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還有高鐵總里程都是世界第一,特別是高鐵的相關技術,造車還是架橋,都讓世界嘆為觀止。這樣帶動了我們的整體的發展,因為要想富先修路。雖然我國的高速公路的建設,還有高鐵都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有一種交通工具應該是最無奈的了吧,比火車安全,比高鐵快,但是發展了十五年還沒有普及。
這種比較尷尬和無奈的交通工具就是磁懸浮列車,這個是不很多只是聽說過,甚至只有在課本上見過,當時在上海第一輛磁懸浮列車投入使用后,那真是占據了更大新聞和報紙,甚至也寫進了我們的課本中讓我們學習。本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就,不過從2003年上海使用后,磁懸浮列車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基本沒啥消息,已經被高鐵和動車取代。
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的時候我們自主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在長沙使用,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懸浮線路。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只有上海和長沙有磁懸浮列車,而起里程很短。在今年的6月份,2.0版本的商用磁懸浮列車下線了,但也只是下線了。在十幾年前,磁懸浮的最高時速已經超過了400公里每小時,而現在高鐵的最高時速才能達到350公里左右,所以在速度上磁懸浮是遠超高鐵的。
大家當時都學過磁懸浮是怎么運作的,就是通過磁鐵同性相斥的原理,通過控制通電線圈,從而控制磁力的大小,使得列車脫離軌道懸空,這樣就沒有了摩擦力,速度也就大大提高了,而且平穩性也非常的好,不會因為路面的不平衡發生顛簸。
既然好處這么多,速度快還舒適安全,很適合現在追求速度,追求效率的時代的,應該普及才是。可是從第一條建立已經過去15年了,也只有上海和長沙極短的里程線路。其實主要還是相加比不高,就拿上海的來說,總里程只有30公里,單程的價格是50塊人民幣,就這價格比高鐵還貴,大面積使用,民眾是消費不起的。
另外就是技術不是很完善,以及建造成本太高,要不然過去15年了才會有2.0版本,如果技術和成本控制好了,以后一定是一個重要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