的途徑,并時刻督促學生改進,和他們一起成長。學生也會高調宣稱我們喜歡某某老師,于是學科總是得到學生的充分重視,學生從這門學科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很多學生回校告訴老師,中學階段對難忘的老師,總是教給他們最多知識的老師,總是讓他們受益很大的老師。相信,體現在行動上的關愛,會對學生影響深遠,會幫助他們學會生存,學會生活。
對學生的關愛是持續的是時刻留意的;對于落后的學生,我們的耐心往往和他們的進步是成正比的,而期望值往往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高,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的關愛。其實,學生的成長總是比較緩慢的,對知識的接受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越是在緊張和壓力之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多停留在表面,沒有時間和空間去體會知識的精髓和實質,于是可能造成學過的知識很快遺忘,會做的題目不久又變成陌生了。面對這種結果,我們老師應該冷靜,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考慮,更應該將“關愛進行到底”。關愛是時刻的,是持續的,是全面的,更是需要我們老師長期堅持和擁有的。只有對學生進行長期的關愛,真誠的關愛,學生就能更快地成長,就能夠沖破極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常說,一個好的老師,是用教育魅力去感染學生、用真誠關愛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理解。讓學生學會生存,應該從學習基本技能開始。要學好基本技能,應該從學習知識文化到掌握應用開始。我們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和幫助,我們所能做的,是更多的關懷和鼓勵。我們老師從內心熱愛學生,在行動上關愛他們,幫助他們成長,指導他們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奉獻,學會為建設更美好的生活而奮斗。
書中闡述了“終身教育”的必要性。書中說:“從今以后,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種必須吸收的固定內容,而應被視為一種人類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人通過各種經驗學會如何表現他自己,如何和別人進行交流,如何控索世界,而且學會如何繼續不斷地——自始至終地——完善他自己。”P180作為一個幼兒教師,面對的是21世紀網絡時代,思維活躍的孩子,他們的學習途徑多了,知識面也廣了,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如果只滿足于現有的知識,滿足于當前,那么遲早會被孩子們所疏遠,會被社會所淘汰。追求新知的意識和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已成為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師的一大特征。我們不僅要學習幼兒教育的相關知識,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科技文化知識,使自己盡快具備多元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自己還要注意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虛心請教,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努力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決策者,不管孩子處理問題采取的是什么辦法,即使是最次的,對孩子也是有利的。只有在挫折、大敗中他們才會不斷吸取教訓,總結出最好的辦法。這樣才能為他們今后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打好基礎。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有展翅飛翔的那一天。
讓我們記住:“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與學習過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點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實上,他必須從他的環境中不斷學習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沒有賦予他的生存技術。為了求生存和求發展,他不得不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