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復習基礎知識,綿延數月超過一學期,一輪復習的重要人盡皆知。一輪復習中,因為構建知識體系的不同,考生與考生之間的差距一步步被拉開,普通高校還是985知識體系已初步篩選了高中生。
小編先給童鞋們看幾個圖,放空下大腦:
1.0時代的知識記錄:
這是大家在一輪復習時普遍的知識體系,一輪復習可謂廣撒網,以便把基礎知識記牢。
2.0時代的知識體系:
這是升級版的知識體系,在記牢的基礎上,打破了次序,更加綜合和方便提取。
有時為增進理解,我們也會把知識挪移或轉化:
“天涯若比鄰”的知識記憶體系:
“一圖勝千言”的知識體系:
在整個高三復習中,大家腦海里的知識大致是這樣的更新情況:
(為了親們,小編親自捉刀上陣)
第一層次:不知道
第二層次:知道的模糊狀
第三層次:明確知道
第四層次:明確知道做到一半
第五層次:明確知道明確做到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啦,知識體系的建立,在剛開始就要建立在明確、方便提取和運用的基礎上。
首先,這樣的知識體系具備哪些標簽呢?
升級版知識體系的6標簽
1.滿足掌握知識的需要
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備考語錄:高三的復習就是掌握知識,做對題目。評判你每天的復習是否有效,就看有沒有掌握知識,有沒有做對題目。如果今天掌握了一兩個知識點,做對了一兩類題目,就算今天只復習了一個小時,那也是有效的。掌握知識是做對題目的前提條件。而課本上那么多知識點,完全靠背誦是很難掌握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
2.滿足掌握重點的需要
課本上雖然知識點眾多,比如思想政治學科中經濟學部分洋洋灑灑幾萬言,其實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商品、貨幣、價值規律等這幾個點。歸納整理知識體系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突出重點。
3.滿足知識提取的需要
實際上,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識體系,有助于我們在遇到題目的時候迅速有效地進行知識點的提取,迅速地對題目作出判斷。如果沒有知識體系,腦袋里變一團漿糊,答題的時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關鍵點或者關鍵步驟。
4.一定要自己歸納
別人的始終是別人的,自己歸納出來的知識體系才能內化為自己的。有同學說,自己歸納能力不夠,擔心歸納不全面。已經有現成版本,直接背就好了。那我問你,聽別人說長城和自己登上長城的感受能一樣嗎?自己動手歸納的過程,就是逐漸形成體會的過程。
5.能迅速形成知識框架
眼睛閉起來,想一下數學有哪些重要章節,有哪些重要的考點。良好的歸納會讓你一閉上眼睛就知道一個學科怎么考,哪些是重點,哪些不考。你都知道哪些必考,到了考場還不兵來將擋?
6.從量變到質變
很多同學抱怨努力復習了那么久,怎么成績還是不見漲。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歸納整理知識體系了。我們發現,每做一次歸納,往往學生的實力就得到一次升華。當然,這必須建立在一定量的訓練基礎上。
升級版的知識體系建哪些?
第一,考什么
確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點,哪些不考。把這些考點涉及的公式定理列出來。沒有理解的,記不住的,就趁著歸納整理的機會把這些盡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
這個考點常見的出題方式什么,選擇題還是解答題。往往出現在高考題中的什么位置,前面還是后面,難度如何,常常的綜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
這個考點常用的答題方法有哪些,往往一個考點的解題方法不會多至一二十種,三五種已經比較厲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
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錯。別人錯不錯別管,關鍵是你自己錯不錯。順便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提醒自己避免這些失誤,拿到高分甚至滿分。比如:“區間問題,端點第一”;“一求通項,驗證首項”。這些都是我自己歸納出來提醒自己的話。
怎樣去建升級版的知識體系?
1.按資料目錄構建
翻開復習資料的目錄,以章節順序按上面4點(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陷阱在哪)展開歸納,這種歸納方式是最常見的方式,也是最基礎的方式,比較能夠幫助我們迅速掌握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
2.題+題的歸納
比如我們把數列這一個章節歷次考試的題目找出來,對比,問上邊提到的四個問題。我們就能歸納出很多東西。這對于重點章節進行重點突破非常有效。以后,遇到這些章節的題目,就能迅速地從大腦這個數據庫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幫助我們高效解題。
3.試卷歸納
我們通過分析所在省份歷年高考真題容易發現一些驚人的結論。試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經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對考試還會沒有把握嗎?同時,由于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勢在哪里,那你就很容易在沖刺階段努力解決,從而整體拉升你的學科成績。
4.靈感性的歸納
比如,對于邏輯聯結詞,我想,很多同學都覺的不容易把握。有一次我在校園里散步,在琢磨充要條件和集合有什么關系,結果還真的讓我想出來了。我很多歸納總結就是在散步、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的時候歸納出來的。
5.語文、英語的歸納
由于語文、英語學科屬于語言學科,體系性不強。但并不是說不歸納。語言學科的歸納,從應試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多做試卷歸納是非常必要的。
要做就做行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