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中華民國對于主動遜位的清朝皇室成員予以優待,允許他們暫時居住在故宮,每年給他們提供400萬元開支費用,還配備衛隊為他們、甚至包括清朝的祖廟提供保護。
不過,12年后的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推翻曹錕政府后,修改了清室優待條款,將居住在故宮的溥儀一幫人驅逐出去。有人認為馮玉祥此舉是撕毀了民國與清廷的契約,并為后來一連串戰亂開啟了潘多拉魔盒。
這是另一個話題,歷史很難假設。我對這一事件的感慨,來源于另外的細節。
02
1924年11月3日,國民軍將原故宮景山之守衛部隊繳械,調北苑聽候改編,清室極為惶恐,暗中與外界聯系,以謀對策。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鐘麟知悉此事,立即報與馮玉祥、黃郛,并建議驅逐溥儀,從速進行,否則遲恐生變。
于是,馮、黃等緊急閣議將清室優待條件修改通過后,即決定由鹿鐘麟、警察總監張壁,會同社會知名人士李煜瀛前往故宮執行。
鹿鐘麟一行先將故宮外軍警布置妥當,并將電話線割斷后,即率軍警進入神武門。徑趨溥儀住所。
正值清室開“御前”會議,由內務府大臣紹英出迎。鹿等即出示國務院通過的修改優待條件,并告知來意,請其轉達溥儀立即遷出宮外。
紹英雖驚慌失措,仍故意鎮靜,并指李煜瀛說:“你不是故相李鴻藻的公子嗎?何忍出此?”李煜瀛笑而不答。紹英又指鹿鐘麟說:“你不是故相鹿傳霖的一家嗎?為什么這樣逼迫我們?”
鹿鐘麟回答說,“你要知道,我們來此執行命令,是為了民國,同時也是為了清室,如果不是我們,那就休想這樣從容了。”紹英說:“我大清入關以來,寬宏為政,沒有對不起百姓的事,況優待條件尚在,怎么能夠這樣辦呢?
鹿鐘麟一句話將他擋了回去:“你這是替清室說話??墒牵?strong>滿清入關以后的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老百姓是永遠忘不了的?!?/p>
是啊,滿清入關后,所犯下的殺戮,何止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呢?紹英說“寬宏為政,沒有對不起百姓的事”,完全是只講立場不講事實,屬于睜眼說瞎話。問題是,此時已兵臨城下,不,已刀兵相見,這樣的謊言已經沒有任何功效了。
最后,溥儀在規定的三個小時之內,倉皇搬離故宮。
滿清的開創者,在殺人如麻的時候,在強行推行“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時候,會想到他們的后代,也會有這一天嗎?
03
事實上,相對于明朝覆亡,皇室宗族被屠殺殆盡的慘烈,相對于末代沙皇全家被滅門的大悲劇,末代清帝算是夠幸運的了。即使張勛后來搞了個大復辟,這對民國來說,完全是顛覆政體的事情,可是,民國也并沒有拿清室開刀——對比之下,滿清取得江山后,將幾個歸順的明朝宗室親王紛紛殺害。
滿清采取嚴酷的高壓統治政策,一方面頒布圣訓,一方面大興文字獄,翰林官徐駿因寫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詩句被處斬,即是其中一個最著名的例證。
另一個大案,發生在康熙時期。浙江湖州有個文人莊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編輯《明史》,里面有攻擊清朝統治者的語句,還使用南明的年號。這時候,莊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莊廷鑨開棺戳尸,他的兒子和寫序言的、賣書的、刻字的、印刷的和當地官吏,被處死的處死,充軍的充軍,一共株連達七十多人。
清廷搞文字獄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消滅記憶,培養順民。但是,數百年過去了,“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從鹿鐘麟這樣一個根正苗紅的武人——他是光緒朝軍機大臣鹿傳霖的后人——嘴里脫口而出,可見,清廷只是暫時堵上了天下悠悠之口,有些事情,不說出來,不等于已經被忘記。
“寬宏為政,沒有對不起百姓的事”,事到臨頭,還打算以這樣的謊言蒙混過關,這臉皮,也算夠厚的了。
04
另一個令人感喟的細節是,當溥儀被迫出宮,遣散宮女與太監的時候,宮內哭成一團。宮女與太監們的眼淚不是為清廷而流,不是為這個末代皇帝而流,而是為他們自己而流。
因為,溥儀雖然已退位,但仍然被允許住在這個大宅子里,宮女與太監們的生活也就基本上不受影響,他們可以繼續依附在清廷這棵大樹上。但當溥儀也成了平民,他們只能跟著樹倒猢猻散。
可是,這些人大多自幼進宮,生存能力很弱,尤其那些老太監、老宮女,出宮意味著無依無靠,也不知道該往哪里去。他們的技藝與本領,都停留在那個舊時代,與這個嶄新的民國時代格格不入,等待他們的,除了失業,別無他途。
有時想想,當年,我們的一個鄰國分崩離析后,一些人的命運,不也是這樣嗎?
李躍 生于70年代,湖南新邵人,現居深圳。11歲發表處女作,18歲作品入選湖南省小學四年級閱讀教材,22歲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出版有散文集、隨筆集、教育評論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