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右降 (轉載)
  講右路,右路是三陽之氣往下降。以陽明之氣為主,以少陽之氣為顯象,少陽之氣不降多一些。由于陽明之氣不降,不能和降會出現什么情況?第一個腹滿。陽明之氣不降,首先就會產生右關部大。很多病人,中土虛寒的病人,首先就是右關部大。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摸,右關部是浮,沉取無力。這個時候立刻就可以斷定,中土虛寒。右關部浮而無力,這是胃氣不降,因為脾虛脾弱導致的胃強。這個時候呢,由于右關部不降,會導致右寸部也產生浮大。

在外感的很多疾病來說,先由左關浮大,外感寒氣,營氣不達,緊跟著肺胃的寒濕上涌,會導致咳嗽什么的,右寸部會大。右寸部浮大的話,考慮膽氣,風火之氣上揚,導致的少陽之氣。如果是右寸部脈浮大有力的話,這個時候,一個是少陽相火上來了,右寸脈浮也分內斜和外斜。內斜脈呢,講過了,于手厥陰心包經的經部。如果是外斜呢?有些病,反關脈,反關脈脈象都浮大。為什么呢?反關脈從手太陰經,向外融入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是燥熱之經,燥氣為先,所以一般反關脈浮大的居多。左邊反關,右邊反關,還有雙反關的概念不太一樣。反關脈是從陽化,所以反關脈對人呢,過去我們道家來講,反關脈還是好的。內斜脈不好,內斜脈從陰,這個人境遇會不好,會經常心煩。反關脈相對人比較樂觀一些,境遇也會好一些,因為他從陽。當然了,從陽有從陽不好的地方,身體會有一些不足之處,從陰也有從陰的好處,思維問題會縝密一些。這兩者都是有得有失的。膽胃之氣不降,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左寸部脈浮大,產生心火。這個時候要治療的話還是以降肺胃為主,降肺胃之氣,降膽胃之氣。

截根穴

  截根穴經外奇穴,又名截癌穴。
  【定位】位于足內側,舟骨結節(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直下0.5寸處。
  【解剖】有脛骨后肌腱、趾長屈肌腱和拇長屈肌腱;有跗內側動、靜脈和足底內側動、靜脈;布有隱神經的分支和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喉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乳癌、子宮癌、肝癌、直腸癌、肺癌。
  【操作】針向足跖部橫刺3—4寸(頭頸部腫瘤向前刺,下部腫瘤向后刺),針感足趾脹、麻。
  【說明】該穴位于腎經“然谷”穴下方0.5寸。《常見腫瘤的防治》載“截根”穴,從然谷下五分處進針,向腳心橫刺3—4寸;頭頸部腫瘤向前斜刺,下部腫瘤向后斜刺。
  附:然谷Rán gǔ(KI2)滎穴
  〖取穴方法〗然谷穴位于人體的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赤白肉際。當公孫后1寸?!鹅`樞•本輸》:“然骨之下者也”;《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千金要方》:“在內踝前直下一寸”;《循經考穴編》:“去照海一寸,赤白肉際,與外側京骨相對”;《針灸集成》:“在公孫后一寸。
  〖主治〗 1月經不調,帶下,陰挺;2遺精,陽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腫痛;4消渴;5小兒臍風,口噤不開;6下肢痿痹,足跗痛?!冀馄省接心粗竿庹辜?,有跖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操作〗 直刺0.5-1寸?!?br>
  〖解剖〗 在拇展肌處;有趾內側動,靜脈分布;布有跗內側神經和足底內側神經 。
  〖備注〗 配腎俞,太溪,關元,三陰交治月經不調;配腎俞,志室,氣海治遺精;配中極,血海,三陰交治陰癢。治法選摘:一、穴位:①主穴:截根,胃俞。②配穴:內關,中脘,足三里,脾俞。方法:取毫針于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中等強度,留針15~45分鐘,隔日針刺1次(每周3次)。其中截根穴針刺法:向腳心橫刺約3~4寸。適應證:胃癌疼痛者。
  二、針灸治癌 實用新針灸法:
  病 名 主 穴 配 穴
