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MWCS2019前夕,中國移動發布了業界期盼已久的5G品牌標識
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中國移動5G商用指出確定性的目標和方向,有利于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更為關鍵的是,5G牌照適時發放為產業鏈聚焦中國市場提供了良機。
如果以五年時間為一個周期,從歷史看待未來發展,五年前的4G商用初期,比如中國移動成立咪咕、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等等,前者是面向大視頻、全息交互場景的探索,后者是面向云網融合、云網一體,為以SA為目標網商用鋪路。
其次,4G時代初、中期的規模商用,離不開中國移動自主品牌終端的發力,量小但引領行業風向標的意味非常明確。
如今,在5G發牌后第19天,中國移動便亮出了5G自主品牌三劍客——首款自主品牌的5G手機、5G CPE,以及5G-BOX,從消費級市場到家庭場景再到面向工業互聯等,實現自主品牌的多場景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在自主品牌終端發布中首次提到“網絡+終端+內容+云服務”的端到端協同,而5G-BOX同時支持NSA+SA。
基于對5G的理解與認知,中國移動發布了5G品牌標識
以下為中國移動5G+相關要點:
1.網絡
中國移動將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動5G和4G技術共享、資源共享、覆蓋協同、業務協同,努力打造覆蓋全國、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的5G精品網絡。
(1)2019年,中國移動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在超過50個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2020年,將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
(2)強化2.6GHz和4.9GHz雙頻協同,以64通道大規模天線基站為主體,打造立體化、智慧化、高性能的5G無線網絡;(注意:中國移動在提到5G建網時,用了“低成本、高效”二詞)
(3)推動網絡架構云化和虛擬化,加快SA新網絡、SPN新傳輸等技術成熟應用,構建云網融合的領先基礎網絡;加速推動獨立組網,作為目標方案的成熟與運用,充分發揮5G尤其是在獨立組網情況下服務化架構的實施;
(4)中國移動將順應企業上云和終端應用云化趨勢,加快網絡云化改造,構建以云為核心的新型網絡架構,打造“最懂云的網”,并通過廣泛合作提升云計算基礎設施能力,推出云互聯、云專線、云寬帶等云服務產品,提供一站式云網融合服務。
(5)2020年,核心網75%實現云化,2025年100%實現云化。從云網融合會走到云網一體,到了2025年云就是網,網就是云,云網不再分家。
(6)構建電信級邊緣云服務能力。中國移動將加快建設廣覆蓋、固移融合的邊緣數據中心,打造“連接+計算”的泛在基礎設施,提供電信級邊緣公有云服務和定制化邊緣私有云服務,更好地滿足未來5G業務在時延、帶寬和安全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6)做好5G網絡安全保障,強化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研發和風險評估,防范各類網絡安全風險,守護網絡空間設施安全;(筆者認為5G確保端到端的業務安全是基礎)
(7)中國移動將實現對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全鏈條的安全管控;
(8)中國移動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4G基站數量占到全國一半以上,也占到全球的30%,超過240萬,將充分利用4G站址資源建設5G,實現快速網絡部署。
(9)中國移動發布了網絡即服務(NaaS, Network as a Service)能力體系,通過打造一個核心基石、六大創新能力,實現開放化的網絡即服務,從而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注入“5G+”新動能,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10)GTI 近期將持續研究大規模天線、多波束天線和上行數據壓縮等技術提升4G系統性能,探索4G終極目標網絡特性及4G/5G頻譜共享和終端解決方案等,推動4G平滑演進;
