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用腦思考問題,但是對于大腦你的了解多少?這一篇我們將破開迷霧,解讀大腦的奧秘!
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Paul MacLean)描述人類的腦部其實是三位一體的腦,由三個重要的腦組合連結在一起,共同合作而形成。
首先是腦干,位于大腦中最深處的部分,主要負責人的維生功能,如呼吸、心跳、戰逃反應、生存本能,這部分的腦是最古老的腦,在演化上,從古至今沒有太大的改變。因此有時也被形容為爬蟲類腦(reptilian brain)。
第二部分的腦稱為緣腦(limbic brain),包括杏仁核、海馬回、下視丘等,為處理情緒、記憶的中樞,因此也被稱為情緒腦或哺乳動物的腦。由于位在腦干邊緣,有時也被稱為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第三個部分的腦稱為皮質(cortex),皮質是人類最后演化出來的部分,它像樹皮一樣層層疊疊包覆在大腦外面。皮質層負責高等的腦部功能,例如、計劃、思考、語言功能都在這里發生。
大腦皮質區可分為四區,靠近額頭的額葉、頭頂的頂葉、約耳朵位置的顳葉、后方的枕葉,它們都負責不同的功能。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位在額葉前方,被稱為「總裁腦」的前額葉皮質,它負責計劃、評估、排序、管理情緒沖動等非常重要的功能,甚至被稱為大腦的良心。
大腦里的活動,主要靠神經元(neuron)的運作。成人的腦大約有一千億個神經元,神經元由一個細胞本體(cell body,里面含有細胞核)、數千個樹狀突(dendrite),以及一個軸突(axon)構成,軸突的外圍覆蓋著髓鞘。
樹狀突負責接收來自其他細胞的訊息,而軸突負責傳送訊息到其他細胞。每個軸突和樹狀突交接的地方有一個很小的間隙,這個小空隙叫做突觸(synapse)。為了要讓電流通過這個空隙,軸突必須分泌化學物質,叫做神經傳導物質。
當神經元準備發射訊息時,神經傳導物質會釋放到突觸中,這些化學物質再啟動附近的神經細胞發射訊息,這樣的連環效應就會引發百萬個彼此連接的細胞進行同步活動。而這些活動,可以說建構了人類心智活動的基礎。
最新的大腦研究已經發現大腦會因外在環境的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的機制,也就是說大腦終其一生不斷的在做調適與類化(assimilation and accommodation),大腦具有可塑性,這使得終身學習成為可能。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用進廢退」原則,科學家發現當孩子有新的經驗,他們腦中的神經元會制造新的連結,這些連結會形成路徑。一開始這些路徑沒有確立,就像我們第一次走小麥田只留下些痕跡,但如果有很多相同的經驗,我們的行為開始形成模式,腦中這條路徑開始愈來愈清晰,最終形成了一條高速公路。
腦的大小和聰明與否無關,而是與腦部神經網絡連結的密度、神經連結方式有關。
腦部在嬰兒剛出生四個月時,就大約有二千億個神經元,可是彼此之間的連結還是非常稀疏,之后神經元會開始大量快速連結,隨著孩子成長大約到三歲左右,80%的連結會建立起來。
可是到了青春期之后,腦部的連結卻變少了,這是因為某些經驗不斷被強化,使得相對的神經連結被留下來,而一些不常用的連結就會慢慢被修剪,這就是大腦所謂的「用進廢退」原則。
青春期前,大腦會經歷一個大的修剪。因為進入青春期之后,人要開始發展性生理,腦部也要經歷一次大的重整,之前所建立的神經連結,如果是用不到、或不常用的,就會被修剪、拋棄掉。
青春期到成人階段,大腦仍在發展,其中尤以前額葉(總裁腦)的變化最大,因此青春期也被稱為大腦的「第二次機會」。那么開發大腦的第一次機會是什么時候?
經過腦科學家長期的實驗測試證明人類大腦的可塑性最強階段是出生后的6歲前階段,根據我們所熟知的“才能遞減規律”,0-6歲時幼兒大腦發展的黃金發育期,同時也是寶寶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給予一定的外界“刺激”與“干預”,塑造孩子的超強腦力!
|不可逆的0-6歲大腦發育關鍵期|
▽
剛出生的孩子是那樣弱小嬌嫩,不能受任何刺激,應該把他放在寧靜的居住環境中。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幼兒在完全沒有刺激的房間對他們來說是有害無益的,單調的環境會導致嬰幼兒產生不同程度的神經遲鈍。
兒童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嬰幼兒期(0-6歲)。大腦不僅發育快,而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同時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良好的行為干預對開發兒童智力。減輕及補償腦損傷兒童的腦功能損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許多專家已研究證明,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對嬰兒的智力開發有明顯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同一天出生的嬰兒分成兩組,一組放在一間墻壁雪白,什么東西也沒有的靜室內;另一組放在天花板和被子上都有花紋的房間里,嬰兒隔窗可以看見醫生護士在工作,還可以聽到音樂,充滿了良好的環境刺激。
兩組嬰兒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分別護理幾個月后,對他們進行了智力測驗。結果在缺乏刺激的房間里長大的嬰兒,在智力上比另一組嬰兒遲鈍3個月。由此可見,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直接影響著嬰幼兒早期的智力發展。
除此之外另一項科學研究表明,5歲前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2~3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0~4歲是兒童視覺發展的關鍵期。形像視覺發展最敏感,是兒童對圖像的視覺辨認的最佳期。兒童掌握詞匯能力和數概念的最佳年齡5.0~5.5歲。
行為干預促進腦發育的可能機制,行為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心理、生理和生化過程。依賴于神經遞質在神經環路突觸間的信息傳遞并可引起神經通路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