  喉 癌 截根穴、通氣穴 曲池、合谷、大椎、天突、少商、足三里鼻
  咽 癌 截根穴、二~三頸椎 曲池、合谷、大椎、足三里、印堂
  食道癌 截根穴、膻中
內關、中脘、足三里、脾俞、天突
  胃 癌 截根穴、胃俞 內關、中脘、足三里、脾俞
  乳 癌 截根穴、膻中、乳根 曲池、合谷、大椎、足三里
  子宮癌 截根穴、下脘、天樞、石門 關元、中極、足三里
  肝 癌 截根穴 太沖、涌泉、足三里、肝俞、膽俞直 腸 癌 截根穴、長強 三陰交、大腸俞、天樞、足三里
  肺 癌 截根穴 曲池、合谷、肺俞、魚際、膻中
  * 截根穴:從然谷穴下五分處進針,向腳心橫刺約3~4寸。
  * 通氣穴:在扁桃體穴下前約3分處。
  操作方法
  用28~32號、1.5~2寸毫針,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中等強度,留針15~45分鐘。
  隔日一次(每周3次)或每日1次、5天后休2日,四星期為一個療程。
  針灸、中藥、西醫藥和自然食療法等各種療法相結合,這種綜合性的療法將是廿一世紀完美治療癌癥和各種疾病的利器。
 配 穴
  喉 癌 截根穴、通氣穴 曲池、合谷、大椎、天突、少商、足三里鼻
  咽 癌 截根穴、二~三頸椎 曲池、合谷、大椎、足三里、印堂
  食道癌 截根穴、膻中
內關、中脘、足三里、脾俞、天突
  胃 癌 截根穴、胃俞 內關、中脘、足三里、脾俞
  乳 癌 截根穴、膻中、乳根 曲池、合谷、大椎、足三里
  子宮癌 截根穴、下脘、天樞、石門 關元、中極、足三里
  肝 癌 截根穴 太沖、涌泉、足三里、肝俞、膽俞直 腸 癌 截根穴、長強 三陰交、大腸俞、天樞、足三里
  肺 癌 截根穴 曲池、合谷、肺俞、魚際、膻中
  * 截根穴:從然谷穴下五分處進針,向腳心橫刺約3~4寸。
  * 通氣穴:在扁桃體穴下前約3分處。
  操作方法
  用28~32號、1.5~2寸毫針,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中等強度,留針15~45分鐘。
  隔日一次(每周3次)或每日1次、5天后休2日,四星期為一個療程。
  針灸、中藥、西醫藥和自然食療法等各種療法相結合,這種綜合性的療法將是廿一世紀完美治療癌癥和各種疾病的利器。

中醫:醫道與醫術                                        (轉載)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有關中醫存廢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然而,不論是站在所謂“科學”立場上對異端知識的肆意討伐,還是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上對文化遺產的盲目崇拜,爭論雙方其實都未認真思考過,中醫所面臨的危機難道只是外來的嗎?在各種各樣的思想權勢的壓制或保護之下,中醫自己的立場和地位又在哪里?近代以來,中醫面臨著西醫的沖擊,可謂打了一個大敗仗。這不能簡單地用西方的“知識霸權”來解釋(當然也不能排除這一因素)。畢竟,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既不是狂熱的“西方主義者”,也不是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在生死攸關之際,他們主要看重的還是療效。周作人曾在回憶錄里說過一個故事。民國初期,錢玄同在北京的黃包車夫當年曾是義和團運動的參加者,“但是其時已經是熱心的天主教徒了”。原因呢?是“他們的菩薩靈,我們的菩薩不靈嘛”。在國人的眼中,菩薩的靈驗程度,比菩薩的出身要重要得多。無可諱言,西醫來到中國,使許多中醫束手的問題迎刃而解,挽救了一大批人的生命。這才是西醫能夠樹立自己地位的根本原因。不承認這一點,中醫就不可能反思自己敗在何處,也就永遠不可能重新確立自己的地位。毫無疑問,在今日武斷批判中醫的人中,不乏以“科學”代言人自居者,將各種自己不懂的知識系統一棍子打死,歸入異端。這種態度不能不使人懷疑其言論與知識的討論無關,另有用意。不過,在抗拒這種學霸的同時,我們也不必非要陷入相反的泥淖。坦率地說,身為一個“中醫”,我以為目前的中醫面對的最大危機不是外來的,而是內在的。正如賈誼所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中醫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一定程度上可謂是咎由自取。