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藝術共享與傳播平臺
傳承經典丨展現當代丨關注市場
傅亞成,師從中國著名書畫篆刻家言恭達先生。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博物館客座研究員、“鼎甲·中國古文字書法藝術研修班”導師、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研究員。多次擔任國家級展覽評委。
作品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一等獎,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大展銀獎,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大展銀獎,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大展銅獎,全國魏碑書法大賽一等獎,“岳安碑”國際書法論壇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賽克勒杯”第二、第三、第五屆國際文化交流中國書法大賽一等獎,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提名;入展中國書協當代名家工程500人精品展,《中國書法》雙年展——當代青年書法60名家提名展,中國當代中青年書法精英研究展。先后赴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士、意大利、葡萄牙、捷克、南非、馬爾代夫、阿聯酋、新加坡、韓國、日本、毛里求斯、以色列等國舉辦個人書法展。被《世界知識畫報》《時代人物》《中國國際航空》等二十余種雜志刊為封面人物。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字博物館、蘭亭書法博物館、美國賽克勒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純情 純樸 純正
——傅亞成書法之獨特性
葉鵬飛
傅亞成先生是鳴響當代的實力型書家,是中青年書家中的代表人物。尤其是他古雅純正的篆書和隸書,開辟了當代書法創作傳承經典的新境界,建立了新的范式,受到書壇的矚目。
我是從報刊上了解傅亞成的。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寫篆書開始流行草化,有的甚至支離破碎地追求所謂個性和新奇;而傅亞成的篆書則是以純正的面目出現,高雅、文雅而含廟堂氣的書風對我印象尤深。他到常州參加書法報組織的全國教學活動,我得以與之相識。他爽朗的性格、豪氣的待人、傾情不醉的飲酒以及對書法藝術的純情追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參加全國第八屆楹聯展評選,相聚于濟南六天,得以聽他傾談對書法的純情,又再拜讀了他許多結集之作,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他。
凡有成就的書家,都對傳統狠下過功夫,對經典有著純情的情節,對硯田耕耘有著堅強的毅力和信念。傅亞成自小生活在“避暑山莊”——承德,這里深厚的宮廷文化積淀、傳統文風的純凈、燕趙遺風的豪爽,深深地感染著他。
故而,傅亞成的書法之路完全是從注重傳統經典開始的:唐人楷書的謹嚴、“二王”行書的妍逸、皇家書風的端莊威儀,孕滋著他耕硯意志。他堅守著嚴格的臨池程序:筆法的細究、結字的推敲,伴隨著他的深夜入靜、伴隨著他的春秋寒暑,經過多種碑帖的實驗后,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與書法結下了不懈的純情之緣。
在傅亞成的研書之路上,秦篆的端莊、金文的神秘、石鼓文的蒼茫深深地吸引著他,使他對先秦書法情有獨鐘,由此作為了他的主攻方向。于此同時,他又對多種漢碑進行反復研習,以使融今通古。篆隸同研,本身就是一個高起點,不同于一般人的楷、行研書途徑。學篆必須識篆,讓他理解了“六書”原理,積累了豐富的文字學常識;而學隸,又使他看清了“隸變”的過程,明白了隸不通篆則無古意,篆溶隸法則生動多變的原理。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這書法方興未艾之際,學篆隸可謂是舍易徑而走險道的探求,涉者寥寥,顯示出了傅亞成對篆隸的深深迷戀,體現出他的睿識。他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創作的目標,與時人追求的“米芾風”“王鐸風”“民間書法風”和“黃道周風”完全不同!正因為他的獨特,便脫穎而出!傅亞成于上世紀90年代初,作品就參加了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一屆正書展和第一屆楹聯展等重大展覽,成為鳴響書壇的青年書家。
讀傅亞成的書法,覺得他成就的取得,有著高超的技法支撐。細讀傅亞成的作品,就會從中感受到他精妙的用筆和生動的結體。
在篆書上,傅亞成不但精研小篆、石鼓文和商周金文,還對甲骨文、楚帛文字及齊文字都有所涉獵,是位全面的篆書能手。他出版的《篆書三字經》法帖,即是用純凈的小篆書寫的。其用筆的純凈靈動、結體的工整幽嫻,成為當代最佳的小篆入門字帖。以我之愚見,尚未見到當代用“玉箸篆”書小篆的第二人!而他創作的《石鼓文四條屏》也是以端莊謹嚴的面目出現,正如他自己在創作手記中所記:“當下書壇寫石鼓皆入吳氏石鼓之門,求欹側險峻之勢。然,未見有人從中蛻變而出,余對吳氏石鼓只取其創變之意,而不臨其跡!”這正是他的獨特處!傅亞成寫石鼓文也是以“力求平正再平正”的要求去創作,與他的小篆相輝映,追求篆書的純凈、純正,可見他的與眾不同!
