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健委介紹,暑期,很多家長會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視力檢查,面對眾多檢查項目,不少家長可能會“暈頭轉向”。不妨看看這份近視常規檢查“全流程攻略”↓
測量裸眼視力和矯正視力。視力是醫生判斷是否存在屈光不正或眼部疾病的最基礎的參考指標,不同年齡段兒童青少年有不同的視力參考標準。一般要求3個月內未測視力的孩子,掛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測視力!視力下降不一定是近視引發,很多眼部疾病也有可能引起視力下降的癥狀,裂隙燈、眼壓、眼底檢查就是用來排查孩子是否患有其他眼病的可能。其中,裂隙燈檢查可以初步評估孩子的眼部情況,如角膜、虹膜、前房深度、晶狀體等,排除可能存在的眼部疾病,尤其要排除青光眼的可能。測眼壓(眼內壓),即眼球內容物對眼球壁的壓力。測眼壓是散瞳前的常規操作,目的是為了確保滴散瞳藥物的安全性。一般眼壓偏高或有青光眼潛在風險的孩子不能使用散瞳藥物,因此,測眼壓一定要在散瞳驗光之前。年齡越小的兒童,其眼睛的調節能力越強。在驗光過程中,如果調節緊張或調節痙攣,睫狀肌就無法完全放松,這會對驗光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造成驗光的遠視度數偏低或近視度數偏高。為獲得準確的屈光度數,兒童屈光不正患者通常需要散瞳藥物充分麻痹睫狀肌后,再進行“綜合驗光檢查”,以便準確地檢查眼睛的屈光狀態。“綜合驗光”包括電腦驗光(初驗)和醫生人工驗光(復驗)。眼部A超用來測量眼球前后徑的長度,即眼軸。監測眼軸發展情況是評價兒童青少年屈光發育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兒童青少年的眼軸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大,不同年齡段的眼軸長度有不同的數值范圍,若超出相應年齡的標準范圍則提示有近視的可能。但眼軸長度與角膜曲率之間有聯動關系,因此綜合考慮眼軸、角膜曲率才更加具有臨床意義。小貼士:滴散瞳藥并不影響眼部A超檢查,為了節省時間,可以邊滴散瞳藥邊排隊做眼部A超檢查。
測量角膜表面彎曲度。角膜曲率就像一個彎面可以起到匯聚光線的作用,如果彎面越彎,也就是所說的曲率越高,就會造成光線的匯聚能力越強,光線就會聚集在視網膜之前即近視狀態。如果角膜曲率越平,匯聚光線的能力就越弱,就會導致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后形成遠視。包括廣角眼底照相、直接/間接檢眼鏡檢查等。對于高度近視的孩子,可出現程度不同的眼底病理性改變,如豹紋狀眼底、后鞏膜葡萄腫、黃斑裂孔、視網膜脫離等。通過定期的眼底檢查,可以提前檢測出眼底的病理改變,從而對癥干預治療。需注意,以上是近視檢查中可能遇到的各類檢查項目,醫生會根據不同孩子的視力狀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檢查項目。定期進行眼健康檢查可以全面了解孩子的眼健康情況、盡早預防、控制近視發生發展。趁著暑假期間,建議廣大家長帶孩子去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專業全面的視力檢查。讀寫姿勢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一拳:胸前與桌子間隔一個拳頭的距離(一個拳頭的距離);一尺:眼睛與書本距離一尺(33厘米的距離);一寸:握筆手指要與筆尖之間一寸遠。注意使用能夠匹配身高的課桌椅,有利于保持正確的坐姿。家長要注意,小朋友不可以躺在床上或沙發上視屏學習哦。良好的用眼習慣可減緩用眼疲勞、減少眼睛過度調節。讀寫時間30—40分鐘后要活動性休息10分鐘,建議采取遠眺的形式。不建議小朋友們在走路時、直射陽光下和動蕩的車廂內看書或是看手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造成眼部不適,并增加近視風險。開學后青少年應及時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教學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年齡越小的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少。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應盡量避免暴露于手機、電腦等視屏環境哦。戶外活動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近視的方式,充分接觸陽光可以有效地預防近視發生和發展。開學后建議小朋友們通過步行上下學、課間走出教室(積極參加學校體育課和30分鐘大課間)、下午放學后先進行戶外活動后完成家庭作業等方式,增加戶外陽光接觸時間。每天要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日常飲食中應保持均衡飲食,不挑食、不偏食,保證營養全面,多吃魚肉、水果、蔬菜、豆制品、雞蛋,少吃甜食、辛辣食物和飲料。目前認為,維生素A是保持眼睛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胡蘿卜、卷心菜、生菜都是攝入維生素A的好選擇。食物一定要煮熟,尤其是肉類、家禽類以及蛋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