這一百多年來,中醫一直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進行一種更多地具有社會學意義上的抗爭,但如果到了今天,中醫界仍然不能反躬自省,不從知識本身,而只是從生存環境上想出路,恐怕最終仍不能擺脫滅亡之道。實際上,中醫的衰退并不自近代始。在我看來,它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其表征之一便是公元一五八九年明代醫家方有執在《傷寒論條辨》中把張仲景稱為“醫圣”,并得到后世醫家的認可,以至于今日仍有學者將《傷寒論》視為中醫的“枕中秘籍”。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個試圖“挽救中醫”的舉動,更深層次地暴露出中醫的“內傷”。這樣說當然不是要否認張仲景的歷史地位。我曾經用了五年時間學習《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和《傷寒雜病論》(以下簡稱《傷寒論》),幾乎讀遍“傷寒論”的各家著述。但是,要正確認識張仲景的醫學地位,便不能將其人其書抽離其具體的時代環境。
    張仲景在《傷寒論》的序中明白指出,他是針對傷寒在當時流行的時疫而立法制方的。時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突發性,是外邪侵害人的身體造成的人體機能失?,F象。這和我們現在通常遇到的慢性疾病有著本質的不同,后者往往涉及臟腑之間和經絡之間的變化,常是多臟腑和多經絡共同作用所造成的,比起傷寒來,其病理機制要復雜得多。當然,我們也看到,自古以來有很多傷寒大家靈活運用傷寒論的處方治療不少慢性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這是否即意味著傷寒論可以推諸四海而皆準呢?通過閱讀大量醫案,我明白了他們解決的多數只是癥狀,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病理問題。實際上,傷寒在六經傳變中所產生的病理機制和慢性疾病有相似之處。比如小青龍湯便是針對寒飲伏肺引起的咳喘。一些慢性哮喘病人在病程的某個階段具有相同的病理機制,在臨床上是可以使用的。但更重要的是,慢性疾病實際上是多種病理機制導致的,解決了寒飲伏肺這個機制,只是完成了一個工序,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張仲景是很偉大的醫家,他對傷寒的認識既深刻又嚴謹,千古以來無出其右。但是,《傷寒論》乃是外感總論。不明白它所講的道理和針對的具體問題,而只是將其治療方案盲目推廣,用來治雜病,甚至癌癥、高血壓等,與其說是對張仲景的推揚,倒不如說是對他的背離。這恐怕也就是真理往前邁了一步而成為謬誤。
        進一步,對張仲景的誤解不僅僅是如何對待治療方案的問題,而涉及更深層次的中醫思維方式(這本身又和對中醫的正確認識有關)。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道、術之分。道是形而上者,術為形而下者;道是總的原理,術是具體運用。不知道則無以知術。中醫亦然。眾所周知,中醫源于《內經》,其核心是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在此基礎上人的內在臟腑氣機的轉化、陰陽盛衰和病理的變化。多年的研習使我認識到,《內經》所云實與道和禪機一樣讓人難以領悟,更不可能加以標準化和大眾化。武俠小說中常說,最高水平的劍客心中雖無招而能勝有招,蓋得道也。醫道也是如此。它要求醫生心中無招無式,一隨著具體病情的演化而推理制定具體而靈活的治療方案。但正如古來劍客得道者寥寥無幾,這種醫道之學也是很難加以模式化和形象化的,因而自始就注定不為多數人所掌握,無法成為中醫主流。既然無招無式,便難以著書立說,更多的是憑借醫生的悟性與臨床經驗基礎上的揣摩深思而得。從治療手段上講,《內經》所述多以望診和脈診所得為第一手資料,問診只是對此加以印證和完備而已。然而,獲得第一手資料所需功力是多數醫生難以做到的,后面的推理就更是無從說起。于是在中醫界就開始產生了另一種思路:把臨床的癥狀加以篩選和歸納,根據主要癥狀,運用陰陽、八綱、臟腑經絡辯證而處以方藥。這種方法與近代的醫學思路實已極為相似。但是這一看似正確的方法其實存在很大問題。我們知道,首先,同樣的癥狀往往是不同病因的表現,針對癥狀下藥,而不從病因入手,極有可能誤診。其次,很多慢性病在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癥狀表現的,有些癥狀只是慢性病的急性發作。因此,解決了癥狀不等于治  好了慢性病。正是這種癥狀學的思維方式領導中醫走上了一條衰落之路。
