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長時間開車或坐辦公室,一站起來膝蓋就感覺很吃力;
*簡單的上下樓梯會出現突然的腿腳發軟,有種要跪下的感覺;
*跑步時膝關節突然不能屈伸,膝蓋清脆的“咔嚓”響……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骨科醫生解釋道,膝關節周圍有軟骨、半月板、滑膜、韌帶還有肌肉,膝關節疼痛的時候大腿就會主動地產生保護性的行為,產生無力的感覺,這種現象稱為膝蓋打軟或打軟腿,但它的誘發因素很多,今天可可就給大家好好講講~
一、損傷所致的打軟腿
若是在進行一些劇烈運動后出現膝蓋打軟的情況,多是半月板損傷和韌帶損傷。
1、打軟 關節彈響,可能是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的典型表現就是膝關節的地方有彈響;另外就是屈膝的時候,伴有牽扯樣、撕拉樣、絞痛樣的疼痛;
此外,膝關節還會出現絞鎖或嵌頓現象,比如走路或跑步時,膝關節突然卡住,不能動彈。
補充營養素,呵護半月板
想要減少半月板的損傷,運動過程中要減少急轉、急停的動作;生活中減少跪姿、蹲姿,并少提重物,另外,還要適當補充營養素。
①氨糖
半月板本質其實就是“軟骨”,而氨糖是形成軟骨的重要營養素,它可以促進軟骨的生長、以及修復受損。
同時,氨糖還能提高骨骼、軟骨組織的代謝和營養,改善總體的骨質與骨環境;又能增強滑膜液的黏稠度,提高關節的潤滑功能,從而起到緩解疼痛、腫脹等不適癥狀的作用。但氨糖主要存在于蟹殼、蝦殼中,有需要時可以吃營養劑補充。
②含硫的食物
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于鈣的吸收。硫是構成氨基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存在于各種氨基酸中而被人體所吸收。
硫的優質食物來源是:干酪、蛋類、魚、谷類、谷物制品、豆類等。
2、打軟 局部腫脹疼痛,多是韌帶損傷
韌帶損傷會出現撕裂的問題,從而會刺激周圍疼痛感受器,導致比較嚴重的疼痛癥狀;
另外,損傷后,均有小血管破裂而出血,血液流入膝關節腔內引起血腫,一般受傷后2h之內膝關節即明顯腫脹。
保護韌帶,選對護膝
護膝可分為保暖護膝和運動護膝,其中,運動護膝需根據運動強度的不同進行選擇。
膝關節健康人群在運動時可佩帶普通運動護膝;如果已經出現側副韌帶損傷等關節不穩的情況,建議選擇兩邊有金屬條、中間鏤空的專業護膝,可保護髕骨。具體可以詢問專業人員。
二、骨質增生所致的打軟腿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各部位逐漸衰老,膝關節處就容易出現骨質增生(骨刺)的現象。
此時,軟骨老化退變會產生一些游離體,當其聚集在膝關節周圍時,就會不斷刺激附近的組織,進而導致肌肉痙攣、腿部發軟,出現疼痛、伸屈功能障礙、打軟腿的現象。
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表現為持續性疼痛,天氣寒冷或潮濕時疼痛加重,晨起或久坐起身時膝關節疼痛、麻木、僵硬,稍加活動后有所好轉。
長了骨刺,反而需要適當運動
長了骨刺,并不是就不能動了。相反,非急性期可以適度散步、騎車、游泳等,特別是要增加關節周圍肌肉的鍛煉,增加關節穩定性。
但像長跑、爬山、爬樓梯等關節過度負重的活動就不要做了,但可以試試下面的五點支撐鍛煉法:
五點支撐鍛煉法
躺在床上,用頭部、雙肘、雙足(共五點)支撐身體,使背部、腰部、臀部、雙下肢離開床面,身體呈弓形,反復鍛煉。
五點支撐能夠鍛煉我們的腰背肌肉,幫助減少骨刺的發生。
小貼士:骨質增生是為了維持關節的穩定而產生的,屬于關節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沒有癥狀時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處理;但若出現輕微的疼痛,可以通過適度的按摩、運動、熱敷、服用鎮痛藥等方法來緩解;若情況嚴重,則需通過手術治療,但復發率較高。
三、髕骨軟化所致的打軟腿
髕骨,就是俗稱的“膝蓋骨”,它和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共同構成了膝關節;髕骨軟化,就是髕骨位置的軟骨出現磨損,導致軟骨面發生軟化、纖維化的退行性病變。
在發病初期,可能只是感覺膝部疲軟無力;但隨著疾病發展,髕骨深面疼痛,上下樓梯時明顯,休息后疼痛消失,而在屈膝久坐或下蹲下跪動作時,疼痛又會加重;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膝關節無法伸直,夜間疼痛至不能睡著的情況。
自測髕骨軟化
除了上述癥狀,以下兩種方法也能用來自測髕骨問題:
①用手按壓髕骨,上下或左右滑動,如果有疼痛、粗糙的摩擦感、摩擦聲,并且伴有明顯的疼痛,說明可能有髕骨軟骨軟化。
②嘗試單腿站立下蹲,若出現疼痛、腿軟現象,蹲下后單腿不能站立,則可能髕骨有問題。
鍛煉股四頭肌,減緩髕骨軟化
髕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頭肌腱內,因此通過鍛煉股四頭肌能很好地減緩髕骨軟化,保護膝關節。
①放不下: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交叉,用下面的腿抬起上面的腿,重復15次后換腿進行。也可雙人配合,一人將腿放在另一人的腿上,下方的腿抬起上方的腿,每15次為一組,交替進行,可鍛煉股四頭肌。
②分不開:雙人對坐,一人夾住另一人的膝蓋,對抗10秒,可鍛煉臀部肌肉。每15次一組,每天3次。
③坐不住:雙人對坐,同時抬起雙腳,腳掌相擊,可鍛煉腹肌。每15次一組,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