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聲、速讀、背誦、復述、模仿、描述、角色扮演、講故事、自說自話、寫背講等十法,練時可找人旁聽,借以鍛煉膽量,克服緊張心理;或將過程攝錄,找出不足,加以分析、改進。
一、練聲法(見練氣、練聲篇)
二、速讀法——訓練吐字清晰,發音準確
方法:朗讀演講或散文。開始稍慢,逐次加快,最后達到你的最快速度。
要求:讀的過程不要停頓,發音要準確、完整、干凈;吐字要清晰;聲音要洪亮。要把每個字、每個音都完整的發出來,不要含混不清,要快而不亂,否則速度加快或實際講話時,就聽不清你在說些什么。可隨機找張報紙,任選一段,一氣朗讀下去。上半句看稿,下半句離稿看前面(假想面前有聽眾),久之,記憶力、快速理解力和即興構思能力會大幅提高。
三、背誦法——培養記憶和口頭表達能力
方法:先對講話稿等材料進行分析、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激發自己的感情。然后找出重音,劃分段落、停頓等。最后分步背誦:1,先背熟;2,大聲朗讀,發音正確,稍有感情;3,用飽滿的情感、準確的語音、語調背誦。
要求,背時要全,不漏不錯;誦時聲情并茂,吐字發音要準,表達思想及感情要真。
四、復述法——訓練記憶力、反應能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方法:選一段長短合適、有情節、敘述性強的演講等,聽一遍復述一遍,到能完整復述。
要求:開始能復述基本情節,可用自己的話表達意思;第二次能部分復述人物語言和描寫語言;第三次能原汁原味準確復述出人物的語言和描寫語言。
五、模仿法:1、模仿專人。選擇適合你的領袖、精英及身邊優秀人士。2、即時模仿。看電視電影時模仿播音員、演員。模仿時注意其聲音、語調、神態、動作。
要求:1、模仿的像,從其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方面進行,要準確、生動、形象;2、在模仿中有創新,力爭超過對方;3、選擇有利于自己多方面提高進步的對象進行。
六、描述法——訓練語言組織能力和講話的條理性
方法:先對景、事、物、人等用眼睛觀察、用心體驗,再用豐富的語言描述。
要求,1、抓住特點,語言要清晰、有文采,盡量生動、形象。2、講順序,不能亂,描述的東西,聽了就知道是什么。3、允許聯想與想象,使描述更充實、生動。
七、角色扮演法——掌握不同人物的個性,學習其語言、動作、表情
方法:選一篇有情節、有人物的小說或戲劇,重點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性格等特點。
要求:像演員演戲一樣,扮演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學其語言、動作等。要求聲音逼真,感情到位,表情、動作自然,惟妙惟肖地把人物性格表現出來。
八、講故事法(講笑話、清口、單口相聲同理)——訓練多種口語表達能力
方法:①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物間關系。②掌握故事口語性強、個性化強等語言特點及情節和主題。③惟妙惟肖地表現人物性格,語言生動形象。
要求:①發音準確、清楚。②用自己的語言講;③注意你的表情、動作與講的內容一致。
九、自說自話訓練法——訓練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
讀一段材料,試著復述出來;聽一段話,學著說一遍;想妥一個意思,試著講一次;寫一篇講稿,先練習說一說……如此,都是在沒有聽眾的情況下“自說自話”。
1、自備:讀一篇可供講述的文章;或聽他人一段完整的講話;或默想好一席有中心、有頭尾的內容;或寫好一份發言稿。在上述“讀”、“聽”、“想”、“寫”四種“自備”過程中,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其次要把材料編成講述提綱,條理清晰、醒目易記。
2、自講:找一僻靜之處,或田野山林,或斗室鏡前,總之,要四周無人,便于練習。把自備的材料,講一遍或數遍。可把山水草木、桌椅家具等模擬為聽眾。講時做到:①假戲真做。“真”才能獲得實戰經驗。②有聲有色。伴有豐富而恰當的神態、表情。③手眼并用。腦、眼、嘴、手、頭等多感官協同動作,既對講的內容加深印象,又能熟記各種詞匯、句式,并強化講話時的語感,在實際講話時就能熟練使用各種體態語言。
3、自查:練習時,可以錄音、錄像,講完后細聽、細看,嚴格審查。從中心是否突出、構思是否精巧、內容是否豐富、言辭是否有趣、語句是否流暢、聲音是否洪亮、手勢動作是否恰當等多方面一一檢查,歸納記錄,確保下次做的更好。
4、自結:定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3天小結,10天中結,60天進行書面大結。
此法簡單、易學、收效快。原先在公眾場合說話緊張,語不成篇、言不達意的人,百日后,竟能有頭有尾、有條有理、有情有趣地說上一席話。因此法表面是練嘴,實際是在練腦。
1、訓練思維的清晰性:任何講話,都要一字字、一句句,有步驟地說出來。想不清楚必然說得糊涂。此法訓練你通過“說”,把問題的層次、重點,逐步想清楚,使思維變得清晰。
2、訓練思維的的靈敏性:把想到的內容用言語說出來,有一個遣詞造句的語言運用的功夫。既要熟練使用詞匯、句式,又要有靈敏的思維,能根據表達的需要,迅速準確駕馭語言。
3、訓練思維的適應性:說話,會有聽眾,聽眾還會有不同反應。很多的演講者怯場,就是缺乏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的適應能力,缺乏面對眾人講話的臨場經驗。本訓練法,常把室內的各種擺設或自然界的景物等模擬想象為聽眾。經過多次練習,適應聽眾、臨場不慌的能力就會逐步增強。久之,你在各種場合都能夠鎮定自若地思維,自然而然地講話。
十、“寫-背-講”訓練法(補充九法)——訓練寫作、記憶和表達能力
原理:1、寫的過程鍛煉了思維,使之嚴密、清晰、靈敏。2、背的過程,強化了規范的語言習慣。3、講的過程,更熟練地掌握大量詞匯、句式、短語等。
1、寫。A、落筆前想清楚:一是對什么人講,講什么話,怎么講,要有針對性。二是說些什么觀點,運用哪些材料,應精細整理。三是先說什么,次說什么,最后說什么,需適當排列。四是清楚講話的頭尾,講話的語音稍縱即逝,更要在開局與結尾處抓住聽眾。B、遣詞造句多用口頭語言,少用書面語;多用快短句,少用長句,力求講稿簡短明快,層次清晰。C、修改。內容單薄的要增添,選例重復、言語羅嗦的要刪,文句不通、用詞不當的要改,思路不清、主次不明的段落要換。
2、背。要背熟講稿:A、理清層次。先列出全文提綱,以綱帶目,逐層背誦。B、分成片斷。把全文分成三四段,分段背,再合成整篇背出。C、利用一切零碎時間背誦。
3、講。充滿信心,甩掉講稿,侃侃而談。每次講完,要認真回顧:講稿寫得好嗎?背誦得熟練嗎?講得鎮定自如嗎?聽眾反映怎么樣?
此法訓練一段時間,口才有提高后,寫講稿時就可以只寫頭尾和提綱,進而只寫提綱,再進一步,只想好腹稿,最后達到只要稍作思考,便能即席發言的程度。此時,你的口頭表達能力就OK了。
學習口才最'吊詭'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知道、明白、了解、懂得,但是仍然開不了口,無法去表達!——因為,'知識'不等于能力!能力,一定是訓練出來的!訓練有時顯得很繁瑣、枯燥,這就需要我們堅持。沒有耐心與毅力,那么就注定:你將一事無成。
興趣在哪里,學問到哪里!去講,去開口,去行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