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交大和復旦是上海灘最好的兩所大學,也是中國僅次于清北的最熱門高校。他們的分數線最高,他們是所有上海尖子生的夢想。
然而很少有人去細想過,交大和復旦的最低分數線差不多,但報考難度真的一樣嗎?
2017交復投檔線,位居所有專業組之首
經過仔細分析和大量的數據對比,小編發現同樣是頂尖名校,門檻高低卻是大不同!
比成績
學霸們更愛哪所?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2017年綜評錄取學生的高考成績,復旦比交大(均不含醫學院,下同)整整高了6.6分!復旦平均583.8,交大平均577.2。
如果以10分為一段來看兩者的生源成績,很明顯交大錄取的超過半數的生源為571-580這段,再往上則有明顯的銳減;而復旦最多的則是581-590這一段,并且和571-580的人數相近。到了590分以上復旦的優勢更加明顯,至于600分以上的有能力沖擊清北的超高分學生,交大一個也沒有,復旦卻有八個。總體來說交大學生的考分更加集中在中段,而復旦在高分段的考生人數顯著多于交大。
再來分專業看下兩校綜評錄取考生的成績。
復旦綜評各專業錄取考生分數
復旦最熱門的專業是王牌數學系,錄取的同學高考分最低也有583分,最高的竟有604分,已經達到清華北大的分數線了!這說明,報考復旦數學系的學生,高考分數普遍都非常高!而復旦平均分第二高的是經濟,雖然這個專業的最低分才573,但平均分高達591,可見有非常多591分以上的學霸報考了該專業才能把平均分拉上來。
總體來說復旦的專業,冷熱兩極分化比較明顯,專業錄取線綜合成績最高和最低相差將近40分。即使從高考最低分的角度來看,也是相差不少。
交大綜評各專業錄取考生分數
交大除了電子信息類、經濟學類相對門檻偏高,其他幾個專業相對來說差別不算太大。
交大的“超高分”學生相對沒有復旦多,分數也沒復旦高,并且只集中在電子信息和工商管理兩個專業,可見選擇交大的高分學生,專業傾向相對更加明確。
當然此處要和大家說明一個情況是,交大的綜評專業組分為物理組和不限組,并且前者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招生計劃,也就是說考生是必須選擇物理才能報考交大大部分的專業,這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選擇面,也把部分未選物理的高分考生推給了復旦。
比生源
誰高冷?誰親民?
雖然復旦的學生整體分數要高過交大不少,但畢竟大家都是高考考了570以上的高分,成績上的一兩分差距并不說明太多問題。
上海高考引入綜評這一“又看分又看人”的機制,就是學習國外名校的做法,招學生不僅僅要求成績好,更要有綜合素質。
網傳名校招生細節(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那國外名校招生時除了分數,還注重什么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申請人的學校背景。這方面其實和許多企業招聘員工是異曲同工的,都喜歡名校畢業生。
那復交招人時會關注學生的高中背景嗎?
我們對比了復交綜評+自招錄取學生的人數和畢業高中,分別統計市重點、區重點、普高和其他(即梅山、大屯等幾所飛地高中)發現其中還是大有端倪。
2017年,培養出考上復旦/交大的高中數,非常巧都是55所,當然這其中具體的學校是不一樣的。
從學校數來看,復旦錄取的學校85%以上都是市重點,普高有兩所,其中一所為同源的復旦二附中;而交大招的市重點稍少一所,區重點比復旦多,沒有普高。
從人數來看,復旦對市重點的青睞也比交大更明顯。并且考慮到其實交大的招生數要高于復旦,實際上非市重點又非復旦同源學校的學生,考入復旦的實則極少。
當然,市重點也有分層,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分析,兩校分別對哪幾所學校最青眼有加。
首先來看兩校生源前十的學校,共同上榜的高中,有四校、七寶、建平、交附嘉定這七所穩占前七,進才碰巧都是第十。不同的兩所,交大是南模和位育,復旦是控江和奉賢。南模和交大本就同源,也不足為奇;控江和復旦、位育和交大相距甚近,地理位置可能使考生在報考時產生了偏好。
我們分別對比了兩校生源數量前20的高中,結果如下:
復旦的錄取生源中,復附的地位非常奪目并且不可撼動,一所學校就超過了復旦總招生數的1/6。加上緊隨其后的上中、七寶、華二和交附,這五校就貢獻了復旦超過一半的生源。并且相比其他學校有著壓倒性的優勢,第六名建平的人數只有第五交附的2/3,往后依次大幅衰減,上海人民心目中耳熟能詳的老牌名校,如格致、延安等都只有個位數的錄取人數,南模更是跌出了前20。
復旦偏愛復附,那交大一定向交附傾斜了?——未必。
從錄取情況來看,交附在交大整體生源中只排第二,第一依然是上中。而復附則并不在交大前五名的生源行列。不過交大的學校分布相對更為分散,整體不如復旦那樣高度集中,一是前五名的學校加起來沒有超過半數;二是1-10名和10-20名的比值也比復旦小一些,交大接近5:1,復旦則接近9:1。
不過雖然交附沒有明顯的優勢,但交附嘉定錄取交大的人數卻極為搶眼,比復附浦東更甚。明年高考,交附和復附分別增加一所分校參與競爭,不知屆時格局又將如何。
對考生的啟示
志愿怎么填?
綜合以上兩塊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以下這些結論
復旦整體考生成績要好于交大,學霸更偏愛復旦,尤其是590以上的超高分考生其傾向性尤為明顯。
復交的分數線相近,但平均分卻相差5分,這意味著:復旦的面試分數能發揮的杠桿作用更加明顯!只要進了復旦面試,即使高考成績缺少優勢照樣有機會逆襲!
復旦的專業冷熱不均情況較重,高分考生集中在個別專業;交大則相對平衡一些。
復旦對考生的學校背景相對更為看重,優質市重點的學生更容易得到青睞;交大的生源背景相對來說更為多元化。
復旦對上海五大頂尖名校(四校+七寶)的認可度更高,交大則將不少的名額分配給了八校和四校分校等追趕者。
如果有志于這兩所學校,則在填報時可以注意以下幾方面
1
不同考分的擇校策略
如果是考到了580分以上的分數,去交大面試勝算要比復旦大,一方面這個分數在交大所有考生里處于高位,而在復旦可能無明顯優勢;另一方面交大面試分的杠桿效應比復旦小,意味著面試翻船的可能性小。
如果是壓線進的交復面試,則復旦通過面試逆襲的可能性更大。
2
不同高中層次的擇校策略
如果是四校、七寶這樣頂尖名校的學生,復旦的認可度更高一些。
如果是八校或四校分校或其他老牌名校的畢業生,除了有宗源關系的那幾所,其他的學校,概率上來說兩者相差不大,數量上來說交大更高一些。
如果是一般的市重點或者是區重點、普高的學生,交大的機會更多一些。
3
兩校的專業選擇策略
選擇復旦的話,需要非常小心地控制好專業的冷熱程度。如果高考分數不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更是要謹慎填報數學這種高分專業。
交大各專業間分差相對較小,不過這同時也意味著競爭程度也相當,想通過“田忌賽馬”策略填報冷門專業錄取的希望也小。
當然,分析了這么多,要考上交大和復旦,首先要先考到高分,這是最根本也是最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