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猶太人,相信大多數人對他們的印象就是聰明和人口數少。的確,雖然猶太人只占全球人口的0.25%,但卻占歷年諾貝爾獎得主的30%、占美國常春藤盟校學生的1/4。可以說,對人類歷史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天才,大部分都是猶太人。
“猶太人為何能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腦海中不禁會出現這樣的疑問與好奇,而有此好奇心的遠不止小愛一個,韓國作家郭銀京就對此好奇展開了深一步的了解。
郭銀京曾為大韓民國國會政策處助理,并曾任職于東北亞歷史財團政策企劃室,在韓國是一位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后來由于先生決定到國外留學,于是帶著孩子一起來到美國,并送小孩去上猶太幼兒園,因此和一些猶太媽媽熟稔起來,也結識了許多猶太朋友,由此進一步深入了解猶太人的教養觀念與方式。
她發現,猶太人在各個領域獲得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教育子女的方式!
猶太人相信,一切都可以被奪走,唯有頭腦的智慧是都無法用力量奪走,身處異邦的他們,深切體會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唯一途徑,就是透過“教育”。
比起昂貴的玩具,猶太媽媽更傾向教導孩子觀察周遭一切,培養出可以獨立思考、有好奇心、創造力,會自我表達的孩子。
在近距離深入觀察與體驗猶太人教育子女的方式的這些年,郭銀京獲得極大的啟發與心得,于是在她的《猶太媽媽不買玩具》一書中仔細整理出了猶太人教養孩子的幾個重要原則與方法,希望借此幫助在育兒路上努力的媽媽們,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以下就為大家分享7點小原則與方法哦。
● 五歲前的教育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猶太人相信一個孩子出生后,父母的教育將決定孩子人生超過50%。特別是,到五歲為止,大腦的發育將達到75%左右。因此,在五歲之前,父母對孩子將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 想象力+觀察=創造力
猶太父母并非完全不買玩具,只是不局限于購買昂貴的玩具,因為周圍各種微不足道的東西,加上想象力,就可以拿來或做成玩具。這種“觀察環境”加上“無限想象力”的過程,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 盡可能與孩子對話與玩耍
猶太父母會從周遭找尋讓孩子感到有趣的玩法,并且用對話方式誘發孩子的好奇心。始于與父母之間的自然對話和玩耍,可以增加孩子詞匯量,提高思維能力。
● 不說話的孩子無法學習
猶太父母會教導孩子從小培養提問的習慣。因為他們相信問問題是刺激大腦最好的方法。猶太人在孩子還不會寫字的幼兒期,就教導孩子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孩子們在不斷說出和表達意見的同時,也訓練出說話的邏輯。
● 找到孩子的獨特之處
猶太父母接受孩子的原貌,不做過度期待,他們尊重孩子的性格,并且深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會不遺余力支持孩子去做喜歡的事,發揮自己的特點。
● 教育孩子自己決定和選擇
猶太父母教導孩子即便小事也要由自己決定和選擇。為了讓孩子們做出更好的選擇,他們讓孩子熟悉選擇的技巧,并且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 媽媽的個人時間不被犧牲
反復的犧牲會讓媽媽覺得不幸福,而媽媽不幸福會導致整個家庭也不快樂,因為媽媽是決定家庭氣氛的核心角色。覺得幸福快樂的媽媽會營造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
猶太父母獨具的教育理念,使得他們的整個家庭十分緊密而穩固,并讓人感到安心和幸福。對于建立養育自己孩子的育兒方針和個人的人生哲學,其主體正是我們自己。
但教育理念不是成天思考就可以創造出來,而是借由許多的體驗、學習、閱讀、溝通之后,才能領悟出屬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對與錯、能做與不能做的標準,都取決于父母和孩子。希望各位父母基于諸多考量與研究后,能訂出你的這套標準哦。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