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后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的房間木地板泡水發霉了!平時使用小心,很少灑水到木地板上,防水刷得很足,門檻石也裝得高出一部分擋水,為什么地板還會被泡水?
一般的裝修流程都說門檻石在鋪完瓷磚以后裝,興哥認為不全對,尤其對于木地板的房間來說,衛生間的門檻石的防滲水要盡量做細致到位,尤其是沒有干濕分區的衛生間,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說說。
滲水原因分析
我畫了張圖幫助大家理解,一般做好了門檻石,衛浴間外面的木地板依然受潮的原因。水沿著瓷磚和墻體的縫隙滲透到了底下的水泥層,逐漸滲透到外面的木地板底下,久而久之木地板底下的找平層變得潮濕。
處理辦法1:地磚鋪到緊鄰門檻石一排地磚不鋪貼,安裝好門檻石后在衛生間側增加一道防水,最后再補上地磚。
處理辦法2:在刷防水之前裝好門檻石,門檻石下方鑿開一定深度,然后跟防水一起刷,形成U形防水層,最后貼磚。
處理辦法3:止水墩(止水帶、防水地梁)
止水墩本是一個非常好的傳統工藝,但由于費時費力和不容易被理解,貌似這工藝做得越來越少了,我在專題《砌墻沒這么簡單》里面提到過,下面是簡單的圖示。
防水梁是細石混凝土結構,不需要配鋼筋,地面切割出淺槽,再現場倒模澆筑。高度建議150mm以上。
墻面滲水
同樣的情況,靠衛生間的墻面也很容易出現滲水的情況,多數就是沒有用水泥砂漿在做防水前做好側墻的R角。時間長了積水破壞了防水層,引起滲透。
這里放出側墻防水節點圖,希望幫助大家理解。
有2種例外的情況:第一種衛生間的墻面是剪力墻,可以無需擔心滲漏的問題,因為就算防水被破壞也滲透不過去,當然防水一步到位是最好的,萬一滲透影響樓下鄰居呢。
第二種衛生間比較大,干濕分區,剛好和房間交界的墻面在干區,平時干區的水也很少,門檻石端的防水可以不用做得這么細致。
最大困難還是施工
對于規范標準比較好的裝修公司來說,這些體現品質的工程都是能夠做到位的,但是對于包工隊或者部分師傅來說普遍做得不到位。
所以如果要保障防水工藝的品質,就得靠業主自己去做監工,在回填前、回填后、刷防水前,都要反復叮囑施工的師傅:要用水泥砂漿在墻面地面交界做好R角再做防水。如果師傅不懂就說明白,如果嫌麻煩就遞根煙或者加點錢,防水的工作做到位了,住得安心。
你家防水細節有注意嗎
歡迎留言
純手打,歡迎探討指正
轉發朋友圈是對原創最大的支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