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磊
自古以來,草書一直被認為是書法藝術中最具抒情性的書體。在漫長的書法發展歷程中,眾多優秀的書法家紛紛涌現,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晚明書法家王鐸,既承載了晉唐名家的傳統,也展現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特點。他的書法作品風格豪邁大氣,有“魄力沉雄”和“健筆蟠蛟螭”之評價。
王鐸草書使用“正鋒用筆”為主的技巧,使筆勢圓潤有力。與此相反的是“側筆取妍”的二王筆法,雖然適用于尺牘小草,但在大幅作品中,由于缺乏力量感,顯得有些生硬。而正鋒用筆則恰好彌補了這個不足,且王鐸將結體夸張,給人一種磅礴之感。從王鐸的豎畫、撇畫及轉折處都能看到其正鋒的運用。
王鐸并沒有機械地遵循正鋒用筆。在他的草書作品中,正鋒筆法有時與側鋒筆法相互輔助,筆畫顯得生氣勃勃、栩栩如生。王鐸草書突破了傳統的束縛,獨樹一幟。正是這種對傳統和創新的平衡運用,讓王鐸草書成為了獨具特色的風格代表,成就了他如今的書法地位。
明代晚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審美要求的變化,書法作品呈現出越來越廳堂化的趨勢,一些過去的形式逐漸不再受歡迎。王鐸在眾多變革之中,勇于挑戰以往的成規,開辟新的藝術境界。他學習前人的經典之作,同時在結構和布局上大膽革新,無論是手卷還是掛軸作品,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在璀璨的書法歷史長河中,無數文人墨客競相斗艷,而王鐸的草書氣質卓越,成為書法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既繼承了前人的優良傳統,也展現了自身的獨特風格,成為后世書法家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