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互聯網融資一夜變天 冬天來了,投資正在降溫?
近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在最新的校招中“玩票”,名額從3000銳減到400人。但是,阿里巴巴相關人士澄清稱,校招已發放1407份錄用意向書,對已發放的意向書,阿里承諾全部認可,同時坦承:2016年校招名額將縮減,各崗位將進行更加嚴格的“擇優錄取”。巨頭的這項不起眼的調整,令人感到一絲寒意,而這不過是近期整個互聯網行業擴張尤其是投融資降溫的縮影。
資金涌入風投曾太熱
早幾年,天使輪融資的規模一般在兩三百萬元,但這兩年創業者動輒600萬-1000萬元,估值上漲了3倍到5倍,甚至更多,超出了很多基金能接受的范圍。
“近幾年互聯網投資的泡沫,甚至比A股最瘋狂的時候還要瘋狂。”合鯨資本的霍中彥說,不過最近,投資的溫度降低了,算得上是理性回歸,價值回歸。
霍中彥說,早幾年,天使輪融資的規模一般在200萬、300萬元,但這兩年創業者動輒600萬-1000萬元,相對應的是,估值上漲了3倍到5倍,甚至更多,超出了很多基金能接受的范圍。
今年以來,有兩件事或許能反映出資金對項目的渴求程度。Wi-Fi萬能鑰匙嘗試通過股權眾籌的方式融資,融資6500萬,結果幾天時間累計認購的規模高達77億元。另一案例是,徐小平的真格基金,曾邀請用戶233.2元買一創業公司FitTime的5股真股,參與新品使用等,結果這個項目僅僅在10多分鐘內就售罄了。
互聯網泡沫被吹大,重要原因是各路資金的蜂擁而至,人人都可以成為投資人。記者曾遇到一個天使投資人,她是去年把自己創業公司的股權賣掉,轉身變成投資人的,主要關注機器人和有科學專利的項目。
“創業融資,通常而言,天使輪主要講概念,A 輪講產品,B輪講數據,C輪講規模,D輪講壟斷,EFG輪拼資本。但這樣的規則,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混亂了。”豐厚資本的創始合伙人楊守彬說。
融資變天一夜或就生變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盡管市場常常能聽到有人獲得上億元的融資,但市場的風聲已明顯變緊了。
小王(化名)是一個做智能硬件創業者,最近在尋求融資的時候,就感覺到資本對創業者的“不友好”:“前一天晚上與資本確定好A輪投資3000萬元,結果第二天就變成1500萬元了!”最終,小王選擇放棄了,“因為我覺得沒辦法和團隊交代。”
在敏銳的老牌投資人看來,互聯網融資的冬天,早就已經來了。去年9月,經緯投資張穎寫了一篇《致CEO們,冬天已經來了》,他用2011年到2012年的那波由熱到冷的過程,提醒大家警惕冬天的蕭條:當調整來臨,原來可以融資千萬美元的公司在那時候砍一半、砍三分之二融資額都融不到,也會有很多融不到錢的創業公司在短暫的黑暗中倒下。今日資本的徐新也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中國投資泡沫下的浮躁,很多創業公司的估值偏離了價值。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盡管市場常常能聽到有人獲得上億元的融資,但市場的風聲已明顯變緊了。比如最近餓了么F輪融資6.3億美元的事件,財務顧問華興資本在把新聞稿統發給媒體沒多久就撤回郵件,這讓餓了么很被動,讓市場誤以為6.3億美元是虛報融資額。對于華興資本的撤稿,官方解釋是“F 輪”應為“F輪系列”,意味著后續可能會引入其他投資人。
有投資人向記者透露,很多簽訂投資意向書的項目,如今也都只能放棄,資金放在手上,等這輪調整進行得深入一點,也許可以“撿漏”。
二級市場多米諾效應
A股市場的暴跌萎靡,以及全球市場的下跌,都極大打擊了投資熱情,融資寒意越發濃重。
白領小莊曾計劃參與兩個投資項目,一個是分眾傳媒借殼宏達新材,當時曾有財富管理的基金對外募資,小莊本希望和朋友一起“拼單”參與,當時A股市場火爆,“只要某個股票跌幅5%,就可以買入,第二天就能賺5%以上。”當時不少投資者是這樣瘋狂操作的。考慮到幾年后的風險問題,最終小莊沒有投資。如今看來,二級市場下跌,擱置了不少重組的案例,宏達新材在遭遇調查后,分眾傳媒很快改借殼了七星控股。
小莊經歷的另一個案例是關于新三板的,6月下旬,小莊朋友的創業項目計劃登陸新三板市場,登陸前,這家公司限額對外發售了50份原始股,每份10萬元的融資計劃書,每人一份,小莊爽快答應了。但僅僅過去了一周,股市暴跌,7月初證監會暫停IPO發行,最后小莊放棄了認購原始股的機會。
A股市場的暴跌萎靡,以及全球市場的下跌,都極大打擊了投資熱情,融資寒意越發濃重。華興資本的CEO包凡認為,就全球市場而言,明年美國可能會進入一個加息周期,利息上漲,意味著資產價格下降,從債券到股市,明年都可能有比較大的調整。
二級市場的冷流,意味著風投的退出、估值的縮水,“我們現在就是在觀望了,資本市場不好,退出機制會有問題。”一投資人士說,現在大家都已冷靜下來,同時大量虛報投資額的公司被曝光、一些90后創業公司被扒皮,“一畝田”的裁員、云視鏈的爭議,都讓投資人望而卻步,變得冷靜。
仍然還有投資人不怕冷
投資市場,永遠是一座圍城。有的人要出去,有的人要進來。
當然,任何時候,都不缺乏逆勢而動的投資人。
“我們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投資了30多個項目,包括大消費、智能硬件、游戲、金融等。”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守彬說,他仍然保持著每隔一兩天就出差到外地看項目的節奏,頻率沒有變化。“好的獵手不會只在夏天出沒,冬天一樣打。冬天,只是讓那些本不該融到錢的項目融不到而已,好的項目還是有資金支持的。”
做互聯網投資孵化創業空間的蘇河匯CEO羅鑰也說,現在他們的投資力度反而加強了,上個月就投了13個項目,“我們是早期投資,要獲得較高的回報率,就應該持續大量、低單價的投資,和經濟波段無關。”蘇河匯投資一個項目的金額不多,一般在10萬-50萬元。對于眾多投資人擔心的退出機制問題,羅鑰說,新三板就能退出,每個項目持有的時間至少在2-3年。
投資市場,永遠是一座圍城。有的人要出去,有的人要進來。是進還是出,也許很多時候取決于當時人對寒冬會有多長,以及何時春天會來的預判。對于投資的暴風雪,有的人可以看出瑞雪兆豐年,有的人則只能被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