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在行業內時間久了,也許是每天對于各類股票、指數、衍生品的訊息習以為常,最近的我,常常驚訝于一個事實,就是身邊很多年輕的朋友,居然沒有任何權益資產配置。問他們如何管理自己的資產,得到的答案是貨幣基金居多,然后是定期的理財產品,當然也有月光族。總而言之,即便他們中的很多人的確是在理財,但基本都是固定收益的配置而已,這其實并不是一件那么理性的事情。
權益資產配置的價值
現在剛踏入社會,工作年限不久的年輕人大都和中國A股差不多年歲。他們父輩中的不少人都經歷過股市的沉浮與洗禮,當然了,其中賺到錢的只是極少一部分,大多數在成為老一輩韭菜的同時給他們的下一輩灌輸了四個字:“不要炒股”。沒錯,他們叫“炒股”,而不是投資股票。可能大家聽習慣了也從來沒有糾結過這兩個字,但這其實代表了一種態度。問過他們中的一些人,什么叫“炒股”,沒有人說出所以然,“就是炒作股票唄”。對了!炒作而已,在很多散戶的心里,買股票從來不是因為看好這個公司、要成為他的股東、和公司共進退,而只是“了解到”、“有消息”這個股票可能會漲,于是買入,等后人以更高的價格接盤,僅此而已,這和投資南轅北轍。
就參與度上來說,07、08年的瘋狂是14、15年不能比的,現在的年輕人當年還沒有收入,基本完全錯過了。14、15年的時候有一部分人進入了這個市場,也有很多謹遵長輩教誨的或者反應慢的,連嘗試還沒來得及就股災了。首先恭喜他們躲過了一輪暴跌避免了財富上的損失,但同時他們也失去了一次接觸和成長的機會。因為從長遠的角度看,現在賺的少,財富也少,未來還有大筆的收入等著他們,這個年歲的一點小挫折不會在經濟上對他們整個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而經驗什么的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花錢買教訓,代價是最小的。
其實這也就是年輕人應該配置權益資產的理由,人生太長,變數太多,只有固定收益的配置難免會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年輕人人力資本最高,抗風險能力最強,個人財富中權益的占比理應是最高的。盡管權益配置也要看性價比,我們也不會為一些質地不佳的上市公司付出過高的代價,但就市場現在這個位置,一點權益配置也不做,是一件怎么也說不過去的事情。
指數投資--權益配置的良方
權益配置的選擇是多樣的。不可否認,有人可以通過研究股票賺錢,但知識儲備、眼光、精力缺一不可。隨著市場逐步發展和完善,大多數散戶通過投資個股來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越來越大,并且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一個“雷”。同時,投資個股牽扯的大量精力也是自己付出的成本,而這一點往往被人們忽略。除去研究上花費的時間不說,很多股民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
買了幾只股票,上班的時候不時想打開軟件看一看情況,哎?有大單來了,一筆一筆又一筆,價格推高一毛錢,緊接著回落、二次沖高,10分鐘過去了,心里一陣激動、緊張,行情趨于平淡,放下手機。剛才工作到哪兒了?
無形之中,更多的時間被侵占了,行情好的時候可能整個交易時間你都不知道在干嘛,恍恍惚惚,收盤了悵然若失,開始工作。年輕人,工資收入才是你們最大的財富來源,沒有足夠的能力,絕不應該讓投資行為、市場波動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投資公募基金在權益配置上有它獨特的價值,最起碼,有人幫你管,自己不用盯盤,不會被盤中的波動所影響,同時基金是一籃子股票的投資組合,不確定性會比個股小得多。
當然基金也會有主動和被動的分別,凡是主動管理的,總是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研究,權益基金兩三千,未來可能會比股票數量還多,你真的能挑到閃亮的那只嗎?去年能戰勝滬深300指數的主動基金只有兩成,隨著市場進一步發展,獲取超額收益終究是越來越難,從管理財富、配置資產的角度來說,沒有必要承擔過多的不確定性。權益配置,把握整個市場的收益即可,所以指數投資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
買指數基金,相當于投資了整個權益市場,跟隨整個大勢而動,當前A股的估值,在歷史上都是低點,對于沒有權益倉位或者倉位極低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開始配置的好時機。市場終究漲漲跌跌,買的價格低,賺錢的概率就高,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要始終明白這不是一個投機的行為,追求的不是短時間的利益,而是在合理配置自己的財富。年輕人最大的財富就是自己,把自己也加入到資產配置中一起考慮,也許就更能做出理性的抉擇。
選對指數--在指數投資中脫穎而出
指數投資也要選擇指數,誠然,指數的數量也不少,但主流的寬基指數其實沒有幾個,耳熟能詳的就是上證50、上證綜指、滬深300、中證500、深成指、創業板指等等,所以選出一個也不是什么難事,所花的精力要遠遠小于配置主動產品,實在不行大中小盤都買一點好了,反正也是被動投資,被動到底。但一定要選的話,有一個指數讓我青睞,就是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
前面提到的幾個指數都是國內指數公司編制的,去年A股有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就是MSCI--全球最著名的指數供應商之一--把中國A股納入了他們的新興市場指數,傳說中的A股入“摩”。
A股入“摩”,不是全部A股都被納入,只有一部分200多只股票符合這個資格。這200多只股票組成了一個指數,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
納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資金面上的,跟蹤新興市場指數的資產都或多或少的要開始配置被納入的股票,尤其是被動跟蹤的產品,目前全球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資產規模高達數萬億美元,他們都會有所動作,這一點在陸股通的凈流入上已經顯露無疑。今年以來陸股通北上資金凈流入已經超過2000億人民幣,而按照規劃,遠期預計會有20倍于這一體量的資金流入到納入的股票中,這是一個中長期持續的利好。
另一方面,由于MSCI有一套自己的指數編制規則,當前國際通指數的成分股都是質地優良的大盤藍籌股,從盈利水平、資產質量、抗風險能力等多方面來看,基本都是A股市場最好的那一批。A股遠期向發達市場靠攏是必然趨勢,這兩年其實已經在悄然變化,投資這種價值屬性高的指數符合長遠的發展趨勢。
所以,無論是從資金面上的影響(國際通指數受益程度最高,沒有之一)、還是成分股質量上來說(國際通指數成分股質地優秀),國際通指數都是指數投資、權益配置的理想選擇。
結語
寫了這么多,其實還是想對那些在余額寶里掙扎、比較各家銀行理財差百分之零點幾的年輕人說,沒有權益資產配置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現在的市場位置是一個適合嘗試的開始,尤其可以試試指數投資,不耽誤工作、不影響心情。財富管理是一生的事情,不宜過于激進,也切莫閉門塞聽,是時候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更加合理地配置自己的資產。
作者: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微信號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