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髖,需要髖部外旋,同時強健跟腱。腳跟對齊肚臍。身體往前折疊時,腳跟處的熱量和壓力剛好在肚臍之下 。
我剛練瑜伽時可以盤蓮花,但很勉強,一腳上去,另一只要用力掰和拉,僅僅做個樣子,不要說倒立蓮花時兩腿自己盤好了。經過一年時間現在確實有進步,但我沒有特意去練習怎么盤。最近看到一些反思“開髖”的文章,也曾執迷于這個概念,畢竟開好了很多體式都能做到。
個人體會想開髖最瑜伽的做法就是按著序列設計的動作次序一遍遍從頭到尾地練習,無論這個體式與開髖“有關”還是看似“無關”。
其實所有體式都是一次完整的練習,每一個體式都是對身體全方位的整合,并不存在孤立的獨門動作,讓你獲得捷徑更快更有效地開髖。
開髖大多數時候被看成髖關節的外旋(坐角式、蝴蝶式、鴿子、低弓步),但內旋也是開髖,還有髖關節的屈曲(前屈體式),伸展(后彎體式),外展 (橫叉動作、戰士二) ,內收(鷹式),都是開髖。如果想盤好蓮花,不只是坐下來使勁把大腿往外擰,要六個方向同時均衡地練。這樣說來所有的瑜伽動作都可以開髖。
從站山開始,就在培養對髖部的覺知。站立體式都強調髖部的正位,從上下左右前后去體會每一個體式中髖部的位置和狀態。
因此,“開髖”就是體位法練習本身,需要時間來發展,要有耐心,最好不去想什么開髖。練著練著,肌肉有力了,關節穩定了,呼吸質感提升了,身體有彈性了,各個部位不斷開發出新的空間,髖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