        醫道衰落的另一個標志是中醫的派別化。實際上,真正的醫學是不5 0應該分派的。中醫最可寶貴的一個傳統就是它的整體觀,也就是從一個全局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所謂的“派”起初是醫生對某一點認識的深刻化,而后進一步將此認識發揚光大,就對某種誘因產生的疾病形成了認識。但如上所述,各種派別的理論其實均只是對一時之癥的認識,如果脫離具體的時空條件,一味地強調運用某一派別的理論解決問題,便很有可能導致整體觀的喪失。同樣具有怕冷的癥狀,其根源既可能是陰虛,亦可能是陽虛,表現將其放在整個身體的小環境甚至病人生存的大環境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果孤立地根據幾個癥狀來判斷,只能導致治療的混亂。
        實際上,除了少數杰出的醫家,多數中醫所針對的都只是癥狀。中醫多有以癥狀列為病名者,如頭痛、腹痛、胃脘痛、自汗、盜汗、失眠等,便證明了這一點。這說明傳統中醫對病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意味著它存在著很大的漏洞。當然,限于近代以前人類的知識水平和技術手段,應該說傳統中醫的癥狀學在那個時代是很先進的,相比起來,西醫在解剖學形成之前對疾病的認識是無法和中醫相比的。但是,隨著西醫的近代化,其直觀的具體的診斷治療方法便給傳統的模糊醫學帶來很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中醫的革新派想把中醫的癥狀學判斷和西醫的疾病診斷結合起來,如把糖尿病歸為消渴。孰不知這種結合是非??尚Φ模驗樘悄虿〕跗诓⒉灰欢ㄓ邪Y狀,而消渴也并非都是糖尿病。除了思維方式上的原因,中醫衰落也有其社會的背景。
        中國雖有“上醫醫國”的古訓,但在實際生活中,醫生的生活地位并不高。對于許多人來說,行醫只是在科舉落第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一種糊口手段。晚清時候,曾有日本醫家到中國來,其本意是尋找“儒醫”,卻發現在中國,“儒醫”已是鳳毛麟角,更不要說通醫道者了。大多數人只是背誦一些湯頭歌訣,掌握幾個藥方而已,看病近乎瞎貓遭遇死耗子,全憑運氣。在清代編成的《笑林廣記》中,記載著大量有關庸醫的笑話,絕非刻意的污蔑。正由于過去的大多數中醫多是方醫,沒有從醫術的層面提升到醫道的層面,而他們看病與其說是治病,毋寧說是猜病。不經辯證,先拿前人驗方去湊,故而有靈有不靈(當然,即使是很好的醫生也會有“不靈”的情況,但那常常是囿于一時的見解不到,與此有著本質的不同)。這也是很多“神話”產生的原因。如,民間常有某人“服不服”某醫生的藥甚至是與醫生有無“緣分”的說法,其實在此。近代以來,隨著西式的知識準則,尤其是思維方式傳入中國,這種癥狀學的思路不但沒有得到反思,反而進一步被強化了。近代以來國人愛講“科學”,又常把科學歸結為歸納和演繹二法,其中歸納法尤其受到重視。這一思想氛圍有利于此前中醫固有的癥狀學解決方式而不是真正醫道的遺存。更重要的是,在西醫的步步緊逼下,中醫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不得不采用西式的思考方式。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步驟恐怕就是模仿西式的醫學院,設置中醫學院。
