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子航
1
2017年即將過去,如果要盤點這一年的熱門詞匯,相信“女德”絕對會當仁不讓!
早在2017年的上半年,就有一位名叫丁璇的老太太,打著所謂女德的旗號,在南方很多高校演講,她的很多觀點都讓人瞠目結舌。
她認為:貞操是女性最好的嫁妝。
她提倡:面對男人的家暴和出軌,女人必須無條件地忍讓。
她呼吁:女人一生絕對不能離婚,只有這樣死后才能上天堂。
看過《奇葩說》,但沒見過這么恐怖的奇葩說,恍惚間,我還以為大清沒亡呢。
也難怪,說起話來陰陽怪氣好似容嬤嬤的丁老太太,一張嘴就引得批評之聲不絕于耳。沒多久,這朵妄想開歷史倒車的老奇葩便銷聲匿跡了。
可是,時間只過去了短短的半年,奴役女性、矮化女性的“女德”又滿血復活了,這次不是一個人在表演,而是一所培訓班。
這個女德班開在遼寧撫順,全稱是“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女德班”,2011年經撫順市民政局批準開辦,在鄭州、三亞、溫州設有分校。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可以看到,里面的培訓老師完全就是丁老太太的嫡傳弟子,宣揚的觀點都是什么“男為天,女為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你說老母雞的德行是什么?生蛋、孵蛋、孵小雞,那你說人難道還不如老母雞嗎?”。講師甚至還宣揚“打不還口、罵不還手、逆來順受、堅決不離婚”的“婚姻四項基本原則”。
“女德班”還強調,女子應當少說話多干活,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進行8小時家務勞動,并讓學員徒手擦廁所便池,邊擦邊說“它臟,我的心比它還臟。”
最可笑的一個觀點是,女德班居然認為,女人不能點外賣,否則就是不守婦道!想想這些我老婆工作很忙,又要當老師,又要寫劇本,經常會在網上叫外賣,那豈不是多年不守婦道?
更讓人費解的是,如此公然宣揚男尊女卑、封建遺毒的所謂女德班居然報名者眾多,從視頻里發現,很多女性聽課時聚精會神,甚至一臉虔誠。想想真可怕,難道這些新時代的女性真愿意回到那個裹著三寸金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丈夫出軌也逆來順受,丈夫死了也不改嫁,就等著貞節牌坊從天而降的年代嗎?
雖然,在輿論的壓力下,撫順市教育局于12月3日發布通報稱“女德班”教學內容中存在著有悖社會道德風尚的問題,要求其立即停止辦學,遣散學員。但是從丁老太太只身一人四處講學到女德班沉渣泛起,不由得引起大眾的思考,為什么在黨的十九大已經宣布我們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這種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依然具有廣泛的市場?
2
大叔覺得這跟社會轉型期婚姻家庭受到的沖擊和男女并未實現真正意義的平等有關。
先說前者。
看到一個數據,今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根據民政局官網公布的離婚大數據分析顯示,全國新婚558萬對夫婦,同時有185萬對離婚。與去年相比,離婚率同比增長10.3%,結婚率則同比下降7.5%。
如今,盡管事業女性越來越多,但是跟男性相比,絕大多數女性還是更看重婚姻和家庭,但是居高不下的離婚率,還有層出不窮的丈夫出軌,使得女性對安全感的需求與日俱增。
如何獲得安全感?正常的心理學家會給出建議,婚姻要學會經營,要注重保鮮,女性要更好的愛自己。但三觀不正的“女德班”則認為女性只有不停地忍讓,甚至自輕自賤才能拴住丈夫的心。在長期的情感咨詢中,大叔接觸的不少已婚女性都基本認同后者的觀點,這大概就是這種打著女德旗號,實際上培養的是女奴的培訓班死灰復燃的現實土壤吧。
特別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雖然在“女德班”的問題上網絡輿論高度一致,但在“線下”的日常生活里,卻又隨處可見性別不平等的集體無意識。
人們不能接受視頻中“點外賣是不守婦道”的奇葩言論,但在平常生活中,卻普遍認為女性在婚后應該承擔更多的家務;女強人和全職主婦兩種不同類型的女性,顯然女強人受到的性別歧視更大。至于什么“女博士沒人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都喜歡年輕漂亮的美女,女孩子過了25歲再不嫁人就成剩女了”類似這樣的觀念依然在當今的社會深入人心,不得不說,這也屬于另一種染上性別歧視色彩的“女德”!
3
我認識一個富二代,有事沒事就喜歡在網上跟美女搭訕,結果遇到的多數都是物質女!
有一次他在網上跟一個女研究生相談甚歡,結果那個研究生竟公然求包養!
他就有點納悶,說你都學歷這么高了,干嘛還找有錢人?那個女研究生的回答也很奇葩,說我們女人讀這么多書,還不是為了賣個好價錢!她還說,她們宿舍四個女生,有三個都找了有錢人做男友,她壓力很大。
聽完這個富二代的敘述,我不由得直搖頭,連女研究生都奮不顧身地走向求包養的道路,你還會覺得各種宣揚封建遺毒的女德班奇葩嗎?
當一個社會女性都無法做到真正精神上的獨立,都要拜倒在男人的金錢和權勢之下,不要說女德了,估計再過一段時間,培養如何當情婦,二奶和小妾的速成班也會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