(11)GTI推動3.5GHz、2.6GHz及4.5GHz、4.9GHz、2.3GHz等5G頻譜發展和5G端到端產品成熟,同時啟動毫米波技術及5G網絡智能化研究;
(12)GTI聚焦基于公網的5G企業網絡解決方案以滿足垂直行業需求;聯合產業與垂直行業共同探索5G創新業務與應用以及商業模式,同時開展5G國際漫游需求與解決方案的研究。
2.網絡能力
中國移動發布網絡即服務(NaaS, Network as a Service)能力體系,通過打造一個核心基石、六大創新能力,實現開放化的網絡即服務,從而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注入“5G+”新動能,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1)一個核心基石是打造覆蓋全國、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的5G精品網絡。5G作為接入方式,只有和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等新興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系統創新,才能充分發揮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孕育新興信息產品和服務,成為推動各類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2)六大創新能力則是在構建5G精品網絡的基礎上,推動5G與“AICDE”(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緊密融合,提供人工智能即服務(AIaaS)、物聯網即服務(IoTaaS)、云計算即服務(CloudaaS)、大數據即服務(DataaaS)、邊緣計算即服務(MECaaS)、安全即服務(SecurityaaS),從而向各行各業提供開放化的網絡即服務。
(3)人工智能即服務(AIaaS),將依托中國移動人工智能平臺,發揮AI算力、數據優勢,打造連接與智能融合服務能力,賦能內外部應用,同時與業界領先的芯片公司合作,推動AI產業硬件成本降低,共建AI生態。
(4)物聯網即服務(IoTaaS),將依托中國移動OneNet(中國移動物聯網開放平臺)、Onelink(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持續豐富物聯網“云-網-邊-端”全鏈條能力,打造端到端物聯切片與專網建設能力,同時提供更高性價比、更深度定制的5G、V2X等物聯網芯片/模組,為行業客戶提供端到端的物聯網服務。
(5)云計算即服務(CloudaaS),將通過構建以云為核心的新型網絡架構,啟動全球最大規模的網絡云化變革,力爭2020年達到75%,2025年實現100%;依托中國移動BigCloud(中國移動云計算平臺),聯合產業豐富產品種類,2020年提供超過200款云產品;推出云互聯、云專線和云寬帶,實現云服務和5G網絡能力深度融合,打造面向社會生產、生活的一站式服務。
(6)大數據即服務(DataaaS),將以數據為核心,提供安全可信的大數據服務能力,推動數據價值創新領先。依托強大的網絡、IT業務、公共數據構筑全面、優質的數據基礎。通過構建行業領先的大數據平臺,提供多樣的服務、共享的數據、統一的管控。并在提供賦能內外的大數據服務時嚴格踐行“三不原則”,確保數據不涉及隱私、原始數據不出系統、系統不出移動。
(7)邊緣計算即服務(MECaaS),打造領先的“連接+計算”融合基礎設施,提供全棧開放的邊緣云服務能力。通過構建廣覆蓋、固移融合的邊緣數據中心,推出輕量化、易運維的邊緣云平臺。發揮5G+邊緣計算融合優勢,鍛造一批行業標桿應用,提供業內領先的一站式建設、運營和交付能力。聯合上下游產業伙伴,共同探索合作共贏商業模式
(8)安全即服務(SecurityaaS),一方面打造安全的5G網絡,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行業安全需求,從組網、隔離性、密碼算法、認證機制等方面提供定制化的安全配置,從而提供有保障的、靈活可定制的安全服務。
