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2018年,互聯網人才的薪酬變化隨著公司融資輪次的增長而增長,D輪及以上公司為人才所付的薪酬達到了每個月1.5萬。同時,互聯網企業招聘互聯網人才看重的核心因素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看重溝通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驅力也成為企業招聘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的因素。
2018年互聯網發布職位最多的十個行業中,電子商務共發布了超過31萬個職位,位居互聯網細分賽道第一,與去年同期增長12.3%。數據服務業在2018年增長較快,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36.4%。同時,平臺在線的HR數量達到4萬人。
62%的互聯網人表示每天工作時長達到8-12小時,對于互聯網人來說,加班是工作常態;在長期出差外派的調研中,六成互聯網人表示不愿意接受出差/外派/異地工作,實際上,91.1%的互聯網人表示自己所在行業不存在長期出差和外派情況。
社會發展推動人才行業認知,幫助人才樹立職場目標。目前,12.9%的互聯網人在電子商務領域發展,未來人工智能領域期望值為6.9%,成為人才求職行業首選。未來期望的企業類型中,選擇民營企業的互聯網人才高達84%。在互聯網人才最期望的崗位中,有更多的人愿意嘗試技術和產品崗位。
中國互聯網企業招聘現狀解讀
▌中國互聯網行業供需現狀
電子商務領跑行業賽道,在線HR日均數量達到4萬
根據拉勾網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互聯網發布職位最多的十個行業中,電子商務共發布了超過31萬個職位,位居互聯網細分賽道第一,與去年同期增長12.3%。數據服務業在2018年增長較快,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36.4%。其他如教育、游戲、文化娛樂等細分賽道發布的職位都穩步增長。同時,平臺在線的HR數量達到4萬人,求職者可直接同HR在線溝通崗位詳情,減少溝通間隔時間,提高求職效率。
▌中國互聯網企業人才配比情況
圍繞技術類人才均衡人才配比,D輪以上公司人才數量多
根據拉勾網數據顯示,以設計類人才配額為基準,不同融資輪次的互聯網公司在人才配比方面都圍繞技術類人才進行配比,即技術人數≈產品人數+設計人數+市場人數+運營人數,體現出技術人才是互聯網公司的核心。融資D輪以上的互聯網公司人才數量最多,其中技術人數、產品人數和運營人數都占公司人才配額的很大一部分。其他融資輪次的公司人才數量隨著公司融資輪次的增加,人才整體數量也在增加。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和不需融資的公司在資金配置方面有嚴格的把控,因此對人才配比要求更加嚴格,減少冗余人員,將資金配置于其他核心部分。
▌中國互聯網企業薪酬變化
技術人才薪資拔高平均值,C輪D輪公司薪資高
互聯網人才的薪酬整體變化受個人薪資和公司人才配比數量的影響。2018年全國D輪及以上的公司平均薪酬最多,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的程序員月薪為例,薪酬最多的企業主要集中在C輪和D輪。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業務的不斷拓展,對人才的渴求程度高,因此需要支付大量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程序員作為核心人才,薪資相對其他崗位較高,拔高了公司整體月薪的平均值。
▌中國不同城市各崗位招聘需求
閑置“設計獅”求職難度大,廣州杭州人才需求較均衡
互聯網人才的需求指數意在評估互聯網企業和人才之間的供需關系。需求指數越大,求職難度越大,反之,需求指數越小,人才越搶手。2018年各城市互聯網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中,設計類人才整體供給求職難度較高,如北京地區設計類人才求職,5個人爭奪一個設計崗位,其次是市場類人才。技術崗位的需求相對較多,人才的求職相對較易。從城市角度來看,廣州和杭州的求職整體難度相對其他城市較低,廣州的人才供需關系較為均衡。
▌中國各城市互聯網人才流動情況
北京上海之間人才相互流動,杭州成為新選擇
一線城市中,流入北京的人才來自全國各地,有11.2%的人才來自上海。而從北京流出的互聯網人才依然選擇了在一線城市找工作,流向上海的人才占21.9%。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杭州成為了求職者的新選擇,這部分人占流出人才的19.1%。流入上海的人才有19.5%來自于北京,從上海流出的人才有27.7%的人選擇了杭州。杭州城市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變,生活幸福感高,同時有如阿里巴巴、網易等這樣的互聯網大廠,吸引大量的互聯網人才涌入杭州。