        傳統中醫采用的是師徒授受的方式,老師通過手把手的指導,能夠將一些經驗和體會(這些體會有時是難以言明也難以系統化的,不乏微妙之處,相當于米歇爾·普蘭尼所謂的“個人知識”)傳遞給徒弟,而學生也可以在長期追隨師傅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中醫個體化的思維方式。但對于現代學術建置的中醫學院,這種面對面的傳授方式未免“奢侈”。為了適應規模性的教育方式和標準化的現代醫療管理體制,就必須把包括治療手段在內的醫學知識加以簡單化、條文化和程式化,這無疑背棄了注重整體化和個體化相結合的中醫之道。同時,諸如切脈之類的基本訓練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建立中醫學院本是為了推動中醫的“現代化”,但其具體影響卻頗有南轅北轍的意味。因此,在模式化和分科細密化的“現代”思維標準的大前提下展開的“中西醫結合運動”,從開始就注定了它絕非中醫的福音。目前的中西醫結合的實質是以西醫化中醫,確切地說,是以西醫的思維方式改造中醫。現在我們到中醫院去,醫生不把脈,而是和西醫院一樣,開一張檢查單,等各種各樣的檢查、化驗結果出來以后,再據此開中藥處方。似乎中醫即等于中藥??墒?,中西醫最大的差異不在藥物,而在于對疾病的理解方式。因此,坦率地說,今日的中西醫結合完全走錯了方向。當然,這絕不是說中西醫不可以結合,但是,怎么結合、結合點在哪里,都值得認真地思索,其實質則是首先要弄懂兩種醫學本身的各自特點,包括它們的長處與短處,才可盡其所能,避其所短。要做到這一點,至少對于中醫而言,就必須理解真正的醫道,而不能只在醫術上找著落。否則必死,不是死于古人,死于權威,便是死于“科學”,死于西醫。我的經歷或者可以在此拿來做一例子。我是一九九一年從成都中醫學院(現在的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的。一上臨床,我就幾乎對中醫失去了信心,因為我治不了病。豈止治不了病,課本上總結歸納出來的疾病癥狀,居然在現實中找不到,幾乎沒有哪一例完全合乎被標準化了的課本陳述。這對西醫來說實際上也是存在的,但西醫有各種各樣的檢測儀器和實驗學的方法來輔助醫生診斷,錯誤自然要少很多(實際上也常有不少錯誤),更何況診斷手段相對單一的中醫呢?這個經歷對我打擊很大,認為中醫確實解決不了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并非我一個人的體會,而是我們班所有同學的共同感受。到今天,我們班真正意義上從事中醫事業的人已寥寥無幾了。二○○七年成都中醫學院搞校慶,我回到母校,發現返校的校友們大多失落,心中非常難過。我認為現代中醫教育體系幾乎可以說是完全失敗,它離傳統醫學的真正精神越來越遠。然而,道之不存,術之焉附?傳統中醫界已經走過了一段彎路,今天我們需要的乃是撥亂反正。正如整個中國的傳統文化,二十世紀以來中醫的一個深層危機在于,它必須面臨西式標準的審查才能生存。因此,它或者被貶為“巫術”,流放到現代醫學的疆界之外;或者努力追隨西醫,力圖使自己“現代化”。但是,任何一種文化,特別是像中國這樣有著非常悠久歷史的文化,不是不要“現代化”——否則就只有送進博物館中,成為人們參觀憑吊甚至批判的對象——可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才是“現代化”?今天大家已經知道,現代化不等于西化。西方只是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步,提供了一種可供借鑒的形態,而不是一種唯一的模型。因此,真正的現代化必須首先清理自己的家底,知道自己的文化財產中,什么是可以接著用的,什么是必須修理才能用的,什么是不能用的。這當然不是什么新想法。早在二十年代,胡適等人提出的“整理國故”運動,就希望達到這一目標。然而問題仍然存在:不少人“整理”了國故之后,卻認為包括中醫在內的國故中基本上沒有什么值得繼續使用的。這當然不證明“整理”的目標有問題,而是表明不少“整理”工作本身可能并未做到位。以中醫而言,其癥結何在,也須加以辯證地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以次充好。這就要求學者首先須立穩自己的腳跟,弄懂中醫的真精神,從其原理出發,而不是從具體的手段出發,庶幾可以實現中醫的真正現代化。所謂中醫的真正現代化,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走出癥狀學的思考方式,回到“醫道”傳統,實現中醫界的內部反思。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不乏“清理門戶”的意味。二是站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和西醫對話,矯正今日這種以西化中式的中西醫結合運動,實現二者的真正結合。這不但有利于中醫的發展,對西醫也不無益處。
