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說法:“地球套路太深,完全不適合我,我還是回火星吧。”這一說法起源于網民對生活的調侃,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事實上,火星比地球更加不適合我們,火星上雖沒有深深的套路,但火星上惡劣的環境是我們無法忍受與適應的。
去年,NASA曾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火星探測器MAVEN的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火星在形成不久時便擁有了濃厚的大氣層,大氣層內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而非氧氣。而后,由于火星周圍幾乎沒有磁場,在“年輕氣盛”的太陽的摧殘下,火星上的大氣被迫“逃”到太空。
據分析,火星大氣層逃逸事件發生于42億年前,該事件持續了約5億年之久。約在37億年前,火星上的大氣層已非常稀薄,火星也從一顆與地球環境十分相似的星球變成了一顆干燥荒蕪的星球。
雖然火星在太陽風的摧殘下已變得面目全非,但由于火星與地球在眾多方面皆存在相似之處。科學家猜測,在火星遭受太陽風襲擊之前,火星的環境也如地球般舒適與溫和,火星上還可能存在過液態水資源。
為了證實這一猜想,NASA再次派出MAVEN前往火星開展更細致的調查任務。
通過MAVEN傳回的數據與資料,科學家發現,在42億年前,也就是火星上還存在著大氣層時,其表面溫度維持在20~30攝氏度左右,這滿足液態水存在的基本條件。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火星液態水的丟失與火星大氣層的丟失幾乎是同步的。也就是說,火星大氣層丟失是造成火星液態水資源丟失的直接原因。
那么,火星大氣層為什么會丟失呢?很明顯,造成火星大氣層逃逸的罪魁禍首便是“兇狠”的太陽風。
眾所周知,火星周圍磁場較弱,微弱的磁場根本無法抵御強盛的太陽風,太陽風肆意游蕩在火星表面,“無情”地卷走了火星大氣層的同時也帶走了所有的水資源。
試想一下,若多年前火星沒有失去大氣層,那么火星上的水便可以留存下來。若火星上儲備了液態水資源,那么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則更大。
近期,NASA太陽動力學天文臺再次觀測到了一次十分強烈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該事件的發生,致地球高緯度區域出現了美麗的極光現象,這在我們看來似乎不是什么壞事。
但對火星來說,這無疑是給它尚未愈合的傷口上又重重撒了把鹽,火星大氣丟失的速度也因此加速至每秒100克。據天文學家預測,類似的事件未來還可能會發生多次,火星大氣丟失的速度十分可能激增至每秒3000克。
數億年過去了,太陽似乎并沒有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與歉意”,因此,有科學家開始擔心地球大氣層會被強烈的太陽風吹走。雖然地球磁場較為強大,但如果太陽突然來一場毀滅性的太陽風,屆時,地球磁場將難以抵擋它的襲擊,如果最終地球大氣層消失了,毋庸置疑,人類將無法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