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是由于關節軟骨的退化磨損引起的,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 骨性關節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的關節,常見的有膝關節、髖關節等承重關節和手關節等。許多老人,尤其是老年女性都會患這一疾病。如果你身邊有老人,仔細看看。
骨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1、原發性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產生的癥狀,很多人把這一類稱為骨性關節炎。
2、繼發性骨性關節炎:是各種因素造成的關節損傷,導致的骨性關節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
造成繼發性骨性關節炎的因素:先天發育異常(如先天馬蹄內翻足);關節損傷、骨折;關節疾病(如骨無菌性壞死等);關節不穩定(如關節韌帶損傷、關節半脫位、關節囊松弛等);醫源性(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導致關節軟骨病變)等。
骨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彈響、交鎖、疼痛、積液、關節內游離體、關節軟骨損傷、韌帶損傷、關節骨質增生等。所以,骨質增生是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同時,骨性關節炎的部分因素又可造成骨質增生。要結合患者的年齡、癥狀、體征、影像資料等進行綜合判斷。
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第一個征象就是“腹股溝或者大腿僵硬”。運動后,你可能會感覺到腹股溝、大腿或者半邊臀部酸痛,尤其是清晨,活動后稍有緩解。早期的骨關節炎可以通過休息緩解。
另外還可以出現晨起關節僵硬疼痛,你會發現你的膝關節在走路時有卡拌和響聲。上下樓梯或者下蹲有時變的困難。
進一步發展,出現休息時也有關節的僵硬感;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關節紅腫、發熱疼痛,關節積液甚至關節變形。
1、減肥可以減輕疼痛和僵硬
由于肥胖,加重了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重力負擔,也就加速了關節的磨損,超重會給你的膝關節和髖關節很大額外的壓力。如果你可以減少5公斤體重,你的關節疼痛可以減輕20%,因此體重超標的患者應該注意控制體重。
2、鍛煉可以改善關節狀況
保持柔軟,伸展肢體。低負荷的運動比如游泳和騎行可以伸展你的關節,保持關節活動范圍。針對髖關節與膝關節周圍肌肉的鍛煉,可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耐久性,改善關節炎并避免關節損傷。如果長期不運動,人體各種機能就容易產生退行性病變,肌肉就會萎縮,尤其是對中老年患者。
3、正確的治療。
如果不治療,關節軟骨會被不斷的磨損,直到關節難以支持日常的生活。在一些嚴重的病人,關節內骨頭直接和骨頭摩擦,走路甚至休息時都痛。稍一活動關節就會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