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乃是人類歷史上波及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破壞性最大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戰爭,似乎除了遙遠的南美洲和無人的南極洲沒有受到影響,其余整個世界都經歷了一場浩大的劫難。
二戰地圖
而二戰區別一戰,它并不是一場大混戰,而是分為幾個板塊相對獨立的一種現代化戰爭模式。從遠東到西歐,從北極圈到北非,從太平洋到大西洋,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戰爭模式,將這些戰爭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完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曠日持久,包含了很多的戰役乃至戰爭,他們相對獨立,卻又有著共同的目的,為了戰勝法西斯,為了還世界和平。那么我們將二戰拆分開來,主要又包含了哪些經典的戰爭呢?
蘇德庫爾斯克戰役
1、蘇德戰爭
也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戰況最為激烈,傷亡最是慘重的一場特大戰爭,是二戰期間兩個最強軍事大國的巔峰對決。這場戰爭所創下的記錄也是令人瞠目結舌,總計二千五百萬以上的軍隊參戰,共有超過九百萬軍士犧牲,算上普通百姓的傷亡,這場戰役所造成的人口損失可達數以千萬計。
戰爭從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突襲蘇軍開始,頃刻間便縱橫蘇聯東部,數千里土地淪為德占區。然后就是蘇聯觸底反彈拼死一搏的莫斯科保衛戰,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曠日持久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二戰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庫爾斯克戰役。再然后是蘇軍的反攻,包括東普魯士戰役,第聶伯河戰役,以及南方的匈牙利戰役,乃至西里西亞戰役,以及解放波蘭和捷克等地方,還有最后的柏林戰役。
蘇德戰場
蘇德戰爭自1941年6月開始,一直到1945年5月結束,歷時四年,乃是二戰最為主要的陸上戰場,此次戰爭超過百萬軍隊參戰的戰役就有數十次之多。德軍憑借突襲,憑借精銳的裝甲部隊為主力突襲戰力折損的蘇聯紅軍,隨后幾場大戰下來,蘇聯損失極為慘重,從白俄羅斯到波羅的海沿岸,再到烏克蘭,再到頓河平原,基本都被德軍所占據。
隨著天氣轉入寒冬,戰斗的天平才漸漸出現了回轉,蘇聯在列寧格勒負隅頑抗,在莫斯科孤注一擲,終于成功遏制了德軍前進的步伐,同時也保住了蘇聯紅色政權,為之后的反擊奠定了基礎。然后就是蘇德巔峰對決,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蘇聯憑借兩場戰役的勝利,終于站到了高處,對德軍進行了反擊。
然后,大軍猛虎出籠,瘋狂西進,雖然遭遇到了德軍的頑強抵抗,但是巨大優勢之下,蘇軍還是成功碾壓過了一個又一個關隘,最后一舉攻破柏林,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
珍珠港
2、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涵蓋面很廣,包括了美日中英奧等參戰國,在太平洋沿岸和周邊進行的一場大決戰。據初步統計,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參戰國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千萬級別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具體傷亡難以估算。
1941年,日本內閣發生變動,東條英機取代近衛內閣,成為日本新的掌權者,與此同時,也開始了南進政策,意圖奪取東南亞,獲取石油和橡膠等重要戰略資源,而南進最大的威脅在于美軍停靠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只要打掉太平洋艦隊,控制巴拿馬運河,日本艦隊就能將整個太平洋當作內海。
于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啟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日軍南下,攻占香港,入侵法國越南,攻下太平洋上大部分海島,同時拿下泰國和新加坡,將英軍勢力驅逐出中南半島,攻取菲律賓,大敗美國大軍,俘虜十多萬人,奪取印尼和新幾內亞半島,然后轟炸達爾文,與英軍爭奪緬甸,在印度洋上重創英國艦隊,自此稱霸整個大洋及周邊。
太平洋戰場美軍登陸戰
太平洋戰場上的空軍
隨著日軍瘋狂的擴張,戰線愈發拉長,被英軍牽制在印度洋,沒有來得及控制巴拿馬運河,導致了美軍艦隊重新回歸太平洋,為日軍之后的挫敗埋下了伏筆。然后就是太平洋海戰的轉折點,中途島之戰,此戰,日軍折損數艘航母,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上實現了持平。