(9)為了加速推出網絡即服務,中國移動將持續構建“5G+”硬核能力體系。一是做優做強“5G+”內生能力,利用中國移動資源優勢提供更優質的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等通信能力;二是疊加賦能“5G+AICDE”外延能力,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供全方位滿足用戶需求的差異化定制網絡與智能服務;三是開放共創“5G+機器人、無人機、AR/VR、高清視頻”等應用通用能力,打造繁榮共生的“5G+”生態級中臺服務體系。最終實現多層能力“聚變”反應,賦能各行各業。
(10)中國移動將緊扣行業客戶的連接需求、網絡及終端需求、應用及解決方案需求,推出“網絡+中臺+應用”5G產品體系。中國移動在網絡層打造5G+新型基礎設施,中臺層提供網絡運營管理、深度連接管理、生態系統服務,應用層深度嵌入客戶生產管理流程、提供定制化行業應用,加速各行各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3.終端
展望5G,終端產業將迎來四個變化:產品形態豐富多樣、終端能力全面提升、人機交互升級變革、業務應用貼心智能。
(1)中國移動將把“終端先行者計劃”升級為“5G終端先行者產業聯盟”,聯合芯片、終端、射頻、儀表、渠道、業務、平臺、行業解決方案等領域合作伙伴,加快推動終端多模、多頻、多形態發展。
(2)面向5G終端產業新趨勢,中國移動將堅持“三多一新”的產品策略:多模式頻段,多終端形態,多用戶選擇,新產業生態。
“多模”指同時支持SA、NSA雙模(2020年1月1日開始全面支持);
“多頻”要實現2.6GHz、3.5GHz、4.9GHz等多頻段“全球通”,保障國際漫游;
“多形態”指將不斷推出智能手機、CPE、模組、云XR等多種形態的5G終端;
(3)通信網絡下一步變革的核心是DICT化,網絡滿足泛在連接的多種業務需求成為可能,帶來對不同品類、不同能力終端的多樣需求。網絡數字化轉型和“5G+AI”跨領域技術融合,將促進終端范疇不斷擴展、產品形態更加豐富。同時,5G與AI融合,推動智能算力在云邊端重構;
(4)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帶寬成本,使云端豐富的數據運算能力得到釋放,5G終端將以瘦終端和AI智慧終端等不同形態,滲透到個人、家庭、行業等更多應用場景中。
(5)5G網絡的上下行能力大幅提升,將促進網絡承載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這勢必帶動終端的輸入、處理、呈現等能力的全面提升;
(6)VR/AR幾十兆到百兆的帶寬需求在5G時代得到很好的滿足,將推動AR、VR的快速普及。
(7)未來,全息體驗需要幾百兆甚至G級的帶寬,5G的出色網絡能力使滿足這一需求成為可能,這將帶動終端的軟硬件全面提升。相隔萬里的人可以超脫傳統的語音、視頻通話,實現近乎面對面的全息交流;
(8)基于5G與人工智能的共同賦能,所需的服務更精準地推送給用戶,實現業務主動“找用戶”,真正實現業務“服務人”。
(9)在行業領域,5G使大規模的視頻回傳成為可能,結合云端智能,相當于給行業信息化賦予了眼睛和大腦,將大大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將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比如,在鋼鐵產線上用高清攝像頭拍攝產品,通過5G實時回傳視頻并結合云端人工智能進行物體表面缺陷分析,及時發現產品質量問題,效率高、質量穩定。
(10)優先聚焦市場空間大、示范效應強的重點品類,如基礎連接型、流量拉動型和行業紐帶型產品,解決5G商用初期市場的終端需求;
(11)推動5G芯片和終端價格快速下探,2020年底推出1000-2000元檔5G手機,實現高、中、低端5G產品協同發展,實現5G替換4G。
(12)面向消費和行業市場,分別打造超百款終端產品,為個人和行業客戶提供更多選擇,實現5G終端和用戶規模發展,2020年5G終端市場達到數千萬到億級;
(13)在消費領域,攜手內容、應用和終端廠商,在超高清視頻、辦公、娛樂、VR等領域,著力打造一批5G優選應用,提供與4G時代的差異化體驗。行業領域,建立行業產品庫,面向14個重點行業打造通用、標桿型解決方案,提供供需共享平臺和豐富的終端產品。
(14)為推動5G終端產業成熟,實現快速商用,中國移動聯合終端產業合作伙伴發起“5G終端先行者”計劃,歷經一年半聯合攻關,推出多項重要成果。
(15)“5G終端先行者計劃”解決了5G終端從無到有的問題,推動5G終端產業鏈初步完備。“先行者計劃”兩次發布5G終端技術規范,逐步明確終端產品技術要求;聚焦產業資源,2.6G試驗頻段獲批3個月,即快速推出具備商用能力的解決方案,實現2.6GHz與3.5GHz同步發展;組織開展功能、性能、穩定性、用戶體驗等4大類測試、解決4000多項問題;