廣州人才流向深圳比例接近50%,人才流動不均衡
同位于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的人才流向主要集中在兩個市相互流動。廣州的人才流入有22.3%來自深圳,與此同時,有44.4%的高比例人才流向深圳,人才流動不均衡。深圳的流入人才中有20.5%來自于廣州,而流出的人才有26.8%的比例流向廣州。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靠近珠江沿海地區,適宜生活,同時深圳的互聯網起步早,發展快,給予互聯網人才充裕的求職和創業機會。人才流動產生就業機會,為職場人帶來更高的價值。
杭州最吸引北京和上海人才,成都流出人才較為均衡
快速發展的經濟、怡人的自然環境、適中的生活成本,使得新一線城市的互聯網企業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才,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基于此,新一線城市成為了互聯網人才既一線城市之后的新選擇。在杭州的人才流動情況中,流向杭州的人才有19.2%來自于北京,16.7%來自于上海。流出的人才多流向上海,占比高達32.6%。流向成都的人才中,19.4%的人來自于北京。從成都流出的人才較為均勻的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流向北京的人才占比為24.5%。
▌各城市程序員買房所花時間
買80平米的房有多難?成都程序員1年搞定首付
在中國極具代表力的互聯網發展城市買一套80平米的房子到底有多難?根據2018年12月的房價走勢,北京上海的房價不超過5萬,深圳3.76萬,廣州、杭州、成都的房價均價均低于2萬。在中國一線及新一線互聯網核心城市中,大約有30%的程序員年薪可達到50萬/年。按照首付房款為房價的30%的付款方式,只要有買房資格,這些薪酬最領先的程序員們最少1年,至多4年時間就可在核心城市坐擁80平米的住宅,搖身一變成為有房的人,實現買房夢想。
▌中國企業招聘互聯網人才看中因素
既會感性表達,又會理性思考:WANTYOU!
企業招聘互聯網人才看重的核心因素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看中溝通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驅力也成為企業招聘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的因素。溝通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比重分別達到了56%和53%。同時,學校背景不再是影響求職者求職的最重要因素。
7大核心要素一方面反映出企業的招聘需求,另一方面也提示求職者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各方的能力,將自身打造成復合型人才,在求職過程中會獲得更多企業的青睞。
中國互聯網人才就業現狀加班情況:對互聯網人來說,加班是常態,但工作并不是生活全部
關于互聯網人的工作時長和加班情況:
1)62%的互聯網人表示每天工作時長達到8-12小時,僅有4%的互聯網人工作時長超出12小時以外或更多。
2)同時,有57%的互聯網人表示在節假日偶爾有加班情況,并且占比最高,這說明對于互聯網人來說,工作并不是他們的全部。
3)而互聯網人在不同城市的加班比例情況,新一線城市杭州、西安、南京的加班比例高于一線城市廣州,北京、上海依然在前三列之中。
艾瑞分析認為: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發展的不斷成熟,新一線城市的互聯網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為互聯網人才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從而促進新一線城市加班工作比例的攀升。
年齡危機:年齡會對求職心態有影響,互聯網工作強度大是原因之一
針對互聯網人的從業危機意識這一專項調研中,67%的互聯網人表示在求職時遇到過企業對年齡過大挑剔的情況存在,而針對年齡越大,職場路徑越窄這一問題,接近56%的被調研者表示會影響自己的求職態度積極性。艾瑞分析認為:互聯網迭代速度快,工作強度大,對于企業來說,年齡較小的求職者或許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更強,也更易接受加班的情況發生。
出差外派:六成互聯網人表示不愿意接受出差/外派/異地工作
根據艾瑞調研數據顯示,91.1%的互聯網人表示自己所在行業不存在長期出差和外派情況,而在對長期出差/外派的接受意愿度調研中,六成互聯網人表示不愿意接受長期出差/外派/異地工作。
同時,在長期出差/外派的有無配偶情況調研中,單身的占比略高。整體來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各城市間互聯網人才的職場競爭力不斷減小,而社交軟件的流行,增加了企業內部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間接減少了各行業當中長期出差外派的情況發生。
