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步入發展開放的二十一世紀,但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存在于我國。這種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如今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尤其多見,在很多觀念落后的地區,“生兒子”一直是必須實現的人生目標。這幾年雖然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有些人還是生不出男孩。專家給我們揭示了原因,原來是因為這三點原因造成的。
一,父親提供的染色體
學過生物的人大多知道,生兒生女實際上是由父親決定的,男性性染色體是XY,而女性是XX。這就導致生下來的孩子到底有沒有Y染色體,也就是生的是不是男孩,完全要看父親提供了什么性染色體。
所以生不生得出男孩,還是要看父親的遺傳基因給不給力,媽媽表示:我可不背這口鍋。
二,母親的體質
實際上母親雖然不能提供男孩的Y染色體,但對于爸爸提供的染色體還是有一定“選擇權”的。這種“選擇權”就體現在母親體質的酸堿性上,偏酸性體質的母親提供的卵子,會更容易與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結合,若偏堿性則更容易和帶Y染色體的精子結合。
也就是說,“堿性媽媽”更容易生兒子,不過這并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更何況體質的酸堿性是恒定的,無法通過飲食來調節,所以也不需要在這上面打主意了。
三,父母的生活習慣
不要以為這是無稽之談,要知道,有國外科研機構調查顯示,都不抽煙的夫妻倆會有55%的概率生男孩,而如果夫妻兩人中有人抽煙,甚至都抽煙且煙癮重,那么生兒子的幾率會降低。
這一點的科學解釋在于,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通常頭部細小,尾部修長,因此本身就會游得比較快,然而耐酸性往往很差,所以容易受到傷害。
當母親身體健康時,生兒子的幾率自然就大;當母親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時,幾率自然就下降了。
而且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還可能導致胎兒發育不良,嚴重時還會有胎兒畸形、不孕不育等問題出現。
所以說,如果小夫妻想要備孕,那一定要提前三個月開始準備,戒掉不良生活習慣,不讓自己的孩子真的“輸在起跑線上”。
總之,生男生女這件事,不能全給媽媽背黑鍋。另外,無論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血脈,即使還沒出生,也是有了自己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得到尊重。為人父母,切不可為了一己私欲,強行選擇孩子的性別,流產之事實在有傷天和。
最后,愿所有的小寶寶都能健健康康降生,快快樂樂長大!
關注我,每日早教知識全分享!
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的公號:育兒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