(16)“5G終端先行者計劃”全面升級為“5G終端先行者產業聯盟”。面向終端產業鏈上下游及渠道、業務、平臺、行業拓展合作伙伴。聯盟以“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為宗旨,共同推動5G終端產業成熟、豐富5G終端產品品類、孵化5G典型應用場景、構建5G終端繁榮生態;
(17)聯盟首先將聚焦6大專項任務,推進產業合作和產品升級。通過研究5G終端的射頻方案,成立5G開放實驗室,開展產品基礎性能攻關;面向ToC、ToB領域,開展5G電競終端產品研究,5G+超高清視頻以及5G+智慧交通等產品的研發工作,培育5G應用場景,推出滿足需求的終端產品。
中國移動也將依托中國移動智能硬件創新中心,開放核心能力,服務產業、合作探索5G創新應用;
(18)6月25日,中國移動進行了11款5G終端的萬臺交付,包括華為、OPPO、vivo、中興、小米、一加、三星、TCL和中國移動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機和數據CPE。首批終端預計7月取得國家入網許可,7月底開始陸續啟動上市。
(19)中國移動“5G終端先行者產業聯盟”攜手國內外終端廠家,發布4大類別、14種形態、42款5G商用終端及解決方案,包括13款手機、3款芯片、13款數據終端,以及13款泛5G智能終端,將有效滿足5G商用初期消費者和行業應用的迫切需求。
4.標準
(1)牽頭的5G SA網絡架構標準是首次由中國公司主導制定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架構標準;
(2)中國移動將致力于在5G下一版國際標準(R16)制定中繼續發揮更大作用,協同產業各方加強5G相關基礎性技術研究,確保中國移動5G網絡技術先進;
(3)中國移動在ITU(國際電信聯盟)、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等國際組織中牽頭關鍵標準項目,網絡領域、無線領域提案數在全球電信運營企業中均名列前茅;
5.業務與應用
建好網是硬道理,沒有5G的網是不行的,用得好才是真本事,網絡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應用。
推進5G+X應用延展。通過“5G+4G”“5G+AICDE”“5G+Ecology”,來實現“5G+X”,加速推動5G在更廣范圍、更多領域的應用,實現更大的綜合效益。
(1)中國移動正面向工業、農業等14個重點行業,聚焦74個場景,開展5G應用創新。
(2)在工業互聯網領域,與制造企業合作,開展5G搬運機器人、視頻質檢、遠程現場等智能工廠應用,有效提升工廠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3)在智慧交通領域,與汽車廠商合作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5G乘用車和國內第一輛商用5G自動駕駛園區車;
(4)在智慧醫療領域,和知名醫院合作,完成全國首例基于5G的遠程腦外科人體手術;
(5)在智慧能源領域,與電力企業合作打造5G智能電網和全國首個5G智慧電廠等;
(6)下階段,中國移動計劃打造100個5G示范應用,加速推動5G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
(7)中國移動將投入30億元,實施5G+超高清創新發展計劃,打造全場景沉浸式業務體驗;
(8)推出5G超高清視頻。構建端到端4K/8K視頻制播能力,重點圍繞體育、演藝、文化紀錄片、電競等領域,持續豐富內容和產品形態,為客戶提供移動化、場景化、沉浸式、超高清視覺體驗;
(9)推出超高清5G快游戲。發揮5G網絡高帶寬、低延時等特性,推出“超高清、無延時、云端運行、即點即玩”的超高清云游戲服務,真正實現跨平臺、跨終端、隨時隨地玩游戲,暢享極致畫質、健康綠色的游戲體驗;
(10)推出超高清視頻彩鈴。開發實時互動、多屏展示的超高清視頻彩鈴產品,提供個性化、社交化、交互式新型體驗。
(11)在新應用方面,中國移動推出超高清視頻、超高清彩鈴、超高清游戲、沉浸式互動教學,并積極打造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特色應用。2019年,中國移動將完成350場4K體育賽事直播、推出超高清音樂150萬首。
(11)打造基于速率、帶寬、時延、切片、功能等多量綱、多維度、多模式的服務能力,提供視頻提速、游戲加速等全新體驗。
6.生態
5G發展不是電信運營企業一家唱獨角戲,而是多方參與的“大合唱”,中國移動將與各方攜手打造5G生態“朋友圈”。
(1)聯合信息通信業上下游企業,加快推動5G芯片、終端、設備、應用等全產業鏈成熟;