隨之而來的就是美軍跳島戰術,美英中三國聯合發動緬甸戰役,在歷經馬里亞納海戰,塞班島海戰,萊特灣大海戰之后,美軍全面碾壓日本軍隊,隨后逐一奪回了太平洋上的島嶼。進入1945年,隨著美軍愈發強大,英國組建太平洋艦隊,日軍日薄西山,被困于本土,最后隨著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的爆炸而在1945年宣布無條件投降。
抗日戰爭之臺兒莊戰役
3、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乃是中國和日本進行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役,從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東北人民掀起抵抗時算起,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再到1945年8月將日軍趕出中國為止,歷時14年艱苦奮斗,頑強抗爭,偉大的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31年,日軍發動皇姑屯事變,隨后入侵黑龍江等地,東北人民自發組織了反對日本的一系列戰役,包括馬占山還有東北抗聯的英雄們,與日軍浴血奮戰。1932年,日軍又攻擊上海,故意制造摩擦。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日全面戰爭爆發,29軍奮勇當先,隨后全民族一往無前,中國軍隊先后組織起徐州會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宜棗會戰、豫西會戰、長沙會戰、衡陽會戰等多次大戰,從潰敗到拉鋸再到反擊,中國軍民不顧犧牲,頑強抵抗,取得了艱苦卓絕的成績。
最終,在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軍隊在正面和敵后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主權的獨立,同時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在1945年成功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
艱難的北非戰場
4、北非戰爭
北非戰爭,乃是二戰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對地中海乃至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進行的一場爭奪戰。德意如果成功奪取了埃及,將嚴重影響到英軍的后方補給線,于是德意法和英美澳等國在北非戰場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
首先是1940年9月意大利大軍出擊,與英軍在利比亞附近決戰,并且從埃塞俄比亞南下蘇丹,圍攻英國。可是意大利數十萬大軍卻不敵僅幾萬人的英軍,意大利海軍也地中海被英國皇家海軍圍毆。德國不得已,只得派兵參戰,先是空降克里特島,再登陸北非戰場,在沙漠之狐隆美爾的統帥下,德意軍隊迅速掌握了優勢,從利比亞和突尼斯等地開始反擊,一路狂風掃落葉,迅速將大軍推進到了埃及境內,威脅亞歷山大港和蘇伊士運河。
而1941年,德軍由于要抽調大軍準備進攻蘇聯,沒有辦法盡全力支援北非,所以隆美爾大軍最終沒有攻下開羅和亞歷山大港。隨后便迎來了英軍的反擊,將德意聯軍打退,隨后兩軍在利比亞進行拉鋸。
北非戰場
1942年,德意聯軍集中優勢兵力,再度對英軍進行反擊一路攻占英軍的補給點,很快向前推進600公里,到達了阿拉曼附近,兩軍再度陷入苦戰。這一年冬天,由于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困境,致使德軍減少了對隆美爾的支援,而英軍在有海上絕對優勢的情形下,于11月發起阿拉曼戰役,并取得了完勝,從此英軍在北非占據了主動。
同時,英美盟軍也在北非登陸,對德意聯軍進行了兩面夾擊,最終擊潰了德意法西斯,在1943年上半年取得了北非戰爭的全面勝利。此戰之后,英美聯軍便迅速開啟了登陸亞平寧半島的戰爭,為二戰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英軍戰列艦被擊沉
5、大西洋海戰
大西洋海戰乃是世界戰爭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海戰,從二戰開始的1939年,一直延續到了納粹德國投降的1945年。乃是德軍為了打擊英國海上補給線,而與英國海軍以及后來加入的美軍,進行的一場大西洋控制權爭奪戰。
起初,英德雙方的海軍發展方向可謂是天差地別,英國海軍笑傲天下數百年,主要以水面艦艇為主,戰列艦這等龐然大物仍然是主力艦艇。而后起之秀德國,深知水面艦艇永遠也比不過英國,于是換了個路線,以潛艇為主,針對強大的英國艦隊進行突襲,以此彌補艦艇數量和實力上的巨大差距。
德軍潛艇曾趁夜色潛入英國軍港,擊沉了英軍排水量達三萬噸的戰列艦。但是由于雙方實力相差過于懸殊,德軍遭受到了英軍的猛烈還擊,德軍潛艇轉而對英國賴以生存的海上貿易線進行無差別攻擊。也就是針對龐大的英國商船隊伍進行無差別攻擊。
德軍群狼戰術
英國不得不針對商隊派出軍艦進行護航,在最初的兩年多比較被動,但是隨著1942年末,海軍啟用了艦載搜索雷達之后,一切就慢慢發生了好轉,盟軍投入更多的反潛航空母艦編隊和遠程反潛巡邏機,給德國潛艇以更為沉重的打擊。再后來,德國研制新型潛艇,而英美聯軍則以航母編隊針對德軍潛艇進行降維打擊,致使德軍損失極為慘重。直到1945年,德軍剩余的700余艘潛艇浮出水面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