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江晚舟
來源:隨書課堂(ID: suishu2017)
斷舍離,逃離慌亂的生活,善待自己的容貌和身體,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楊槍槍朗讀音頻
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里面,女主人公麗貝卡是一個財經雜志的記者。
她購物成癮,衣帽鞋包多得都沒地方放了,結果,不僅是工資月月光,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債,生活,愛情都受到了威脅。
記得里面有一句經典的臺詞:“這世界一團糟,是因為東西被拿來愛了,而人卻被拿來用了。”
做不到斷舍離,無意間顛倒了人和物的位置,一定會出問題。
01
學會斷舍離
逃離慌亂的生活
記得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有一個朋友約我出去。
我到她住的地方時,她正在化妝,估計是化妝品太多,自己又沒有收拾的習慣,用一個總要找很久,所以一副兵荒馬亂的樣子。
“不著急,你慢慢來。”我對她笑笑,然后坐下來,順便開始打量她的小窩。
實際上她租的房子比我的要大一些,但看上去卻相反,感覺小得可憐,在這個地方走一圈,可能需要學會“凌波微步”才可以,要不然,嗯,小命休矣!
“你這東西可真多!都用得上嗎?”我感慨道。
“哎,你知道嘛!我特別喜歡買東西,買著買著就多了,實際上很多都用不上,最后不是便宜轉賣就是扔了,我知道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啊!”
后來在我們溜達的途中,我得知她剛轉正沒多久,工資差不多五千,但實際上每個月都得花七八千。
“那你多花的錢從哪里來?”我問。
“姐姐,現在科技這么發達,螞蟻花唄、借唄……實在不行,跟我爸媽要唄!”她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我只能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坑爹的孩子!”
后來看到一則新聞:
“某女子4年間,挪用公款近200萬,買了1000多只口紅等奢侈品!最終,女子因無法歸還侵占的公款,選擇了投案自首。”
更夸張的是,她買的這些奢侈品,幾乎都沒用過,連包裝都沒拆,就覺得好看,放在家里存著。
心理學專家分析,這名女子的行為,其實就是典型的“強迫性購物行為”:一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購物欲望,瘋狂消費,不考慮后果。
瘋狂的物質購買,我們以為這是一種獲得的滿足感,實際上則是將自己帶進了一種被動的慌亂中:你為自己帶來了一堆無用的垃圾,給自己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其實,你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一種能夠安撫自己的自制力。
這讓我想起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說的: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內心無法自控的人,更應該試著斷舍離,即使從小事做起,比如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把所有內外在外所不需要的東西處理掉,并且盡力去維持這種狀態和心態,這便是自律。
這種自律,足以讓你慢慢地擺脫對物質的迷戀,遠離慌亂的生活。
02
學會斷舍離
善待自己的外貌和身體
同事小文,特別喜歡吃。
她總是將減肥掛在嘴上,但吃的時候,也相當理直氣壯 “不吃飽,我怎么有力氣減肥!”
尤其是她從小生活優渥,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美食誘惑,小文的體重這么多年來,只增不減。
可問題是,當你控制不住自己飆升的體重,你也同樣無法控制隨之而來的各種疾病和嘲諷。
當小文被父母逼著去相親,面對相親對象犀利又嫌棄的眼神時,小文覺得自己身上的脂肪都在嘲笑自己,局促不安。
數次相親失敗后,小文就開始控制自己的食欲,平時堅持運動,還報了一個舞蹈班。一年半的時間,她從最開始別人口中的“小胖妹”,變成了今天人人羨慕的馬甲線女神。
我問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說,無非是一次次在快要放棄的時候,咬咬牙告訴自己要堅持。她說得很輕松,但我能想象到她的堅持有多難。
就如斷舍離的第一步是接受正在品嘗痛苦的自己。
鳳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有痛苦,才有成果。有舍棄,才有得到。
它的精髓就在于,最終自我完善的實現,而這種完善的過程,便是自律。
曾經在豆瓣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自律,說到底是對自我的掌控力,還有敢于斷舍離的勇氣,唯有如此,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03
斷舍離
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我記得康德先生說過一句話: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如果你只想隨心所欲,那么你必將隨波逐流。
以前的同學小月,就總喜歡掛嘴邊的一句話是——不自由,毋寧死!
于是,為了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她選擇從公司離職,專心做全職主婦。
但前幾天微信聊天,才知道:
剛辭職的那段時間,她的確都過得非常自在,每天窩在沙發里吃零食,追英韓美日國產劇,熬夜刷微博。
但是,時間久了,她發現她想要的自由并沒有讓她獲得想要的快樂。反而整個人越來越空虛,作息越來越亂,身體也越來越不聽命令。而且和丈夫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
小月問自己:為什么得到了期待已久的自由,卻反而像是被一張無形的網束縛住了!
每個人都有惰性,都有七情六欲。但是自律的人,能夠抵擋那些本能的欲望,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擁有更高層次的享受。
處在精神匱乏的狀態里,自由就像是無稽之談。
而現在,小月開始重新樹立自己的自由觀,也開始找新的工作了。
重新出發的小月,做到了精神上的斷舍離,遠離了無用的垃圾信息和錯誤觀念,用自律去充實自己,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你一直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后來你會發現,其實自律者才會有自由,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暢通無阻!
04
斷舍離
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說過,“登峰造極的成就源于自律。”
而在這種物欲橫流的大環境下,最好的自律,來源于行為和心理上的斷舍離。
《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在她的專訪中指出:
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所以,斷舍離的理念不僅滲透在她自己的人生中,而且影響了越來越多被困住的人。
在專訪的最后,主持人問她,什么是幸福?
她借用了老子說的一句話“抱樸守拙”。
她說,她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只擁有必需的生活用品,居室無可指摘,身體經過了勞動的錘煉,靈活而保養得很好,同時還能完全不受干擾地生活和工作。
達到這樣的狀態,精神就能保持自由,這就是理想中的幸福。
斷舍離,逃離慌亂的生活,善待自己的容貌和身體,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這就是最好的自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