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交往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基本需要,也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幼兒期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而社會性的發展是在人際交往中實現的,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產生相互影響的過程。幼兒的社會交往是生長發育與個性發展的需要,是完成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幼兒只有在與他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各種關系,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體現自己的力量,更好地認識評價自己,形成積極情感,獲得健全的人格,為將來適應社會生活打下基礎。因此,重視幼兒社會交往,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是早期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了更好教育下一代,我們必須把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的培養提到應有的高度,加以重視。幼兒的社會交往教育與成人不同,它具有特殊性,在研究幼兒的社會交往的時候,必須與幼兒的具體活動結合起來,從幼兒的活動中去尋找幼兒學習社會交往的規律。促進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現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創造良好的社會交往環境,培養社交技能。
幼兒期是社會交往開始形成和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里盡管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成人的指導,但是幼兒與同伴,特別是同齡人的交往,對于幼兒掌握社會交往的本領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溫馨和諧的社會活動情境,并充分提供幼兒與同伴自由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學會“合作”、“分享”等優良品德,并通過同伴的行為和態度不斷得到反饋和直接感受,從而使自己積極的社會行為得到保持、延續和發展。同時,不斷消除或改進某些不良的社會行為。
1、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分別擔任需要別人幫助和幫助別人的角色來訓練幼兒的行為。其中,情景表演法就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幼兒通過觀看或參與表演,直觀地了解和掌握解決各種社會交往沖突的途徑和方法,并將其作為自己解決問題時的參考。
2、有意識提供數量有限的玩具、畫筆、紙張、皮球等,讓幼兒學習如何與別人分享、合作、共同活動。如在游戲《玩皮球》中,幼兒有36名,老師投放皮球數只占幼兒總人數的1/3,讓幼兒在活動中思考:人多球少,大家都想玩、怎么辦?最后幼兒協商得出好辦法:輪流玩,將全班小朋友分成12組玩球,每組1個球;自由結伴玩等。
(二)通過音樂活動促進幼兒社會交往。
音樂教育除了美的享受外本身就有合作、交往、表達交流的特性,但在不同的年齡層次上交往層次也是不同的中班幼兒重點在唱歌活動中的交往與合作。在表現音樂作品的同時,表演者之間達成默契,用共同的方法去表現,這就需要情感的交流和動作的交流,通過訓練,他們會用微笑、眼神、姿勢等表達自己的感情,提高了社會交往中的協調能力。兒童社會性能力的發展有賴于成人的幫助與指導,也賴于良好的環境和充分的練習機會。任何形式的歌舞、演奏等都需要集體的合作和個體與個體間的交流,都需要具有準確、清楚地進行自我表達,讓他人理解自己意圖的能力。
在小班時,大部分幼兒已知道在表演音樂作品時,與別人要保持協調一致,但交流、表達能力仍比較欠缺。因此,升入中班后的目標就是培養幼兒在唱歌活動中交流及自我表達能力。
1、語言的交流及自我表達
語言交往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想要別人理解自己的意圖,就需要非常準確的自我表達,如:在學習歌曲《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時,教師把歌曲的學習分好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對交往有著不同的要求,第一層次要求演唱者能說出歌唱的方式,既要區別于其他人的想法,又要能吸引大家。第二層次創造性歌唱,要求演唱者不但 考慮表現方法,還要考慮到各聲部間的配合。如:幼兒分三個小組。第一小組哼唱、第二小組輕聲念歌詞、第三小組按歌詞表演,三個小組同時進行,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清楚的表達。通常是能力強的幼兒先嘗試,然后請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嘗試,對于這部分幼兒,只在要求在模仿基礎上稍有變化即可。
2、表情、動作的的交流和自我表達
每個不同的音樂作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都需要靠不同的表情和動作去表現,在表現音樂作品的同時,還需要表演者之間達成默契,用共同的方法表現作品。
例如,在學習歌曲《小樹葉》時,教師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樣,體會了感情后,幼兒很快進入角色,把那種離開媽媽后的害怕心理和對小樹葉的關心之情充分表現了出來。當唱第二段勇敢的小樹葉時,小朋友都做出勇敢、不害怕的樣子,給身邊的同伴看。在完整演唱時,請幼兒找一個同伴,分別扮演小樹葉和關心小樹葉的人,有了以上情感體驗,在進行表演時,幼兒對情感的交流已非常投入。有了表演《小樹葉》的經驗,在學習《迷路的小花鴨》這首與《小樹葉》的情緒基本接近的歌曲時,情感及動作的交流、表達已較容易了。
再例,學習歌曲《拉拉勾》時,有了對歌曲的情感體驗,幼兒不但能夠根據歌詞內容相應做出動作,而且當老師要求表現一些細致的感情。如:你伸小指頭,我伸小指頭。這種地方應表現想和好,又不好意思的情緒時,幼兒很快就表現出悄悄地伸出手指頭,可又不好意思去看對方體態和臉部表情,真摯地表達出了一種微妙的情緒。
幼兒在音樂活動,特別是唱歌活動中,表現得特別投入,在歌表演、演唱等活動中,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現在請小朋友上臺表演,大多數人都要邀請幾個小朋友同自己一起合作表演,孩子們之間那種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所傳遞的情感信息,又真實又可愛。
(三)通過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交往。
角色游戲是幼兒園常設的一種游戲活動,角色扮演的價值重在促進幼兒“社會化”,使幼兒逐漸掌握社會行為規范的道德準則,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為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
幼兒時期,由于思維的自我中心的特征,他們往往在考慮問題時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缺乏轉換“社會視覺”的能力,而角色游戲是以扮演某種社會角色為基本特征,扮演角色就必須從思想上盡量擺脫自我,以所扮演角色自居,體驗角色的情感需要。例如:在活動室里,教師可設立娃娃家、醫院、商店、飲食店、菜市場等區域,讓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會行為規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而且能學習不同角色間的交往方式:“娃娃”與“爸爸”、“媽媽”、“客人”的交往,“醫生”與“病人”的交往,“營業員”與“顧客”的交往等。孩子們你來我往,既能保持愉快的情緒,又能增添交往的興趣。角色游戲還可以培養幼兒平等協商,互相合作的精神。幼兒通過彼此協商、謙讓和合作,順利解決游戲中的角色分配和各種爭執,共同完成游戲。
實踐證明,良好的社交環境、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趣味性強的角色游戲都為幼兒的同伴交往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確實是幼兒學習社會交往技能的有效途徑。當前社會發展要求人們進行廣泛的協調、合作和較量。21世紀,我們將面臨一個高度競爭又是高度合作的國際環境,未來的建設人才更需要重視這方面的培養。幼兒期社會交往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我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擔負著培養跨世紀社會人才的重任。我們將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結合教育實際,對社會性交往能力的培養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