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是追蹤指數的,為什么有的指數基金,看它凈值的表現,會跑輸對應的指數呢?因為指數默認不考慮分紅的收益,但指數基金是可以收到成分股分紅的。所以對股息率高的指數基金來說,跑贏指數并不是難事。不過偶爾也會有指數基金會跑輸指數。主要是這么幾種情況。一般新基金,剛成立的時候,手里持有的是現金,還沒有配置股票。當然,新基金觀察半年到一年后,表現還可以,之后也是可以考慮的。在新基金還沒有建倉完成的這段時間里,指數基金可能會跑輸指數。第二種情況是指數基金投資的股票,流動性很差,導致指數基金無法交易股票。例如以前A股有大量的股票長期停盤,指數基金如果買入了這樣的股票,遇到停盤后,也沒辦法,只能等股票重新恢復上市。例如當年的樂視,長期停盤的時候,很多創業板指數基金持有這個股票。后來創業板指剔除了這個股票,但指數基金賣不出去哇,就導致了之后基金凈值跟指數產生了誤差。再比如說中證1000指數。這個指數中很多成分股一天之內的成交量很低。遇到市場大漲大跌,指數基金會遇到大量的申購贖回要求。像今年年初,一輪大漲,很多指數基金是略微跑輸指數的,因為一季度上漲很快,大量的散戶沖進來申購,資金配置成股票需要時間,于是導致指數基金出現誤差。其實追蹤誤差在基金公告里就有寫的,這個是每個指數基金自己需要定期披露的數據。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就是這段時間里,基金凈值上漲了多少。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就是這段時間里,指數上漲了多少。如果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比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率高了,差值就是正的,說明基金的收益比指數默認的收益好,起碼沒跑輸。標準差這個是衡量基金凈值追蹤的擬合程度,如果標準差的差距小,說明基金每個時間段追蹤情況都比較貼近于指數。從我們投資指數基金來說,通常第一個更重要,也就是基金凈值是不是跑贏了指數基準。第二個也很重要,保證了每個時間段,指數基金凈值跟指數比較接近。大部分指數基金都是可以跑贏指數的。也就是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是正的。如果這一項大幅跑輸,則代表指數基金大幅跑輸了指數,此時就要謹慎思考下原因是什么了。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