        實際上,所謂中醫和西醫不過是限于我們今日的認知水平的一種表述。在“治病救人”的意義上講,醫學只有方式、方法的不同。中、西醫乃至其他一些醫學,如藏醫、蒙醫等,都是基于對自然和人體的認識而建立的。當我們對疾病的認識更為深入的時候,這些醫學均可找到結合點,互為所用,而不應有什么對立。在上述兩個方面中,對醫道的認識是最為基本也是最為迫切之事。說到醫道,不少人又有兩個誤解,一是認為中醫只講經驗,沒有理論;二是認為中醫的理論很玄,沒有科學的依據。第一個誤解不難解釋,只須認真通讀一下《內經》,即可消除。第二個誤解卻不容忽視。實際上,包括不少醫家在內,談到中醫理論,就要使用諸如陰陽、五行一類的概念,不但使人覺得玄奧難懂,且使慣于使用“科學”思維的現代人感到格格不入。其實,所謂陰陽、五行只是傳統中醫的一種表達方式,或者重要的,而是說我們并不一定非要使用它們才能說清楚中醫的道理,而別無表達方式?;氐角斑叺谋扔?,頂尖的武林高手因為已經真正理解了武學的真諦,拈花摘葉,亦可傷人。術語就好比是武器,而醫道才是核心。在我看來,傳統醫學之醫道的實質乃是對于自然觀的把握。人是宇宙中的一物,在千百年來的進化過程中,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才成為今天這個樣子。因此,我們不可能脫離自然來理解人(不能深刻地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西醫的研究和發展也將陷入泥潭)。且僅就此一方而言,古人較之今人更有優勢。今天我們的生活更加富足、更加方便,但也離自然更加遙遠。我們營造了一個看似可以脫離自然、實際上是最終要受到大自然制約的小環境。其影響之一就是,我們對自然的感應能力大大減弱了。古人由于常與自然為友,獲得了一套非常淳樸的自然觀,而中醫便是建立在這一套自然唯物觀基礎上的對人體內臟經絡的病理演變的認識。
        其實,不僅是中醫,各種傳統醫學,無不建立在一套類似的自然觀基礎上。即使現代西醫,也不能從根本上脫離這一觀念。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講,我更希望把我理想中的醫學稱之為“自然醫學”。它與傳統意義上的中醫有共同的根源,但又超越了傳統中醫。首先,它要求從醫道的高度理解疾病,既把人體與外部環境結合起來,又從人體內臟經絡的整體意義上對疾病加以全方位的考察,因此,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歸納,更是根據身體的各種征象進行的綜合分析;它的治療方案也不是對前人成方的沿襲,而是建立在綜合分析基礎上的“綜合治理”。其次,我們今天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較之古人甚至幾十年前的人們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決定了我們的內在機制必然發生相應的改變。這些年來出現了不少新的疾病,如所謂“空調病”,便是這種新環境的產物。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治療方案一定須做調整,絕不能簡單地因襲成方,必須有所“變”;但這個“變”又是有依據的,其依據便是自然的基本運行和人體內臟經絡的病理演變規律,這便是“通”。有通有變,則可大可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完整版】西醫確診皮膚癌,腫瘤該不該切除?丨張勝兵答疑
截根穴(又名截癌穴)
10分鐘讓你學會如何正確治療各類癌癥腫瘤(肺癌、肝癌、乳腺癌、大腸癌等)
悟醫道真(十三)
脊梁在民間(下)!致老中醫徐汝奇先生
【黃成義:鼻咽癌、血癌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金乡县| 哈密市| 海林市| 延寿县| 彝良县| 星子县| 西青区| 瓦房店市| 柏乡县| 梓潼县| 天门市| 陵川县| 赣榆县| 固始县| 朝阳区| 鄂温| 读书| 西畴县| 礼泉县| 宁强县| 行唐县| 民权县| 渭源县| 阿拉善右旗| 澜沧| 平潭县| 龙井市| 玉屏| 麻江县| 南丰县| 大石桥市| 奇台县| 长垣县| 东丽区| 邵东县| 株洲市| 依兰县| 屏南县| 伊川县|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