(2)聯合重點垂直行業,推動5G技術與行業標準深度融合,開展跨產業跨領域的聯合研發和應用創新,突破5G融通發展瓶頸;
(3)聯合社會多方創新力量,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深化產融結合,打造5G產業生態和創新創業孵化器。
(4)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聯合實驗室等協同創新平臺,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5)聯合其他電信運營企業,通過市場化機制推進行業合作和5G共建共享,集約高效實現5G網絡覆蓋。
(6)依托5G聯合創新中心和中國移動的研發機構,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和開放共享的研發生態。打造5G產業數字化聯盟,推出百家伙伴優選計劃、百億資金騰飛計劃、千場渠道推廣計劃、優惠資源享有計劃,促進產業共同發展;
(7)設立5G聯創產業基金,總規模300億元,首期70-100億元已募集到位,主要聚焦5G核心技術和重點應用領域,提供產業創新資本支持;
(8)共同打造5G精品內容。中國移動發起成立國內首個面向數字內容領域的5G多媒體創新聯盟,匯聚44家產業伙伴,覆蓋內容生產、傳輸、傳播、消費等數字內容全產業鏈環節,努力為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9)5G不是簡單的“4G+1G”,將更具有革命性、呈現更高價值,能夠為跨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深度融合提供基礎設施,充分釋放數字化應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10)中國移動將全面實施“5G+”計劃,通過推進5G+4G協同發展、5G+AICDE融合創新、5G+ Ecology生態共建,實現5G+X應用延展,使5G真正成為社會信息流動的主動脈、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數字社會建設的新基石。
(11)攜手產業共建的產業數字化聯盟已涵蓋15個省級5G產業聯盟、13個垂直領域聯盟、2000余家行業伙伴。5G+行業解決方案白皮書聚焦14個重點行業、74個應用場景,提供65個實踐案例。
7.5G服務與商業模式
4G是高速公路,5G是高鐵服務。
(1)推出“BEST”新商業計劃 ,以基礎(Basic)、使能(Enable)、專屬(Special)三種服務模式攜手合作伙伴共創5G新時代(Times);
(2)做好基礎服務。推出標準化服務,合作伙伴可以直接調用中國移動代計費、上網加速、云游戲渲染、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等平臺能力,滿足通用業務需求;
(3)做優使能服務。推出5G+AICDE能力服務,開發者可以結合應用需求調用相關能力并做定制開發,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4)做強專屬服務。開放5G底層網絡能力,為合作伙伴定制網絡、共同做優產品,提供深度定制化服務;
(5)積極推動網齡計劃,讓網齡越長的優惠越大,推動要素定價,能力服務定價,基于速率、分辨率、Qos定價;未來,隨著SA能力的推動,切片能力的定價等等都可以給大家提供個性化服務。
(6)新生態多樣化的商業創新,讓每一個創新應用的市場價值都能夠得到彰顯。多組合、多場景,多量綱的組合方面,從產業協作,從獨立的上下游關系演變為生態共創、共生和共贏,我們不光看到上下游關系,我們更要看到深度的融合,我們把開放的生態做的更好。把我們高速鐵路的服務做的更好。
8.上海5G發展相關
今年,在上海,三大運營商相繼宣布了5G網絡首發,體現了上海在國內外5G市場的重要性。目前,上海正在打造5G網絡先行區、創新應用示范區,和產業企業集聚區,正在打響雙千兆寬帶城市品牌。
目前,上海建設5G基站超過3000個,截至2019年年底,將完成1.3萬個基站部署,基本完成上海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的覆蓋。截至2021年,上海將聚焦10大重點垂直行業領域,形成100項以上的行業應用標桿,培育1000個5G創新應用項目,5G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應用產業規模都將實現千億目標。
comobs對5G和M-IoT保持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