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丫
有兩個讀者找我,一個問,有沒有收益率9%以上又沒風險的資產可以買,一個問,手頭有50萬該怎么安排。
先看第一個問題:有沒有收益率9%以上又沒風險的產品可以買?
財務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無風險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可以理解為我們把錢拿去投資一個0風險的產品所能獲得的回報,它由純利率+通脹補償率組成。
什么樣的產品0風險呢?
就連銀行存款我們也無法說它0風險,《存款保險條例》對存款的償付也是有最高限額的——50萬元人民幣。
不過,通常我們會把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無風險收益率”,因為國家違約的可能性極低——借錢給國家,安全性肯定高于借錢給企業(yè)或個人。
圖片:英為財情
然后我們看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自18年以來呈下降趨勢,而且近一年都在3%-3.5%之間徘徊。
以“無風險收益率”為基線——想拿到更高的收益率,那要承擔更高的風險,用資金的安全或更久的“使用權”去換收益。
再回顧下之前和大家講過的投資中的“不可能三角”:
醫(yī)保報銷結構圖
要配置哪些商業(yè)保險呢?
健康險、壽險、意外險、財產險,健康優(yōu)先。
我們經常向大家普及的重疾險、百萬醫(yī)療險屬于健康保障類產品,優(yōu)先配置。意外險杠桿作用最強,價格便宜,理應人手一份。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責任大則可以考慮壽險。
有人會選擇購買分紅型保險,把保險變成“理財產品”。但保險的首要功能是“保障”而非“理財”,選擇保險產品時,一定要優(yōu)先滿足“風險保障”需求,再考慮其他。
(3)錢包3:儲蓄資金
儲蓄資金,我把它視作未來生活的一個重要保障,比如購房、教育甚至養(yǎng)老準備。每個儲蓄賬戶分門別類,長期堅持存入。
當然,這里的儲蓄并非指把錢放銀行里存著,通脹侵蝕資產的速度不可小覷。這部分資金是留著以后用的,對流動性的要求相對不高,更追求穩(wěn)健增值,所以可以考慮投入到債券、年金、銀行理財、養(yǎng)老型理財等產品當中。
當然,如果你在近三年內就有購房計劃,可以選擇中短期產品。資金量較大的人,還可以考慮正規(guī)的信托產品。
(4)錢包4:投資資金
有了前面三個錢包的穩(wěn)健規(guī)劃作為“安全盾牌”,第4個錢包則是我們的“進攻之矛”,可以拿來冒點風險,以期提高財富增值的速度,未來的生活質量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作為投資專用資金,我們不用過度考慮流動性,可以適當追求收益率。在這層資金上,能考慮的產品范圍又廣了一些,比如投資基金、股票、期貨、大宗商品、外匯、房產等。但投哪些產品,關鍵還是要看自己的“風險偏好”。如果你已經明白投資中的“不可能三角”是什么,做投資配置時同樣會權衡這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