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血壓監測方案,上一講說了2個。
節省點篇幅,直入本次主題
------臥立位血壓。
可不再是病重不能起床而不得不用臥位量血壓!
簡單說,就是臥位量完血壓然后再立位量一次,比較差距有多大。
這有什么意義?還得慢刨細嘮。
測量方法:
臥位休息10分鐘,測定血壓2次,求均值。然后讓患者站立,分別于站立1分鐘和3分鐘時測量血壓。比較臥位和立位血壓之間的差距。
解釋一個名詞:體位性血壓改變
直白的說,就是從臥位變為立位或斜臥位時的血壓變化。這個變化包括直立性低血糖和直立性高血壓。
啊,聽說過直立性低血壓,還有直立性高血壓?
是的,人們一直把目光聚焦于“直立性低血壓”,而“直立性高血壓”一直被冷落,直到目前也沒有統一的定義和標準,雖然近年有些研究說明這種“直立性高血壓”也不是一種良性的血壓波動。
直立性高血壓,雖然不被重視,但我還是先說說它,至少您要知道站立位血壓不一定就比臥位低。
直立位高血壓還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比如增加大于5?還是大于10,還是大于20mmHg?大部分采用大于20mmHg做評估;另外的一個評估方法是臥位<140/90mmHg,而立位時>140/90mmHg即算。
與之相關的一些疾病如下:
直立性高血壓之所以不被重視,是因為它導致的癥狀比較少,危害方面的研究也相對較少。
臨床上,如果患者癥候不明顯,基線血壓也良好的話,也可以不必太過關注。
就說說“直立性低血壓”。
定義:目前較為經典的定義為:與臥位血壓比較,站立時或斜臥位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幅度≥20 mm 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 Hg。也有認為收縮壓下降≥10 mm Hg 伴有頭暈或暈厥者也屬于此范圍,將血壓情況和癥狀進行了整合。
從上面的描述,大家也就知道了人們為什么重視直立性低血壓了。因為直立性低血壓的人,體位變化過急就會出現眼冒金星、頭暈、耳鳴,甚至暈厥(意識一過性喪失)。
相信很多平時血壓偏低的年輕人也是有過這種感覺的。如果是老年人,這種感覺就可能帶來很大的危險------腦供血不足,因頭暈乏力或暈厥而跌倒,如果有嚴重骨質疏松,就很可能出現骨折。
平時血壓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現。但是,在疾病較多的老年人身上,可能在使用一些藥物,這就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這些藥物包括:
降壓藥、利尿劑、三環類抗抑郁藥、血管擴張藥、硝酸酯類(用于治療冠心病的),用于前列腺增生治療的“唑嗪類”,等等。
經常關注健康講座的人,肯定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國著名科普專家“洪昭光”教授曾經提到的“三個半分鐘”:
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
坐起來后又坐半分鐘;
兩條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鐘。
經過這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腦缺血沒有了,心臟也很安全,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猝死。
三個半分鐘,對誰更重要?血壓變化大的更重要!
上面說的這些,即使是正常人也可以出現的,不一定是高血壓的人,也不一定是糖尿病的人。
那再說說糖尿病可能出現的這種嚴重情況----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的嚴重情況:直立位低血壓。
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神經病變了。很多人的四肢麻木、發涼、蟻行感、疼痛等等,都是周圍神經病變。還有一種神經病變是自主神經變變,包括胃輕癱、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的腸病、神經源性膀胱(尿不凈與尿失禁),陽痿等等。而心臟的自主神經病變也很常見,而且是有風險的,所以,更應該評估。
心血管系統自主神經病變主要有:直立性低血壓、靜息時心動過速(>90次/分)、無痛性心肌梗死、猝死。
在反映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檢查指標中,
反映迷走神經的指標有呼吸差、臥位心率、乏氏指數;
反映交感神經的有安靜時心率和臥立位血壓差。
在心臟自主神經病變人群中,反映迷走神經的檢查陽性率高;而反映交感神經異常的安靜時心率與臥立位血壓差陽性率低,但是,一旦檢出陽性,常提示已屬于自主神經病變晚期。也有研究顯示,立臥位血壓差出現得最早,其診斷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敏感性和陽性率最高。
對于糖尿病人直立性低血壓的診斷,定義為站立的收縮壓較臥位下降>30mmHg(正常人<10mmHg)。11--29mmHg為早期病變。
前一段時間,我們瑞京糖尿病醫院就收治了一位嚴重患者,他的臥立位血壓差竟然高達60mmHg。其臥位時收縮壓170mmHg,而立位1分鐘的時候竟然只有110mmHg,而且等了5分鐘后,血壓才升到150mmHg。
他經常頭暈,我告訴他,您以后必須要堅持“三個3分鐘”,而不再是“三個半分鐘”。
所以,對于老糖更要關注血壓。
老糖的血壓變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臥位高血壓:也就會夜間高血壓,從而改變了血壓的“勺狀”形態。即使構不成高血壓診斷,這種“去勺狀化”的血壓變化,對腎臟、心腦血管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而對有高血壓的老糖,這種情況就可能更加明顯。所以,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還是很有必要的檢查。
2、餐后低血壓:吃飯較多時,就頭暈,就想睡覺,一測血壓偏低了。這也是血管舒縮功能異常的結果。這種情況在老糖身上也不少見哦。少吃多餐就會緩解,有人認為是不是一次吃多了餐后血糖高的因素,可能,但是要想到測量血壓,很可能是血壓的問題。
--------------------
說到這里,基本上把這方面內容講完了。
中國高血壓發病率是明顯高于糖尿病的,這是中風高發的最主要因素。食鹽過多則是高血壓高發的最重要的因素。指南推薦,正常成人每日食鹽<6克。-------您要記住!
--------------------
最后提醒大家,并總結:
對老糖的治療,要重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血壓、血脂的位置不可忽視,甚至要重于血糖;
血壓傷人,不一定是“高血壓”,還有低血壓,以及血壓的波動,動態觀察血壓非常重要,這也是預防動脈硬化的關鍵之一;
老年人,尤其是老糖,要注意“直立性低血壓”的診斷,它與無痛性心肌梗死、無癥狀低血糖、以及猝死是相關的。
如果看明白了,就為老人,尤其是老糖準備一臺血壓計,不管她有沒有高血壓!
舉手之勞,而獲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