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計劃生育的時代,因此就有了一批被稱為獨生子女的孩子。曾經因人口眾多而催生的計劃,在短短幾十年后,人口紅利消失的今天,又被叫停。
我們這些被稱為獨生子女的人,如今站在歷史的車輪前茫然失措。童年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成年獨自面對巨大的經濟生活壓力。啃老族,恐婚族,獨身主義,丁克家庭,越來越多與曾經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生活狀態出現了。在我看來這些現象的出現固然與社會形態,意識形態的改變有關,但也少不了計劃生育造成的影響。
多子女家庭對孩子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僅僅是孩子的童年多了一個或幾個關系親密的玩伴嗎?我仔細想了想,或許不只于此。多個子女之間除了心理與生活上的陪伴,我想還有一個大家都忽略的作用,競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似乎更加懼怕競爭關系,最近大火的一個詞“佛系”似乎更能說明問題,獨生子女一代更不喜競爭關系。啃老族不是沒有能力去工作,但卻更怕社會中的競爭和壓力,不愿走進社會。
獨生子女從小沒有兄弟姐妹,在家庭中都是一個人獨占所有資源,并不存在競爭的情況,所以進入社會后,才開始接觸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有的慢慢成長,有的卻更懼怕。
而在多子女家庭中,家庭的資源不是能夠絕對公平地在多個子女之間分配,父母的愛與關注也不是公平地能照顧所有孩子。那么孩子之間一定會形成一定的競爭關系。良性的利用這樣的競爭關系,將有助于孩子更早地建立競爭意識,不畏懼競爭。
當然過度的競爭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最為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老人年邁以后,雖然有多個子女,但卻無人贍養。這和競爭有什么關系呢?其實很簡單,一般這樣的家庭通常較為貧窮,孩子們小的時候家庭資源過度匱乏,多子女之間對家庭資源形成的競爭更加激烈,而父母忙于維持生計,沒有精力也并不懂得去控制子女之間的競爭關系,導致過度競爭而造成大家都更自私一些。如果競爭再使得子女間關系不和睦,那么父母老去之后面臨子女相互推卸贍養責任的可能就會更大些。
所以,可以看出競爭一定是有利于孩子未來走入社會的。但父母一定要控制競爭的程度,讓子女有規則,有道德地良性競爭,而不是把子女變成自私與不擇手段的人。
或許你已經看出,我從這樣一個特殊的角度來講獨生子女的困境,更多是想講如何構建更好的親子關系。國家政策與時代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家庭更幸福,關系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