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的精要'四診八綱”
四診即“望聞問切”
“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具體為望(望面色、看眼神)、聞(聽聲音、聞氣味)、問(詢問癥狀)、切(切脈)四個內容。中醫講究四診合參,辨證論治,通過診斷反映我們身體健康的晴雨表。
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
陰陽是區分疾病類別的總綱。世界萬物一分為二,一個陰一個陽,溫煦的、向上的、開朗的、推動的、熱、表面的,邪氣亢盛屬陽。虛癥不好治,屬陰,寒癥屬陰、里證屬陰。
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與病勢的淺深。邪氣通過肌表口鼻咽喉侵犯人體,出現惡寒和發熱同時出現是表證,不同時出現一般屬于里證。
虛實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什么是虛,正氣不足,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實指邪氣的亢盛,如痰濕、淤血。
寒熱用以分辨疾病的屬性。如: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屬于熱癥,如:身體寒冷,喜歡喝熱飲。
中醫診療是有原則的,哪些原則呢?
1.審內察外,整體統一,如心開竅于舌,內臟是內部的,舌是外的,如果口舌生瘡,可能有心火。
2.四診合參,通過望聞問切,一個人滿面通紅,說明陽氣亢盛有火,問問患者如果小便黃紅短,一般有熱;中醫高手一般通過兩診就能搞定。一個是脈診,一個是舌診。
3.辨證求因,審因論治。要知道疾病處于哪個階段,我們說的證是疾病發展到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比如感冒,分風寒、風熱,再對它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