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等人共同出資成立了某公司并制定了章程,該章程約定企業注冊為個人獨資企業,內部實為合伙企業。由于現公司負責人主張該公司是其個人獨資,原告李某等三人不服,認為其也是出資人,遂發生爭議,將某公司作為被告,現任公司負責人夫婦作為第三人告上法庭。近日,蚌山區人民法院判決某公司的章程合法有效;原告李某等三為該公司的出資人。宣判后被告及第三人不服提出上訴,二審經審理,認為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告李某等三人訴稱:2005年陳某某等12人,經協商決定共同出資合伙經營某公司,并達成公司章程即合伙協議,協議約定:企業由股東認繳股份額出資,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設股東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實行股東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對外以個人名義注冊為個人獨資企業,注冊資本為二十萬元。協議簽訂當天即以12個合伙人之一,趙某某的名義注冊成立了某公司。隨后,公司依據合伙人協議步入正常經營,陸續更換了三任總經理。2011年經合伙人大會研究決定,一致同意孫某某擔任公司工商登記上的名義負責人,孫某某擔任負責人后稱公司嚴重虧損,另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合伙人有因病去世,有出讓合伙份額等情形出現,這些合伙人身份的變更均由其他合伙人同意。三原告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請求法院依法確認某公司章程合法有效;依法確認某公司的所有權為合伙人共有,三原告占有份額。
法院經審理認為,陳某某等12人,經協商決定共同出資成立某公司,并制定章程,該章程約定企業注冊為個人獨資企業,內部實為股份制。股東入股、股權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系各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定,應為有效。陳某某等12人均是該公司的出資人,應享有相應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三原告作為股東,實際參與了公司分紅,參與經營者另外領取報酬。第三人孫某某雖主張該公司是個人獨資企業,卻未提供其出資證明及參與設立公司的相關證據,且其對公司的權利是承繼而來,故該公司的性質究其實質,應認定為合伙企業。經營期間,4位出資人將其份額轉讓、變更都是經過其他出資人同意的,三原告取得出資人身份亦是符合相關規定的,故三原告應為該公司的實際出資人。由于三原告未提交相應的證據證實其出資份額比例,故對三原告訴請中的份額比例不予確認,只對三原告的出資人身份予以確認。故依法作出上述判決。(文中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