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是腎經通過的地方,腳后跟痛,大多是和腎臟有關系。(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很多人會突然發覺自己毫無征兆的腳后跟疼痛,甚至在此之前,并無劇烈的運動,也沒有足底受傷的歷史。即使去看骨科,照各種片子也查不出病因。這一情況多發生在中年或者老年,或者是剛剛生產后的女性,甚至是一些青年男子身上。那么腳后跟疼,到底是為什么呢?腳后跟由于在人的行走中所受的重力的壓力,又循行腎經,所以如果是腎虛了,首當其沖的就是腳后跟。
在足少陰腎經之中,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鐘、水泉等多個重要的穴位在腳上。腳實際上是腎的重要反射區。
中醫學指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我們的雙腳看成是“人體之根”。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頭組成,光雙腳就有52塊。對足部的保健可以改善身體器官上的小問題。腳底還能反應身體的健康狀況,在此提醒大家:腳上發出“4警報”,別猶豫,趕緊就醫診治,腎臟恐怕已經“嚴重損耗”了。
腳上發出的“4警報”
1、腳后跟疼
腳后跟是腎經路過的地方,如果我們感覺到腳后跟有痛感,而且表面上看不出紅腫。但是當站立或者是當正常走路的時候都會感覺到疼痛,給平日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那么就需要警惕疼痛的原因大多是和我們的腎臟有關系。
2、腳部用力不平衡
腎功能下降的人,會發現腳部用力不平衡,一腳深,一腳淺,自己往往感覺不到,但別人能夠看出來,如果自己想了解腳部的用力情況是否均衡,可以查看一下自己的鞋子,有沒有短期內的明顯變形?鞋子的某處有沒有磨損的比較嚴重?如果沒有,那么說明你的腎臟保養還是很不錯的。
3、腳趾月牙占比少
月牙就是指腳趾甲最下部白色的部分,一般腎臟健康的人,腳趾甲的顏色較為正常,并且月牙大約占腳趾甲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發現自己的腳趾甲顏色不正常,發紅或者是蒼白,而且月牙占比連五分之一都達不到的話,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腎臟出現“故障”了,務必要及時養護。
4、腳部出現水腫
脾腎二臟是運化排泄水分的器官,如果說我們的腎臟出現了問題,那么多余的水分就會蓄積在體內,從而排不出來,那么隨著血液流向全身,當我們在站立行走的時候,由于重力作用,水分就會堆積在腳上,從而雙腳會出現浮腫的情況。若你近期發現自己的腳部經常有水腫現象,按壓后久久不回彈,那么,提醒你一定要多加關注自己的腎臟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