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近現代史專題復習講座四

世界近現代史專題復習講座四

 

 

專題四 世界近現代的國際關系/大國的崛起
  
  (一)總述
  
  國際關系處理的根本原則和核心是國家和民族利益;國際經濟關系是國際關系中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它影響和制約著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國家間的競爭實際就是實力的較量;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和中心舞臺轉移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變化;國際政治格局和國際關系內部都充滿各種矛盾,實際是一種極不穩定的國際關系的暫時狀態,從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到雅爾塔體系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二)近現代國際關系概況
1
17世紀-19世紀早期:1)特征:西歐國家爭奪殖民地和歐洲霸權;2)主要矛盾:從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3)結果:英國打敗荷蘭、法國,成為殖民國家。
  
  219世紀晚期-一戰:1)特征:帝國主義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2)主要矛盾:從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3)結果:一戰摧跨了四大帝國,削弱了英法,美國和日本崛起,誕生了蘇聯社會主義國家。
  
  3、一戰后-二戰:1)特征: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并逐步瓦解;2)主要矛盾:從英美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到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國家的矛盾。這一時期還增加了社會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矛盾。3)結果:經過二戰,法西斯國家被消滅,英法遭到進一步削弱,美國掌握了世界霸權。
  
  4、二戰后:1)特征:從冷戰格局向多極化格局趨勢發展。2)主要矛盾:美蘇矛盾、南北矛盾。3)結果: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瓦解,第三世界興起,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三)兩次世界大戰
  
  1、原因:一戰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英德為首的兩大侵略集團擴軍備戰;19146月,薩拉熱窩事件引燃一戰戰火。二戰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危機的影響;法西斯勢力的擴張英法美的縱容侵略。 2、經過:一戰經過:爆發:1914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戰爭。交戰雙方: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協約國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爾維亞。
  三條戰線:西線、東線、南線。戰役: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結果: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德國投降。二戰經過:全面爆發:19399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擴大:1941622日,德國進攻蘇聯;進一步擴大:194112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轉折:19427月-1943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各主要戰場的轉折的標志)重要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戰役、阿拉曼戰役、諾曼底登陸戰。重要會議: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結束:19458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戰爭結束。

3、性質:一戰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四)國際關系的基本格局
  
  116——18世紀中期:以歐洲為中心,英國占主導地位;東方從屬西方的國際關系格局開始形成。
  
  218世紀后半期——19世紀70年代:東方從屬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德國的崛起使歐洲關系緊張。
  
  319世紀晚期——第一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后起的日、美使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局進一步受到沖擊;歐洲列強的激烈爭奪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參戰,開始插手干預歐洲事務。
  
  4、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建立:1919年,協約國集團召開巴黎和會,簽定了凡爾賽和約及其一系列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1921年,華盛頓會議召開。通過這兩次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該體系。
  
  作用: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秩序。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局限:凡──華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因此也就不能長期維持下去。
  瓦解:1935年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擴展到60萬人。1938年德吞并奧地利。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破壞了《九國公約》,沖破了華盛頓體系的束縛。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凡爾賽體系徹底崩潰。1941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
  
  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991年:雅爾塔體系
建立:二戰后,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新的國際關系格局。
  
  實質和影響:它建立在美蘇實力均衡基礎上,深深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關系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發展歷程:三個階段:11945——1947年,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及兩極格局的初步形成時期。史實:美蘇重新劃分了戰后各自的勢力范圍,重新確定歐亞政治版圖。處置戰敗國,審判戰犯,對戰敗國軍事占領。建立聯合國等。21947——50年代中期,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峙冷戰及兩極格局的形成時期。史實:在歐洲,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成立北約、分裂德國等手段對東歐、蘇聯展開冷戰。在亞洲,發動侵朝戰爭、侵越戰爭,并干涉中國內政。
3
50年代后期——1991年,美蘇爭霸時期。史實:美蘇爭霸大體經歷了:美國占據優勢地位、蘇攻美守及80年代美攻蘇守三個階段,最后以蘇聯解體而告終。
  
  61991——今:世界格局呈現出多極化趨勢
  
  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結束;舊的世界格局已經終結,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地區沖突和民族沖突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強的局面還會在較長時間內存在下去。
  
  總結:從縱向線索看,依據國家關系中主要矛盾和中心舞臺的變化轉移,可以分成三個時期:
  
 歐洲中心舞臺的確立和延續:由于資本主義的領先發展和殖民擴張,歐洲從國際關系產生伊始就成為中心舞臺。這種獨領風騷的狀態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的一戰。歐洲中心舞臺的動搖和轉移:這個時期從一戰到二戰期間。一戰后,歐洲遭到嚴重削弱,而美國和日本日益崛起,國際關系的舞臺在歐洲發生動搖,并開始向其歐洲的兩側,即美、日所在的美洲和亞洲轉移。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逐步取代英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個時期國際關系的主要矛盾從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轉向世界人民與法西斯擴張的矛盾,主要線索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興衰,總體特征是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大危機的沖擊下復雜多變、起伏疊宕。兩極格局的興衰和新趨勢:這個時期從二戰結束至今,國際關系的主要事件是兩大陣營形成、雅爾塔體系建立、美蘇爭霸、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第三世界興起、蘇東劇變、多極格局的發展等。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兩大主題。由于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動,各國在經濟發展中相互依存的關系日趨明顯。急劇變化中的歐洲、迅速崛起的日本、改革開放中的中國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一切都說明,在新的國際格局里,不會只有一個中心 。
(五)主宰世界半個世紀的雅爾塔體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半個世紀中,雅爾塔體制的興衰始終和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緊密相連,并且成為影響當代國際關系格局變化的主線。
  