學習時間:互聯網企業學習文化濃厚,員工自驅力也較強
根據艾瑞調研數據顯示,45%的互聯網人每天花費30分鐘-1個小時的時間學習,而在選擇提升自己職場能力的方法上,公司統一培訓、接受有挑戰的工作任務、看視頻或書籍的占比均在50%以上,其他還有報名培訓課程、同事同行交流,占比分別為26%、34%。
艾瑞分析認為:互聯網行業迭代快,企業很注重學習文化的培養,并主動給員工安排培訓,提升員工職場競爭力。除了培訓,提升能力最重要的方法是實戰經驗總結,因此有挑戰的工作任務會使員工提升很快。整體看,互聯網企業給員工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提升手段,員工自我驅動力也較強。
離職原因:近六成互聯網人因個人能力提升太少而選擇離職
關于互聯網人離職的原因,55%的互聯網人因為在工作中個人能力提升太少而選擇離職,其次是薪資與能力的不匹配,占比為43%。對于互聯網人來說,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實現在工作上的成就感,才能令人生充實。同時,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在快速變化的互聯網行業當中擁有職場競爭力,成為優秀的互聯網人才。
中國互聯網人才愿望清單▌愿望清單1: 行業發展期望
互聯網人各賽道均想嘗試,人工智能成期望首選
根據艾瑞咨詢對拉勾網用戶的調研顯示,目前在人工智能行業工作的人占4.1%,未來期望進入該行業的人占32%,這意味著有更多的求職者期望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目前在電子商務領域工作的人比例最高,占12.9%,互聯網人才對未來期望發展的行業中,依然有高比例人群期望在電子商務領域發展。同時,社交和娛樂是資本市場兩大熱點,隨著社交網絡與文化娛樂的互聯網宣傳力度增加,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人才投入其中。艾瑞咨詢認為:在互聯網的全面推動下,未來各賽道都會吸引大量的求職者進入,一方面各賽道會為求職者提供較多的崗位,另一方面有了更多互聯網人才的加入也對賽道本身進行了革新。
▌愿望清單2: 入職企業期望
互聯網人期望嘗試不同類型企業,150人以上規模為優選
互聯網人才現在所在和未來期望的公司規模中,150-500人的規模都是互聯網人首選。其次,互聯網人才對500-2000人規模的公司期望增幅最高達到10.4%。2000人以上的企業期望增幅僅0.8%。人才趨于150人以上的公司,一方面由于公司業務拓展已達到一定規模,另一方面,公司人員配比相對合理,人才管理培訓機制較完善,對人才自我提升與發展起到一定的幫助。
目前,民營企業工作的互聯網人占總調研人數的85.6%,未來選擇比例依然最大。綜合來看,互聯網企業多集中于民營企業,人才未來轉型流向不同類型的企業,人才交叉流動對未來全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愿望清單3: 崗位發展期望
互聯網人未來期望嘗試多種崗位,人人都想做產品經理
在互聯網行業主要崗位中,各崗位未來期望發展的人數比例有明顯提升。技術崗位人才數量最多,未來期望在技術崗位發展的人數比例也最大。未來39.4%的人愿意嘗試互聯網產品崗位。互聯網產品概念尤其是產品經理的概念傳播廣泛,吸引更多求職者加入產品崗,且該崗位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考察較全面,不但要求具備強大的專業技能,還需具備優秀的協調與溝通能力,產品崗位吸引未來更多人的加入。艾瑞分析認為,第一,崗位之間人才的相互流動有助于人才在不同崗位之間換位思考,且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第二,不轉崗的人才未來也會加深對本崗位工作的理解和認知。
▌愿望清單4: 個人薪酬期望
近5成互聯網人才月薪過萬,期望月薪2-3萬的人增幅10.5%
目前,有約45%的互聯網人月薪超過1萬元,且有22.3%的人月薪在1-1.5萬元區間內。互聯網行業薪酬起薪較其他行業高,且未來隨工作年資與經驗的增長,薪酬漲幅也很迅速。尤其以互聯網技術人才為代表,底薪高、漲幅快。
未來期望拿到薪酬超過1萬的人數接近70%,期望獲得2-3萬月薪的人數增幅為10.5%。互聯網人才基于對崗位和自身的認知,未來實現月薪過2萬指日可待。
▌互聯網人才休閑方式
超過5%的互聯網人才閑暇上網時長日均4小時
在2019年中國互聯網人喜歡的休閑方式中,1小時以內的休閑方式種類豐富,碎片化程度高,有超過30%的人將很多種休閑方式分散在半小時。選擇看電影人群的休閑時長在半小時-2小時之間,選擇打游戲人群的休閑時間從0小時-3小時之間,上網的人群每天至少花半小時,至多將休息時長全用來上網。一張一弛,工作才能有效率,生活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