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人的惰性表現最普通的是聽天由命和中庸。而魯迅先生認為這兩種態度的根本是卑怯。于是“先行發露各樣的劣點,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來。”便成了先生的追求。
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粉飾,聊以自慰。所以中國人倘有權力,看見別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數”作他護符的時候,多是兇殘橫恣,宛然一個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滿口“中庸”時,乃是勢力已失,早非“中庸”不可的時候了。一到全敗,則又有“命運”來做話柄,縱為奴隸,也處之泰然,但又無往而不合于圣道。《華蓋集:通訊》
今天看來,那些欺軟怕硬,色厲內荏的“奴才”仍然有大行其道之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