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一 畫一幅竹子,首先要考慮好構圖,先調一些淡墨畫出枝干,畫竿時注意中間部分的竹節較長, 上下兩端的竹節較短。
步驟二 之后用濃一些墨畫出細一些竹竿。順勢點上竹節以及一些小樹枝。點節時筆墨較重,行筆如寫書法,不要完全地重復,注意濃淡干濕變化,畫出竹子相應的形態。
用重墨向不同方向畫重墨竹枝,那么竹子的這個小竹節,一定是在竹節上出現的,它不能節外生枝。注意重墨竹枝和淡墨竹枝的對比、搭連、疏密關 系,要空手有致。
步驟三 調一筆濃墨畫出竹葉,這些葉子要用個字形或介字形,分字形來畫,畫冊這些竹子葉,要注意前后之間虛實相生。
初學畫竹,還是要求筆筆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礎,再追求更高要求。
同一畫面中的各部分竹葉,也要強弱和主次關系,以及各組葉的動態。畫好風竹,更要求多觀察生活,多體會。一幅畫面中如出現幾根或幾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節處,不要在一條水平線上。畫竹竿時應有筆墨變化,通過竹竿的粗細,用墨的濃淡干濕等來營造出虛實關系和空間感。
竹葉為下垂之勢,用墨可以水分大些。表現不同狀態的竹,用好相對應的筆墨,是要經過反復練習、摸索的,所以多看、多畫、多體會,方能掌握嫻熟的技法。
步驟四 用重墨畫出前面的竹葉,直到感到合適為止。調整畫面,有不適的地方要加以補足。最后題款、鈐印
最后畫上竹筍,竹筍的作品相對較少,常常出現在蔬菜、小品畫作當中。而細心觀察竹筍的生長,也會發現別有迷人之處。畫竹筍與畫竹從造型和筆墨運行上完全不同。要多進行觀察寫生,方能畫出生動的作品。
總結一下:畫竹葉,前人總結了許多方法,最基本的組葉形式有“個”字,“介”字和“分”字。這些組葉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兩個人字為“重人”,還有三筆并排下垂,一筆橫提畫出的為“一川”等等。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魚尾”,“落雁”等。