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個從小學書法的孩子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嗎
來給你們看一下
這可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所以今天學書十多年的老司機就給大家講講我從小學習書法的過程與字帖的選擇,我將按照我自己的學書順序來給大家把我重點學習的部分字帖來梳理一遍,供大家參考吧~
由于內容比較多,我們分兩次來梳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學習書法的基礎階段所學習的重點字帖。這個階段我用了大約十年時間吧,在這期間是把真草隸篆行各書體都學習了一遍。
楷書(大字)
顏真卿《多寶塔碑》
這是顏真卿早年成名之作,結構嚴密,端莊秀麗,筆劃變化較多,很適合入門學習。我這本字帖就學了兩年半。先分拆筆劃學習,然后練習放大版單字(長寬各約15cm),然后慢慢縮小到巴掌大。
我的老師說,入門有兩種,顏體或者歐體。我是顏體入門,歐體在后面會提到。
篆書
《毛公鼎》
《石鼓文》
楷書結束后我便開始學習篆書。篆書分大篆與小篆,我學習的主要是《毛公鼎》與《石鼓文》。篆書用筆與楷書不同,處處沒有折筆,比較圓滑,楷書基本功扎實了篆書很容易上手。而且學篆書還有一個好處是比較有趣,你會從每個可愛的字中發(fā)現(xiàn)古人造字的樂趣~
隸書
《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
隸書的起筆跟篆書很像,所以學好了篆書,由篆轉隸也不難。如果你覺得不是很容易,那么在篆隸中間,可以用《泰山經石峪金剛經》來過渡一下,因為金剛經的字跟篆書用筆很像,但又帶有隸書的感覺。
下面就是隸書了:
《 曹全碑 》
《 張遷碑 》
隸書我自己把它分成了兩種風格,一種是比較“柔”的,比如《曹全碑》;另一種是比較“剛”的,比如《張遷碑》。
如果把隸書友柔到剛排個序的話,這兩本字帖可以說是柔之最與剛之最,所以這兩本字帖學好了,就不怕中間的《史晨碑》《禮器碑》等等了~
章草
《 章草千字文 》
章草這個字體了解的人比較少,寫章草的人也不多。但章草是當時人們在寫隸書的時候,覺得寫得太慢,于是慢慢加快寫字的速度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隸書的行書化”。因此章草可以說是由隸書入行草級棒的選擇。
行書
趙孟頫《三門記》
行書可以從趙孟頫開始,如趙孟頫的《三門記》因為趙孟頫的行楷多帶有楷書筆法,連帶比較“溫柔”,是行書入門比較好的選擇。
然后就進入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啦。
王羲之《 蘭亭序 》
行書
米芾《 研山銘 》
米芾《 梅花賦 》
寫好行書以后可以慢慢過渡到草書,草書有個“先放后收”的過程,就是開始寫的時候大膽些、灑脫些,把筆意連帶全寫的明顯些,比如可以寫寫《研山銘》、《多景樓詩》、《梅花賦》等。
懷素《 小草千字文 》
孫過庭《 書譜 》
然后可以慢慢收一收,更加注意草書的細節(jié),開始不那么“狂野”。比如可以練練懷素的《小草千字文》還有孫過庭《書譜》。
《書譜》不僅書法造詣高,而且還是一篇很好的學習書法理論的文章,大家可以在練習字的同時好好讀讀它的內容。
這樣真草隸篆行就都學過一遍了,基礎部分算是告一段落。不過說的再多還是要靠自己練,不斷去臨摹學習才能有進步。
學書路漫漫,一起努力吧~
可以解決你練字疑問的關鍵詞??
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所謂大人,就是“好吧,算了”凝結而成的磚塊。
/ 淺野一二〇
TA也在看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