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資金回歸銀行是否是一種可以安心睡覺的理財方式?很多人都對銀行固有一種依賴和信任,但事實情況早已發生了變化。
去年,一條“曲靖第一家銀行倒閉”的消息,一時引起了一陣爆發式的傳播,當地的人民銀行支行和銀監局緊急出面辟謠:謠言!目前曲靖市金融秩序穩定,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常營業。
不過在我國國內確實也有銀行關停的情況,海南發展銀行早在1998年6月就被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關閉,這是建國后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關停的一家商業銀行,原因是經營管理不善。當時國內還沒有相關法律允許銀行業破產,所以目前的措辭還是關閉,雖然此后對其中的居民存款做出了清償,但也經歷了一段時間,也對于海南地區的金融尤其是銀行業造成了持續很久的影響。而國外銀行倒閉新聞也很多,烏克蘭去年多家銀行宣布破產倒閉,相關人士表示“明年至少還有10家烏克蘭銀行倒閉”;意大利公投失敗后多家銀行表示面臨倒閉。
銀行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傳統金融機構,被認為是在國家和政府的“保險箱”中存放,只要有牌照就可以持續的創造業績,即使它沒有資本,甚至是虧損到資不抵債,強大的信用背書都可以讓人們相信他的穩定和安全,從而產生持續的資金流動性。而且中國是全世界人民中最喜歡銀行理財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儲蓄水平也是位列前三。
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不可能讓任何一個國家的銀行持續保持國家背書的強大優勢,國家也很早就在醞釀和不斷釋放出此類信號:
2012年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要抓緊研究完善存款保險制度方案,擇機出臺并組織實施。
2013年,央行在《2013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就稱:“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各方面條件已經具備,內部已達成共識,可擇機出臺并組織實施。”這一次就表明了允許銀行破產倒閉的思路。
2014年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我國非信貸業務的綜合化經營水平有待提高,銀監會正醞釀加快推出銀行破產條例。
2015年國務院公布《存款保險條例》,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2016年的陸家嘴論壇上,央行副行長張濤表示:什么是穩定的金融秩序?不是保護金融行業的每一個機構都不失敗,都不出任何風險;而是對出現經營風險、或者經營失敗的金融機構,要允許它們破產,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
那么人們對銀行一直保持的依賴和信任的觀念是否就要徹底改變?銀行靠國家兜底的形式轉變為依靠保險兜底后差距有多大?
其實最需要轉變的是觀點和思路,就是要把銀行看做是一家企業,經營是關鍵問題。而大眾需要轉變儲蓄的思路,雖然五十萬這一限額高于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平,據悉能為我國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但最好也同樣要遵循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理財思路。
普通大眾也在逐步接受銀行可以破產的事實,雖然相關的銀行破產法還未出臺,但未來的趨勢已定。關于《存款保險條例》當中的50萬元上限也已經廣為熟知了,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幾點:
第一:不屬于銀行經營問題的,均不在50萬償付限額內。
銀行理財產品不論本金和收益,均不在條例保障當中;對于銀行代售的其它基金、保險、信托也不在此當中,不承擔賠付責任。參照全球通行辦法:存款保險制度只對自然人存款承擔賠付責任,企業存款不在賠付范疇之內。并且,隨保對象是儲戶的各類存款,但不包括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或其他投資產品。
第二:存款丟失,不在50萬賠付之內。
銀行儲蓄發生飛單等情況,屬于銀行管理或信息系統漏洞等問題的,需要和銀行協商解決。但如果是個別社會犯罪分子和銀行的工作人員相互勾結造成對存款資金的詐騙等,都要警方介入處理了。
第三:銀行破產,借的錢依舊要還。
信用卡、房貸、車貸等等,即使銀行破產,債務也不會停止或者免除,還款義務依然存在。而且中國沒有自然人破產制度,所以,個人沒有破產就對債務負無限責任,不但要償還,甚至還要繼承。
對于銀行業本身來說,面臨著各方面的競爭和壓力,對大眾來說在這競爭和發展中確實嘗到了很多之前未有的方便、快捷以及各項差異化的服務,所以,及時轉變思想、適應環境應該是所有人面對變化不變的態度。
作者簡介:樂山大佛,互聯網金融專欄作家。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大佛聊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