  1919~1930年中期的凡爾賽華盛頓體制相比:
  
  類似之處不同之處
  
  雅爾塔體制演變的特點:始終以美蘇關系為主線,為核心,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和協調為中心,冷戰共處貫串始終,但戰略態勢互有變化:冷戰、冷戰與緩和的交錯、美攻蘇守、美蘇對峙、美蘇互有攻守,最后以一霸解體、一霸相對削弱而結束。美蘇間在多處熱點上出現全面對抗,但從未面對面地爆發熱戰。美蘇爭奪重點一直在歐洲,不僅在政治上,而且擴及經濟、軍事、思想等領域。作為側翼的亞洲首先被突破: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首先打破了雅爾塔體制在東方的安排,從而使這一體制出現破綻。
  
  戰后初期正式形成時的雅爾塔體制有著多方面的影響:有利于蘇聯和社會主義體系的發展。確立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并有利于美國在全球的霸權擴張。有利于美蘇稱霸和爭霸。
  
  雅爾塔體制的興衰給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人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教訓和啟示
  
  (六)重要的國際會議
  
  1、巴黎和會:時間:19191/與會國:27國。操縱國:英法美。/主要內容:簽訂凡爾賽和約及其一系列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秩序。
  
  2、華盛頓會議:時間:1921-1922/與會國:9國。操縱國:美英日。/主要內容:簽訂《四國條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九國公約》。/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3、慕尼黑會議:時間:19389/與會國:英法德意。/主要內容:簽訂《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蘇臺德區割給德國。/影響:德國更加囂張。
  
  4、開羅會議:時間:1943/與會國:中美英。/主要內容:簽署《開羅宣言》,宣告日侵占中國領土必須歸還。
  
  5、德黑蘭會議:時間:1943/與會國:蘇美英。/主要內容:確定了對德作戰方針,準備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6、雅爾塔會議:時間:1945年初。/與會國:蘇美英。/主要內容:美英蘇分區占領戰敗后的德國;蘇聯同意在歐洲戰爭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7、波茨坦會議:時間:194578月。/與會國:蘇美英。/主要內容: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
  
  8、亞非會議:時間:1955/與會國:亞非國家。/主要內容:反映了亞非人民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七)重要的國際條約
  
  1、《凡爾賽和約》:時間:19196
  
  內容: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人;萊茵河東岸地區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的獨立;德國應進行賠款,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賠款總數;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以委任統治的名義加以瓜分,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
  
  影響:簽訂凡爾賽和約及其一系列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秩序。
  
  2、《四國條約》:1922,英法日美相約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
  
  3、《限制海軍軍備條約》:1922,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為5531.751.75
  
  4、《九國公約》:1922,宣稱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5、《慕尼黑協定》:時間:19389.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蘇臺德區割給德國。
  
  影響:助長了德國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6、《開羅宣言》::時間:1943年內容:宣告日侵占中國領土必須歸還。
  
  7、《波茨坦公告》:時間:1945年夏內容: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
  
  (八)重要的國際組織
  
  1、同盟國與協約國
  
  同盟國建立:1882年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核心是德國。
  
  協約國建立:1907年英法俄三國協約形成,核心是英國。
  
  主要活動:20世紀初,兩大軍事集團瘋狂地擴軍備戰,大搞軍備競賽,造成國際關系的極度緊張,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軸心國集團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軍事政治集團。主要活動:1937年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1939年德國吞并捷克。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1940年春夏之交,德國攻占北歐和西歐的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等國。19406月法國投降。1940年秋德國猛攻英國。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與此同時,意德軍隊進攻北非。1941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建立: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聯盟正式成立。
  
  主要活動:政治上互相協作(二戰期間四次會議)、經濟上互相支持、軍事上互相配合。壯大了的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加快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
  
  4、北約組織與華約組織:1949北約組織,1955華約組織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5、國際聯盟:建立:19201月。宗旨:維護和平,制裁侵略。實質: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6、聯合國:建立:194510月,《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紐約。
  
  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作用:初期為美國所操縱。后來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伸張正義的舞臺。
  
  9、歐洲共同體
  
  (九)大國的崛起(各個重要階段、重大事件)
  
  1、國家的崛起: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
  
  2、地區的發展:歐洲地區、北美地區、亞洲地區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現代國際關系格局的三次演變
高二歷史知識點整理:世界史重要國際會議
凡爾賽體系下的和平1課件優質教學課件PPT
近代以來世界格局的演變
[2012高考歷史復習]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凡爾賽體系與雅爾塔體系的比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周宁县| 日照市| 灵寿县| 镇原县| 柯坪县| 卫辉市| 蒙阴县| 卢氏县| 铜梁县| 无锡市| 凤翔县| 永清县| 泰州市| 和静县| 宾川县| 谢通门县| 松江区| 铜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原平市| 启东市| 茂名市| 政和县| 福鼎市| 邮箱| 黎城县| 平谷区| 万荣县| 曲松县| 九龙坡区| 万安县| 万年县| 绥棱县| 朝阳县| 宁晋县| 麟游县| 吉安县| 和田市| 宁南县|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