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經常接觸白酒的人來說,肯定知道咱們國內的四大名酒分別是:
貴州茅臺、山西汾酒、四川瀘州老窖,以及陜西西鳳。
雖然西鳳也貴為四大名酒,但它的市場地位其實早已大不如從前。
當前三者早已實現資產證券化,西鳳酒卻還在IPO的路上掙扎...
而本就生存艱難的西鳳,最近又被曝產品塑化劑超標的負面新聞!順帶的也揭開了中國白酒行業一個不成文的行規...
是這樣的,前幾天,上海酒業交易中心在其官網上披露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
西鳳·國典鳳香 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的兩項塑化相關化學添加劑的含量不合符相關標準。
據報告了解,西鳳年份酒的鄰苯二甲酸異丁酯(DIBP,俗稱“增塑劑”)檢測結果為1.44mg,報告為限值0.5mg;
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俗稱“塑化劑”)檢測結果為1.02mg,對應限值為0.3mg。
這兩項塑化相關化學添加劑的含量,都基本超出限定標準的三倍!
對塑化劑不太了解人還不知道其危害性,但了解這種化學添加劑的人都明白:
它的毒性是三聚氰胺毒的20倍!!
是大名鼎鼎的超級致癌物!!
一般來說,塑化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通常添加在塑膠、混凝土、墻壁材料、水泥與石膏當中...
極少出現在人的食品當中,就算有也是在食用安全范圍內。
而人要是長期食用塑化劑超標的食品,那么就會損害其性生殖能力,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傷害,以及毒害人類基因!!
由此可見,塑化劑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但,就算知道它的危害,有些食品企業還是會在食品中添加塑化劑,就像這次的西鳳問題酒事件。
對中國白酒了解的人都知道:掛杯是優質白酒的標志性特征。
不過,對于一些年份或純度不夠的白酒來說,是很難達到那種效果的。
于是為了實現掛杯效果,酒廠就會適當的添加塑化劑,營造出“這是好酒”的錯覺。
如果只是適當添加這類化學劑,倒也沒什么。
之前,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曾表示:
“白酒中一般都含有塑化劑,而且普遍都是不會超標的,因此,適量的飲用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但有些企業,為了能夠讓白酒看起來更加的稠,就會超標添加塑化劑!這次被爆問題酒的西鳳就是如此...
驚人發現
本來事情走到這里,西鳳酒廠的結局不用猜,大家也知道,就像當初的三鹿毒奶粉一樣,就此沉淪或消亡。
但隨后,西鳳酒廠關于這次問題酒的應對反應,卻又讓人發現了不得了的大事情!
原來,在問題酒被曝出后,西鳳酒廠也發布了應對措施的公告,表示會將這批問題酒召回。
另外,西鳳酒廠還解釋,這批被檢出問題的酒是2012年5月份生產的。
但在2013年的質量檢測中,并沒有DBP(塑化劑)檢測項目。
也就是說,按照當年的檢測標準,西鳳酒沒有觸犯任何法律法規,也無需承擔法律責任。
而這也暗示著,在2013年之前,添加塑化劑的含量其實是白酒行業的一大盲區。
試想,身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也曾風光無限,
而它都敢添加超標的塑化劑,
那別的白酒企業呢?
人們的擔憂
其實一直以來,關于白酒勾兌問題,一直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很多人都知道市面上的普通白酒都被勾兌過,只不過不知道勾兌了什么而已。
于是很多人都愿意花高價錢,去購買大品牌的酒。
但,這次突然曝出的“西鳳問題酒”事件,讓人們開始紛紛擔憂起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對平日里購買的白酒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希望我們國家以后能加強食品安全問題的檢查力度,讓人們能對國人品牌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