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診所里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中老年人會結伴到醫(yī)院打吊針,他們經(jīng)常會對醫(yī)生說“我血稠,給我開點疏通血管的活血化瘀針吧,要疏通下血管,免得哪天中風了”。這種行為到底行不行得“通”呢?他們口中輸液真的可以疏通血管嗎?
醫(yī)生口中引發(fā)中風的的血管堵塞并不是血液粘稠
我們先來了解下血管為什么會堵塞。
用個通俗易懂的比喻,血管就像一條水管,如果水管中的水垢越來越多就會阻塞管道,讓水流變慢,甚至水流中斷。同樣如果血管被堵塞,也會引起血流中斷。
血液中的水垢就是血液中脂質,主要是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LDL-C過多,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不斷長大壞死,使血管逐漸狹窄甚至阻塞,就會引起血栓,引起心絞痛、心肌缺血、腦梗死等疾病。
醫(yī)生所說的治療血管堵塞的藥是降脂藥,如他汀類,它通過競爭抑制膽固醇合成過程中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HMG-CoA 還原酶),中止將HMG-CoA轉化成甲羥戊酸而降低膽固醇的合成,進而使肝細胞內膽固醇水平降低,促使肝細胞表面LDL-C 受體表達增加,促進肝細胞從血液攝取更多LDL-C,使LDL-C 水平下降。
其次就是抗血栓藥物阿司匹林,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并不是老百姓所想的那樣血管堵塞就是血液粘稠,需要通過打吊針來疏通血管。
血液粘稠和高血脂不是一個概念
大家一定要拋棄這個認識誤區(qū),血黏度和高血脂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血黏度是血液的理化特性之一,與血液中的多種成分有關。血黏度主要取決于血中紅細胞壓積高低,也就是主要與紅細胞多少有關,與血漿蛋白多少有關,尤其是纖維蛋白原。
血脂是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TG)和類脂的總稱。在多數(shù)醫(yī)院所提供的化驗單中,血脂檢驗項目主要包括膽固醇和TG兩組參數(shù)。總膽固醇(TC)又被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其中LDL-C與冠心病、卒中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關系最密切,需要密切關注的指標。
輸液并不能預防中風
血黏度高跟中風也沒太大關系。臨床上曾經(jīng)把血黏度作為中風預報的指標,后來研究發(fā)現(xiàn),血黏度與腦卒中和心肌梗死都沒有明顯關系,現(xiàn)在這個觀念已經(jīng)被淘汰了。大家也不要再擔心血黏度高會導致中風這件事情了。我們擔心中風,就要預防動脈硬化,而想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主要需要進行的是調節(jié)血脂治療,尤其是調節(jié)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才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是首先要干預的目標。
輸液通血管并沒有醫(yī)學根據(jù),動脈粥樣硬化屬于長期性的血管阻塞,這些斑塊是長在血管上的,輸液并不能將其“沖走”,只可以通過長期口服藥物來控制斑塊發(fā)展。
?預防血栓的正確打開方式
1、生活方式干預
飲食:中老年人的飲食要多品種多變化,注意主副食、葷素、粗細糧的合理搭配。注意低糖、低脂、低鹽飲食,少攝入動物脂肪,少吃紅肉和動物內臟,多吃蔬菜水果。及時補水,比起輸液,日常補水才對預防血液黏稠、保持血行暢通意義重大。
運動:中老年人要重視運動鍛煉,減少和預防肥胖癥的發(fā)生。
作息: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戒除不良嗜好,不抽煙,少喝酒。
2、藥物治療
如果單純的血液粘稠并不需要藥物治療,但是如果血液中的血脂存在異常就要進行藥物治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有效降低膽固醇的藥物是他汀類,像瑞舒伐他汀(瑞旨)是降脂效果最好的他汀類藥物,且安全性高,聯(lián)合用藥不良反應少,藥物半衰期長,80%的患者口服5mg規(guī)格便可使血脂達標。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穩(wěn)定斑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總之,中老年人要特別重視對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發(fā)現(xiàn)異常要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而不是自以為是地理解某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