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學的孩子最近幾天開始軍訓了,許多家長掉著淚告訴我,孩子真是疲于奔命。有的離開家不會洗衣,有的不會系腰帶,有的不會掛蚊帳,有的不會套被套……接二連三的任務,讓剛進入大學校門的孩子有些應接不暇,手忙腳亂。一位家長說,孩子短信發給他說,只有離開家才明白時間管理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說,離開家的孩子們,接受著另一次生活大考,反映出的問題,不僅值得上大一的家長們思考,也值得未來將入大學校門孩子的家長們思考,我們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太小了?
當我們的家庭教育的眼光過多地只看到孩子當下,我們可能會讓孩子失去未來。當我們的孩子笨手笨腳地學著剪指甲時,我們卻急不可耐地奪過指甲刀,讓他享受他人代勞的同時,卻失去了難得的自理能力的鍛煉機會。于是數年之后,走入大學,他會笨手笨腳地練習使用指甲刀,也許會遭到同寢室同學的嘲笑……我們代替他所做的事情只不過帶給他半點的輕松,然而,這樣的結果卻使他可能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當我們的家庭教育的眼光過多地只看到學習知識時,我們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全面發展的機會。人與人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分數只是其中的要素之一但不是全部。然而,我們許多家長為了幫助孩子省時間,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孩子本應當給自己做的準備物品、削水果等事項都要事事代勞。然而,我們承擔了不必要的孩子的責任,卻讓孩子丟失了自己的責任心,他們會不愿意承擔風險,甚至不會感恩于他人。我們何嘗知道,我們的事事代勞卻讓他們失去了很重要的品德——責任和擔當。沒有擔當的孩子,就如同沒有翅膀的小鳥,能飛得遠嗎?
當我們在用大包大攬表達對孩子愛同時,我們可能會收獲膽怯且自卑的孩子。一個孩子在他幼年時期,一定會有一種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的強烈意愿,如果讓他去做,他會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自己的強大。反之,則會有一種失敗和無能感受。時間長了,會轉變為依賴,直至大腦依賴。孩子會心里想:你要包攬,我就偷懶。結果,越包越懶,越懶越包,越包越無能。這種病病得很重,試想,當一個人習慣于依賴他人做主張時,這樣的孩子將來能否成為棟梁之材?恐怕連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清楚。
當我們看到孩子無助的表情時,請您記住下面的話:父母有時要有點狠心,讓孩子吃點苦,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將來吃大苦,甚至走向自我否定的道路。抹掉孩子眼角的淚,說:“孩子,媽媽現在不能幫你,因為如果我幫了你,你會將來罵我的,你會說,你又不陪我一輩子,為何從小那么嬌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