傅亞成平時創作以大篆為多。由于先秦字形體復雜,為掌握好正確結字,他總是尋根究源,以“六書”辨之,即使用“假借”,也做到字字有出處。從他的大篆創作看,他對《石鼓文》《大克鼎》《散氏盤》等名作著力尤深,而且對平時書家忽視的碑額、闕銘等也悉心研習。因此,他的博學和積累,能使大篆作品創作隨文字結構的復雜簡單而變化,讓人讀之有儀態萬方的感受。他的甲骨文作品,亦給人以清新、純正的面貌。從筆法上考察,由于篆書的筆畫基本上是一種等線條的運動規跡,屬于一種嚴控的運筆方式。而甲骨文和鐘鼎大篆都以小字傳世,要進行大幅式創作,不是簡單地將小字放大,而必須豐富其線條、豐富其筆法。傅亞成即是這么做了,故而他的作品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力。最獨特的是,他在結字上,不采用流行的錯落之狀、或張牙舞爪的狂態,仍是用書寫小篆的功底,對先秦文字作“復歸平正”的整飭,使自己的作品在結體上更顯沉穩、敦厚和純正。他在平正中寫出了儀態萬方、富有生命力的形質,讓人耐看,而不是一覽無余,表現出了金文那種神秘、莊嚴、肅穆的氣氛。這正是他的又一獨特處!
隸書興盛于兩漢,是聯通古今文字的橋梁。從文字學上言,隸書破壞了古文字的象形、指事等“六書”原理,變成了純符號的今文字。從書體演化上看,隸書由篆書簡約而成,變迂回盤屈為貫氣方折,繼而轉化為楷書。傅亞成對隸書用功亦是純情盡心。他研習的漢碑、帛書、簡牘、草隸的痕跡,都能在他的作品中隱射出來。他的隸書作品有篆意多于隸意的、有隸意多于篆意的,亦有純隸意的,變化較大。他的《隸書千字文》法帖、《歐陽修醉翁亭記四條屏》和《曹植洛神賦四條屏》等作品,都是以純正的漢碑筆法創作的,讓人感受到他對漢碑的潛研功力。而平時的隸書創作,他都弱化了“蠶頭雁尾”,強調了字形的繁簡結構,做到了結體雖長短不一,卻能讓人看似整齊純正。這是他順因字勢的長短、大小、繁簡來結字布白,形成了多變多采的造型,是他隸篆通融、自出新意的結果。這正是他的又一獨特處!
賞讀傅亞成的作品集,可看到他篆隸作品在整篇上有著高妙的布白。他不論是寫篆書斗方,還是隸書條幅,除少數用縱有行、橫有列的布白外,大多采用縱有行、橫無列的布白,成為他的一大特色。我想,如果沒有深厚的結字造型功力,沒有多看多創的實踐,是很難隨心所欲地這種謀篇的。他借助了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大小錯落而呼應變化,寫出了“無處乃傳神韻”的氣息,寫出了端莊、謹嚴、清純、生動的藝術效果,成為他師古而開新的碩果。這又是他書法的獨特處!
傅亞成的行草和楷書作品在集中相對較少,但不失精彩。他的楷書在唐楷的基礎上略滲了碑意,如他的《論書紈扇組合》即是如此。細觀其楷書,他的工整中略加行書筆意,使楷字生動可愛。而他的行草書則以“二王”為宗,以章草為輔,有著爽健痛快、氣韻奔暢的特點。從作品看,他對行草書的點畫、結體的把握是得心應手的,雖然不作連綿大草,卻能在單個組字與整篇組合布白中流瀉出生動的氣韻,而這氣韻又與他擅長的篆隸中的“篆籀氣”密切相關,與其篆隸在內在上、格局上相一致,產生出“書卷氣”“金石氣”相互融互發的神采。這又是他書法的再一獨特處!
傅亞成將書法視作生命,孜孜以恒地永往直前。多年來,他的作品多次榮獲大獎,尤其是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創作一等獎。成為中國書壇最高獎獲得者,也是他書法創作的當代高度標志。他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百杰書家”。但他在成績面前,更是堅守自己對書法藝術的純情??少F的是他受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以自己的所學所得帶動新壇新人,推進書法教育和創作的發展。他也多次出訪或帶隊出訪赴國外交流,將中國書法傳播到世界各地,弘揚“中國精神”盡心竭力??梢哉f,傅亞成從古代書法經典中得到了文人氣、從硯田耕耘中得到了超然氣、在燕趙之地的生活中得到了純樸豪爽氣,因而,他能一任筆情墨意無所干涉地飛翔,展開一個比現實世界更為純情、純真、純樸、純正的藝術世界。這就是傅亞成書法之所以獨特的原因!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