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第二次投胎。
因為一旦沒嫁對人,每天晚上下班,
你會發現中午吃飯的碗還放在池子里沒洗,
茶幾上也堆得亂七八糟,
而老公正躺在沙發上玩游戲,
司空見慣地用眼神指揮你做家務。
可就算嫁對了人,也別高興太早,
因為人生還有第三次投胎!
那就是教育孩子。
有的人婚后依舊是紅唇女郎,
有的人則變成油膩的中年婦女,
而這其中,就差在后者有一個「不夠省心」的娃。
比如:
孩子在家里能唱能跳,一到外面就不吭聲。
孩子白天晚上粘著你,出門跟小朋友們不合群。
遇到麻煩容易沮喪灰心,輕言放棄。
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得順著他。
性格有些喜怒無常,很容易大發脾氣。
而這種現象,
其實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
說到底這一切,都是孩子「低情商」的表現。
現代心理學曾研究證明:
決定一個人幸福和成功的因素中,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
因為擁有較高的孩子情商,
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以后到了社會上去獨立,
才能從容應對突發事件與復雜的人際關系。
而且,情商雖然會受到遺傳影響,
但后天的教育及學習更為重要,
所以做父母的,除了重視孩子的學習外,
情商的教育也不可或缺。
情商教育是積于點滴的,
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做好引導。
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第一步是要做什么?
答案是,從小開始培養孩子自信。
自信的孩子意味著他的將來,會更強的社交能力,
更積極的挑戰心,甚至是更強的抗挫能力,
自信的孩子還意味著他的內心,
往往不懼突然的變化,能更能快速融入陌生環境,
也能在積極的社交欲望中,
比別的孩子更快速地提升情商。
所以想要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就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自信的能力。
就像斯科特派克說的:
「自信須由幼年培養。不然,
成年后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這道理雖然很多父母都明白,
可教育結果偏偏事與愿違:
家里的孩子不夠自信,不愛參加活動,
遇事常常把「我不會,我做不到」掛在嘴邊,
沒有嘗試就乞求家長幫助。
產生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父母在生活中,
不經意的言行摧毀了孩子的自信,
別擔心,其實只需改善一些相處模式,
孩子就能重拾自信,接下來,請家長們仔細看。
1、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很多家長會在無意中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比如當孩子說:“媽媽,可以陪我玩一會兒嗎?”
家長如果明確告訴孩子原因:“等媽媽忙完馬上陪你。
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被重視。
如果家長說:“玩什么?沒看到媽媽忙嗎?”
孩子則會委屈,挫敗感會讓他不敢再開口,
久而久之就失去自信。
2、適度讓孩子做選擇。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小,會代替孩子決定一切,
這會讓孩子失去思考和遇事做主的能力,
變得沒有自信,隨波逐流。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
也可以培養他們自信地做決定,比如出去玩,
家長可以問:“你想去游樂場還是動物園?”
孩子經常做選擇,不但會感覺到尊重,
也會更自信。
3、引導孩子發泄負面情緒。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會選擇阻止,
比如家長的口頭禪說:“不許哭!”
其實這樣,孩子會覺得更委屈,不自信。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理解,
允許孩子發泄出來,等孩子安靜了,
再幫他處理問題,只有這樣,
孩子才會逐漸學會表達情緒的合理方式。
想要培養情商,
第一步是培養孩子的自信,
那么第二步,則是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小,身體弱,
甚至是怕麻煩等原因,喜歡讓孩子呆在家里,
其實這樣不利于孩子情商成長。
所謂情商高,其實就是一種情緒控制力,
而這種能力父母可以教,但真正能產生質變效果的,
來自孩子在社交中的遭遇和感受。
所以,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情商,
就應該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趣的社會活動,
孩子的成長需要在社交中探索和試錯,
哪怕會犯錯、哪怕內心會受傷,
父母也學會放下對孩子的執著,
這樣,才能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比如下面這有兩個適合孩子參與的活動,
不但能有效提高孩子和父母親子關系,
還有助于提高情商。
活動一、親子瑜伽
技能點:健康 & 耐心
親子瑜伽能讓孩子和父母,
在特定的時間內專注于彼此,能加深彼此默契,
也能培養孩子的耐心。
同時適當的瑜伽鍛煉,不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
促進孩子腦發育,
還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活動二、親子花藝
技能點:創作 & 合作
親子花藝能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花藝,同時還是一個審美過程,
孩子能在親子花藝中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
在活動中培育孩子的情商,是一種最直觀、
容錯率最低的途徑,家長可以在一次次的活動體驗中,
看見孩子點滴的性格變化。
或是一個作品、或是一次分享、或是一種感悟,
當孩子不是在你耳邊怯怯耳語,而是大方地與同齡稚童歡笑言語。
這種變化過程,是情商質化的表現。
都說這是看臉的社會,
有的家長也因此篤信顏值決定命運,
重金打造孩子外在形象,殊不知,
在情商與智商雙高的情況下。
顏值只是一個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