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小錢和不幸的秦先生,如果不是因為“吃”出來的肝損傷,他們可以健康工作,可以安享晚年。很多老百姓和秦先生的子女一樣困惑,咱們也沒得啥病要吃西藥,不過是自己買了些補品,吃了些補身體的方子,怎么會吃出個“藥物”性肝損傷呢?甚至還因此喪命呢?
誤區一:只有西藥才會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是藥三分毒”,是老百姓常掛嘴邊的話,但很多人對這句話只理解對了一半,以為這里的藥物指的主要是“西藥”,看到西藥說明書上密密麻麻的藥物不良反應信息,加上有時醫生叮囑要定期檢查肝功能,難免對吃下去之后的安全性提心吊膽。而中藥和補品就不一樣了,中藥毒副作用小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也很少有長長的不良反應說明書“嚇唬”人,但真實情況是,食品、藥品、保健品,中藥、西藥、中成藥對肝臟造成的毒副作用都會造成藥物性肝損傷。在這里,尤其要把一些“慣犯”揪出來引起大家注意。
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種上市藥物具有潛在肝毒性,常見的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抗感染藥物(含抗結核藥物)、抗腫瘤藥物、激素類藥物、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代謝性疾病用藥等。其中對乙酰氨基酚是國外引起急性肝衰竭的最常見原因,我國最常見引起肝損害的藥物有抗結核藥物、中草藥、抗生素、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等。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中國老百姓對藥物存在一些誤區,對西藥特別抵觸,覺得都傷肝,但是特別熱衷于吃偏方、土方、中成藥或者植物提取物,覺得這些是純天然、無公害、無毒性,非常安全。實則不然,中草藥是引起中國人肝損害最常見的藥物之一,臨床上常見這些中草藥或膳食補充劑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肝臟損害。例如將“土三七”(菊三七)當做三七誤服致肝小靜脈閉塞,何首烏導致急性肝衰竭等。
誤區二:藥物性肝損傷后果不嚴重
“是藥三分毒”,可藥物毒到什么程度,每個人心里卻有著長短不一的一把尺。有人說,我知道吃藥會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胃腸道不舒服,起皮疹,如果真的出現,及時停藥,應該就沒什么問題了。有人說,一些中藥/補品的毒副作用本來也小,就算不走運真的肝損了,停藥后吃點保肝藥,應該也沒什么大事。這種觀念風險很大,前面提及的小錢和秦先生及其家人基本都是這樣的想法。肝損傷不同于胃腸道反應這類副作用,在早期身體基本沒有什么感覺,往往只是精神不好,沒力氣,胃口差等不特異的表現,患者誤認為是工作勞累而未引起重視,等到小便顏色明顯加深,甚至明顯的牙齦出血才發現不對勁,這時候肝臟損傷已經非常嚴重了。而更需要老百姓知道的是,即使現在醫療技術突飛猛進,目前對于嚴重的肝損傷救治成功率仍不足50%。
中藥盡量到大型正規的中醫院或中藥店購買,遵囑服用。如含有前文提到的易引起肝損的中藥成分,尤其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如果是醫院開的處方藥,務必和醫生確認好藥的用法、劑量和療程,按醫生規定的頻率定期復查,一般西藥中容易引起肝損的藥物認識比較清楚,醫生會提前告知,并叮囑定期復查肝功能。如果是非處方藥,務必按照說明書或藥店藥師的建議服用,尤其是感冒藥,當中含有易引起肝損的對乙酰氨基酚,千萬不能超量服藥
沒力氣、惡心、腹部不適,胃口變差等往往最早出現,還會有皮膚變黃,眼睛變黃,尿液變黃。值得注意的是,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表現不特異,常常容易被老百姓們當做“吃壞肚子、感冒”等而耽誤及時就診。所以,如果您周圍的家人或朋友近期服用了藥物之后出現上述表現,尤其是前文中經常引起肝損傷的“慣犯”,一定要提醒他及時就醫檢查。
明白了嘛?看段視頻再鞏固鞏固~
文 | 感染科宣傳科普小組
編輯 | 張沛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